關羽作為一個敗軍之将,終其一生沒有封侯,死後三年,後主劉禅為了穩定政權,才開始了追封的舉動,追封關羽為壯謬侯。
此後的數百年間,關羽就此消失在曆史的雲煙中,直到唐朝中期,發生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安史之亂,唐朝經曆重大波折以後,重新認識了儒家奴才化教育的根本,然後開始造神運動。
突然發現關羽雖然是個敗軍之将,雖然被砍了腦袋,但是隻要忠心,死了無所謂,于是關羽突然被從史書中扒出來,敕封七十二将相之一。
趙匡胤即位以後看到這種敗軍之将竟然在七十二将相中,氣不打一處來,馬上剝奪了其追封的位置,但是南宋實在是不争氣,北部疆土全部丢失,自己偏安一隅,不僅擡高關羽的地位,連蜀漢的地位都由割據政權變成了正統。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恢複了關羽“漢壽亭侯”的封号,但是随着朱元璋屠戮功臣,逐漸開啟重文輕武,以文抑武的局面,又撤銷了,因為此時的文武大臣都被朱元璋收拾的服服帖帖,壓根不需要借古諷今,更不要拿死人做文章。
朱允炆、朱棣、朱瞻基都是一等一的猛人,自信且有才華,對政權的控制非常穩固,是以中間沒有什麼異常。
但是到了正德年間,也就是明武宗時期,文官集團的權力已經達到極緻,建立了同盟,當時的三朝元老楊廷和,權傾天下,曾經和嘉靖皇帝鬥的死去活來,更别提楊廷和還是朱厚照的老師。
深感權力被架空的朱厚照已經感受到了明朝重文輕武帶來的困局,為了制衡文官集團,朱厚照重用太監劉瑾、張永等八虎,用宦官制衡文官,同時召喚武将參與政治,再次将關羽拉上神壇,賜廟忠武。
明武宗一朝,基本實作了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尤其是劉瑾、徐甯、張永、谷大用等都是深通政治的得力打手,文官集團受到壓制,沒有失控。
嘉靖皇帝以外藩進京繼承王位,和漢文帝如出一轍,是以嘉獎皇帝處處學習漢文帝,但是剛進入京城的嘉靖就感受到了文官集團的威力,先後掀起了大議禮等,最後無奈之下啟用嚴嵩大肆分化文官集團。
萬曆皇帝已經深感無奈,張居正變法、利劍海瑞、名将戚繼光等的救亡圖存均沒有任何作用,尤其是李摯驚世駭俗偉大思想的出現,更是給了大明一個機會,但是旋即被逼自殺在獄中,深感無奈的萬曆皇帝賜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帝”,召喚神龍的意思呼之欲出,無奈此時的文官集團已經尾大不掉。
繼而又賜封号英烈,四十二年又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然而亡羊補牢,為之晚矣,文官集團此時已經徹徹底底結成了攻守同盟,是以後世評價說:明亡,實亡于萬曆,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文官集團在偉大不掉的同時,也為自己集體覆滅埋下了伏筆。
天啟皇帝作為最後的明君,果斷啟用僅有的力量對抗文官集團,才造就了九千歲魏忠賢,魏忠賢不負衆望,對文官集團舉起屠刀,分化瓦解,但是崇祯皇帝剛愎自用,自斷臂膀,殺掉魏忠賢以後,隻剩自己獨自一人面對文官集團。
曾經的崇祯向大臣募捐,隻籌集到五萬兩饷銀,但是李自成一番拷打,直接拷打出來兩千萬兩白銀,而江浙更是文官集團的大學營。
最終清朝通過一系列征伐,才将這一集團勢力連根拔起,而其中殘酷又血腥的手段就是“嘉定三屠”“揚州十日”。
雪山崩塌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