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朗給中國趟了一條路子,未來打仗還真不怕美國,高效且實用

作者:軍武解析

以色列,為了有效攔截伊朗可能發射的飛彈與無人機,毅然啟動了鐵穹系統、薩德系統以及箭1、箭2、箭三這一系列防空利器。然而這些尖端技術的啟用,無疑意味着巨額資金的投入,對以色列而言,這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伊朗給中國趟了一條路子,未來打仗還真不怕美國,高效且實用

相較之下,伊朗方面的花費卻隻是以色列的冰山一角,這一經濟實力的懸殊對比,無疑讓中國看到了其中的機遇與可能。這一消息對中國來說,可謂是喜大普奔,因為這不僅顯示了以色列在軍備競賽中的沉重負擔,也可能為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謀求更多利益提供了有利條件。

然而,國際局勢總是風雲變幻。以色列對伊朗大使館的轟炸行為,無疑激化了雙方的沖突,使得伊朗決心展開報複。盡管在襲擊之前,伊朗已經兩次向以色列發出了警告,但以色列為了自身的安全,避免被伊朗玩弄于股掌之間,依然選擇了嚴陣以待,做好全面的防禦準備。

這一系列的行動與反制,再次凸顯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無論是伊朗還是以色列,都在這場博弈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對于中國來說,如何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找到自身的定位與利益,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以色列的防空系統堪稱一流,然而這也伴随着高昂的代價。據悉,僅僅一枚箭三防空飛彈的造價便高達350萬美元,而大衛投石索防空飛彈的價格也不菲,每枚需要100萬美元。即便是針對低空目标的鐵穹系統,每次發射也需花費4萬美元。更不必說以色列空軍在行動中出動的大批戰機,其消耗的燃料和彈藥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經過精密計算,我們發現,為了攔截伊朗的飛彈和無人機,以色列在短短一夜間便投入了驚人的13億美金。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一數字已接近以色列全年軍費170億美金的十分之一。不難想象,若伊朗持續發動半個月的連續襲擊,以色列的年度軍費恐将捉襟見肘。

然而令人沮喪的是,盡管以色列擁有如此先進的防空系統,面對伊朗的高超速飛彈,卻未能成功攔截一枚。這不禁讓人擔憂,一旦伊朗下定決心發動猛烈攻擊,以色列的重要目标或将遭受毀滅性打擊。伊朗此前所宣稱的“40分鐘内炸平特拉維夫”的威脅,現在看來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具有相當高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伊朗的軍事投入則顯得相對節儉。除了那幾枚價格較高的高超速飛彈外,其他武器均相當經濟實惠。例如一架西沙德自殺式無人機的成本僅有兩三萬美元,即便一次性出動170架,總投入也僅為400萬美元左右。再加上110枚正常飛彈和45枚巡航飛彈,整體費用也不過三四千萬美金。即便加上那7枚高超速飛彈,伊朗的總投入也僅為6500萬左右,這僅僅是以色列投入的二十分之一。

這一對比,無疑凸顯了以色列在軍事投入上的巨大壓力,同時也展現了伊朗在戰略層面的精明與高效。對于兩國而言,如何在未來的博弈中找到平衡點,避免進一步的沖突更新,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除了“箭三”和大衛投石索防空飛彈,以色列還擁有多種先進的防空飛彈系統。其中以色列和美國合作研發的“鐵穹”攔截系統主要用于攔截短程火箭彈,在先前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和黎巴嫩真主黨的沖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有其他箭式系統,這也是美以合作的産物,有多個型号,可在大氣層外實施攔截,作戰對象主要為遠端彈道飛彈,以色列還部署了“愛國者”系統,這是由美國研制的飛彈防禦系統,曾在海灣戰争中用于攔截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飛彈。還有空軍的F-15、F-16和F-35戰機也可以攜帶空對空飛彈,用于攔截來襲飛彈或無人機。

伊朗在研發過程中可能采用了相對簡單且高效的技術路徑。盡管高超音速飛彈技術複雜,但伊朗可能通過優化設計和生産工藝,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伊朗可能也注重選用成本效益較高的材料和部件,進一步壓縮了飛彈的制造成本。在飛彈研發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多年來,伊朗在飛彈領域持續投入研發力量,逐漸形成了自主的技術體系。這種技術積累使得伊朗能夠在保證飛彈性能的同時,控制制造成本。

伊朗可能通過自主研發和生産,降低了對外部供應鍊的依賴。這樣一來,伊朗就能夠避免高昂的進口成本,并在國内實作規模化生産,進一步降低成本。在戰略層面上的選擇也影響了飛彈的制造成本。伊朗可能更加注重飛彈的實用性和成本效益,而非單純追求高性能,伊朗在研發過程中可能更加注重飛彈的射程、精度和可靠性等關鍵名額,而非過度追求某些高成本的技術特性。

通過伊朗的實戰表現來判斷,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中國在未來與美國交戰,确實會占據相當大的優勢。盡管中國的軍費支出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但在考慮物價和生産成本等因素後,我們的武器裝備實際上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是以如果我們與美國發生沖突,完全有能力采用類似于伊朗的戰術,利用價格優勢進行持久戰,消耗美國的資源,我們的無人機和飛彈技術已經超越了伊朗,而美國的防禦系統并未顯著優于以色列,這意味着在美國周邊的軍事基地可能會在首輪攻擊中失去戰鬥能力。當然,我們應該認識到中美之間爆發直接戰争的可能性極低,美國雖咄咄逼人,卻不至于愚蠢到挑戰中國,我們隻需專注于自身發展,持續提升實力,美國終将無法逾越這座高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