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在古代曆史中,有許多悲劇性的故事被流傳至今,而其中一段尤為引人關注。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本應是王位的繼承人,然而卻命途多舛。

若他在被賜死之前,與蒙恬起兵造反,他們是否有一線生機,又會有幾分勝算呢?今天,讓我們一同去尋找那些或許被曆史忽略的可能性。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一、秦朝軍權集中,趙高李斯密謀立儲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突然駕崩。這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卻被太監趙高嚴密封鎖了起來。趙高是一個詭計多端之人,他早就對秦始皇的皇位虎視眈眈。如今皇帝駕崩,正是他實作野心的大好時機。

趙高立即與丞相李斯取得了聯系。李斯雖然表面上對秦始皇忠心耿耿,但私下裡卻另有打算。當他得知秦始皇駕崩的消息後,便與趙高密謀,商議立誰為帝的問題。

按照秦朝的繼承法則,皇位理應傳給皇長子扶蘇。然而,趙高和李斯都清楚,扶蘇是一個正直仁厚之人,若是他繼位,必然會廢除秦朝苛政,這與二人的利益相悖。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于是,狡詐的趙高提出了一個主意:立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帝。胡亥雖然也是皇子,但他年幼無知,若是登上皇位,必然會成為趙高和李斯手中的傀儡。

李斯對此深以為然。雖然胡亥是嫡出皇子,但論資曆和威望,他遠不及皇長子扶蘇。若要立胡亥為帝,還需要一個合适的理由。二人商議許久,最終達成了協定:由趙高僞造遺诏,宣布廢黜扶蘇,立胡亥為帝。而李斯則負責籠絡朝中大臣,為胡亥登基鋪平道路。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就這樣,一場驚天陰謀在秦始皇駕崩後悄然展開。趙高和李斯利用手中的權力,操縱朝政,欲将胡亥推上皇位。然而,要想順利實作這個計劃,還有兩個人是他們必須要除掉的:一個是皇長子扶蘇,另一個則是秦朝的大将軍蒙恬。

二人心知肚明,若要除掉扶蘇和蒙恬,必須要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于是,二人再次密謀,準備給忠良的扶蘇和蒙恬扣上"謀反"的大帽子。一場腥風血雨,在秦始皇的靈柩還未入土之時,已經悄然降臨在了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二、扶蘇蒙恬被逼自盡

當趙高和李斯達成協定,準備立胡亥為帝時,他們心中都清楚,皇長子扶蘇和大将軍蒙恬,将是他們計劃的最大阻礙。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論資排輩,他理應繼承皇位。而蒙恬則是秦朝的功臣,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他率軍征戰,為秦朝的疆土開疆拓土。如今,蒙恬鎮守北方邊疆,抵禦匈奴的入侵,手握重兵。

趙高和李斯心知,若要除掉扶蘇和蒙恬,必須要有一個合适的理由。于是,他們想到了一個毒計:假傳秦始皇的遺诏,誣陷扶蘇和蒙恬謀反,逼迫他們自盡。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遺诏發出後,負責宣讀的使者火速趕往北方,将诏書呈給了正在邊疆巡視的扶蘇和蒙恬。扶蘇是一個忠孝之人,他萬萬沒有想到,父親會在彌留之際下達這樣的诏書。他悲痛欲絕,卻又不敢違抗父親的旨意。于是,他當着使者的面,拔出佩劍,準備自刎。

就在這時,一旁的蒙恬突然開口了。他是一個久經沙場的将領,見多識廣,一眼就看出了這道诏書的破綻。"殿下且慢!"蒙恬攔住了扶蘇,"這道诏書有蹊跷!秦始皇素來信任殿下,怎會在彌留之際下達這樣的诏書?況且,我領兵北守,忠心耿耿,又怎會謀反?此事定有蹊跷!"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蒙恬的話讓扶蘇稍稍冷靜了下來。他仔細端詳着手中的诏書,漸漸也發現了其中的破綻。然而,他卻無法說服自己違抗父親的旨意。

"将軍之言甚是,"扶蘇歎了口氣,"但父皇的诏書已下,我豈能違抗?況且,我若不死,隻怕會給父皇留下謀反的嫌疑。為了不讓父皇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甯,我隻能以死謝罪了。"

說罷,扶蘇再次拔出佩劍,在衆人的驚呼聲中,自刎而亡。年僅三十歲的皇長子,就這樣含冤而死。扶蘇死後,使者又将矛頭指向了蒙恬。然而,蒙恬豈是扶蘇那樣的忠臣?他雖然不敢公然違抗诏書,卻也不肯束手就擒。

"我蒙家三代為秦朝鞠躬盡瘁,何曾有半點謀反之心?"蒙恬據理力争,"我若真要謀反,何須等到今日?我麾下精兵三十萬,若要反秦,易如反掌!"蒙恬的話讓使者啞口無言。他們雖然奉命行事,卻也知道蒙恬所言非虛。然而,趙高的旨意已下,容不得他們有絲毫怠慢。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使者一籌莫展之際,趙高又傳來了新的密诏:若蒙恬執意不肯自裁,就将其就地正法。使者無奈,隻得再次催促蒙恬。蒙恬知道,自己今日怕是在劫難逃了。他雖然手握重兵,卻不敢輕易違抗皇命。他思忖再三,最終還是選擇了服毒自盡。

就這樣,秦朝的兩位忠臣,一個是皇帝的嫡長子,一個是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将軍,被趙高和李斯以莫須有的罪名,逼迫自盡。而他們的死,也為日後胡亥的登基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三、蒙恬家族忠誠可嘉

蒙恬的死,着實讓無數人扼腕歎息。這位曾經叱咤風雲的大将軍,就這樣含冤而終,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蒙恬出身于一個世代為秦朝效力的家族。他的祖父蒙骜,曾經追随秦孝公東征,攻滅了虎狼之師的晉國。他的父親蒙武,更是一位出色的将領,曾經率軍攻打六國,為秦朝的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蒙恬從小就耳濡目染,深受家族的影響。他自幼習武,長大後更是以骁勇善戰著稱。秦始皇在位時,蒙恬多次率軍出征,攻城掠地,為秦朝的疆土拓展了不少版圖。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然而,讓蒙恬最為自豪的,還是他鎮守北方邊疆,抵禦匈奴入侵的功績。匈奴是當時中原王朝最為頭疼的外敵,他們骁勇善戰,來去如風,常常騷擾秦朝的邊境。

秦始皇為了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派遣蒙恬率軍北上,在邊疆修築了一道長城,以抵禦匈奴的入侵。這就是後世聞名遐迩的"萬裡長城"。蒙恬率軍修築長城,一幹就是十年。在這十年間,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抵禦了匈奴的無數次進攻,最終建成了這一道綿延萬裡的防線。

然而,讓蒙恬沒有想到的是,他為秦朝立下的赫赫戰功,最終卻換來了一場殺身之禍。當趙高和李斯密謀除掉蒙恬時,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蒙恬會率軍反叛,為扶蘇報仇。畢竟,蒙恬麾下精兵三十萬,若是起兵造反,後果不堪設想。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然而,蒙恬雖然對趙高和李斯的陰謀深惡痛絕,卻從未想過要謀反。在他的心中,對秦朝的忠誠已經深入骨髓,這是他從祖父和父親那裡繼承來的信念。

即便是面對趙高的逼迫,蒙恬也沒有動搖。他甯可選擇自盡,也不願意背叛秦朝,成為一個亂臣賊子。蒙恬的死,讓趙高和李斯暫時松了一口氣。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蒙恬雖死,其忠心卻感動了天地。

蒙恬死後,他的部下将他的屍體運回了家鄉。一路上,無數百姓夾道相送,他們跪拜在蒙恬的靈柩前,痛哭流涕。據說,蒙恬的墓冢修建時,士兵們不用鐵鍬,而是用自己的雙手挖土。他們脫下戰袍,将其撕成布條,纏在手上,就這樣一捧一捧地将泥土運到墓穴中。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最終,蒙恬的墓冢竟然堆成了一座小山。士兵們含淚告慰蒙恬在天之靈,說這座墓冢,就是大秦的山河,是蒙将軍用生命守護的家園。蒙恬雖死,但他的忠心,他的勇武,他的無私,卻永遠地留在了後人的心中。直到秦朝滅亡,人們才知道了蒙恬死于非命的真相。

無數人為之扼腕歎息,他們無不感慨,像蒙恬這樣的忠臣良将,本應該受到敬重和愛戴,卻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

然而,蒙恬雖死,他的精神卻永遠地活了下來。那種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情懷,那種甯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勇氣,成為了後世無數仁人志士的楷模。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四、扶蘇蒙恬起兵勝算有幾分

扶蘇和蒙恬的慘死,讓無數人扼腕歎息。人們不禁要問,若是當時二人起兵勤王,結果是否會有所不同?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了解秦朝的軍事體制。秦朝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軍隊的調動權掌握在皇帝手中。軍隊将領雖然也擁有一定的兵權,但他們隻能在規定的範圍内行事,不能擅自調動部隊。

這種制度的核心,就是著名的"虎符"制度。所謂虎符,是一種用來調兵遣将的信物。它分為兩半,一半由皇帝保管,一半由将領保管。隻有當兩半虎符合在一起時,将領才能調動軍隊。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蒙恬雖然是秦朝的大将軍,但他手中也隻有一半虎符。若是沒有皇帝的指令,他是無權調動全部軍隊的。這就意味着,即便蒙恬想要起兵勤王,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除此之外,秦朝的軍隊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将士的忠誠度極高。這種忠誠,源自秦朝嚴苛的法律制度。在秦朝,若是将士違抗指令,不僅自己要受到嚴懲,就連家人也要連坐。

在這種高壓之下,将士們對皇帝的指令,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即便是蒙恬這樣的大将軍,若是想要說服士兵們反叛,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況,秦朝還有一套嚴密的監察制度。每一支軍隊中,都有皇帝派出的"監軍",負責監督将領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任何不軌之處,監軍有權立即将其就地正法。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在這樣的情況下,蒙恬若是冒然起兵,很可能會被監軍察覺,進而招緻殺身之禍。即便是僥幸成功,也難以調動更多的軍隊,最終恐怕難以成事。

當然,這并不意味着扶蘇和蒙恬就完全沒有勝算。畢竟,二人在軍中都有很高的威望,若是能夠說服一部分将士,還是有一定希望的。

然而,即便如此,他們面臨的困難也是巨大的。首先,秦朝的軍隊是按照郡縣編制的,各個郡縣的軍隊之間聯系并不緊密。若是想要調動更多的軍隊,就必須要逐一說服各個郡縣的将領,這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其次,秦朝的軍隊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士兵的利益與朝廷是緊密相連的。秦朝實行的是"軍功爵"制度,士兵立功受賞,可以獲得爵位和土地。若是扶蘇和蒙恬起兵反叛,士兵們就可能失去這些利益,這也會影響他們的忠誠度。

最後,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就是時間。趙高和李斯在秦始皇駕崩後,就立即采取了行動,可以說是搶占了先機。若是扶蘇和蒙恬想要起兵,就必須要盡快行動,否則就會錯失良機。

然而,要在短時間内說服足夠多的将士,并且調集軍隊,談何容易?更何況,趙高和李斯還會采取各種手段,來阻撓他們的行動。綜合以上因素,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若是扶蘇和蒙恬起兵造反,勝算雖然不是沒有,但也是極其渺茫的。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曆史沒有如果,我們無法知道若是二人起兵,結果會如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們的忠心和勇氣,永遠值得後人敬佩。

正如曹操所感慨的那樣,蒙恬雖死,但他的精神卻永遠地活了下來。那種甯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勇氣,那種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情懷,注定要成為後世無數仁人志士的楷模。

而扶蘇,這個秦朝的皇長子,雖然也死于非命,但他的忠孝和正直,卻永遠地留在了史冊之中。他雖然沒能登上皇位,卻赢得了萬世的尊重。歲月流轉,滄海桑田。秦朝早已成為曆史,但扶蘇和蒙恬的故事,卻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他們的生命,雖然短暫,卻閃耀着永恒的光芒。

長子扶蘇被賜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們能有幾分勝算?

結語

權力的誘惑,讓趙高和李斯铤而走險,最終導緻了秦朝的覆滅。而扶蘇和蒙恬的忠心和勇氣,卻永遠地銘刻在了曆史的長河中,成為後世仁人志士的楷模。

歲月流轉,江河日下。但是,扶蘇和蒙恬的故事警示我們,濫用權力必将自食其果,唯有懷着一顆赤誠之心去為民造福,才能赢得子孫萬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