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作者:BWC中文網

4月21日,以色列内閣主張對伊朗進行反擊,但是美國表态不會參與,随後伊朗警告以色列和美國,如果對其進行報複,伊朗将采取“更大規模的回應”,伊朗在4月14日有史以來首度直接攻擊以色列領土,襲擊是對以色列先前襲擊伊朗使館的回應。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而就在一周前,伊朗相關組織還在霍爾木茲海峽扣押了一艘與以色列有關的貨船,霍爾木茲海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運輸路線之一,這表明,這兩個中東國家之間爆發公開沖突并拖累美國的威脅使該地區陷入更新狀态。

4月21日,美國衆議院投票通過向以色列援助法案,包括向以色列提供260億美元的援助,美國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伊朗發生沖突,但會毫不猶豫地保護以色列,這突顯了更廣泛的中東沖突給世界經濟帶來的風險,而金融市場則處于觀望狀态。

以上這些均進一步表明伊以沖突正在持續更新以及正在向整個中東地區蔓延,若美國最終卷入,預計石油供應短缺擔憂将引發全球油市處于敏感時刻,這可能會給經濟、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增長和通脹的打擊。

這表明,伊以局勢的持續正在提振美國通脹預期的攀升,這在美國3月CPI和核心PCE通脹資料已經超預期上升引發了人們對美國降息押注推遲至9月份的背景下将變得更加明确,這也使得回報通脹預期的基準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飙升至4.5%以上,被全球投資者猛烈抛售。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對此,曾經成功預測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濟學家努裡爾·魯比尼在4月15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美國即将迎來債券違約的連環爆炸,正式引爆融合了70年代的通脹危機和2008年金融海嘯的滞漲性債務核彈”,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美國财政部新美債拍賣洪流洶湧以及中東局勢蔓延影響航運供應鍊刺激美國通脹猛獸将卷土重來之際,美國财政開始崩潰,預算赤字飙升,入不敷出的窘境正在加劇。

美國财政部在4月11日公布的最新月度報告中顯示,3月份美國赤字達到2360億美元,高出預期400億美元,這也使得2024财年的前6個月(2023年10月至今年3月),美國赤字總額高達1.065萬億美元,創下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水準,分析預計,2024财年美國聯邦總赤字将達到2.2萬億美元。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債務利息繼續呈爆炸式增長,目前已經達到創紀錄的1.1萬億美元,使得美國的國家償債成本到達史無前例的高度,而據美銀預測,美國債務利息将在2024年底達到1.6萬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的單一支出。

與此同時,美國聯邦的花錢的速度遠追不上它掙錢的速度,這表明美國的債務壓力已經爆表,存在内爆可能。高負債和2023年利率走高使得美國财政償債壓力創下1996年以來新高。

這也使得美國财政部在4月19日和4月20日連續兩日拍賣總額高達680億美元的10年期和30年期美國國債标售接連翻車,沒有哪個機構還敢接盤美債,出現災難性的崩盤結果,慘到無人問津,投資者要求更高的溢價,展現需求疲軟的尾部利差為史上第二大。

高盛經濟學家在4月20日釋出的一份報告中也認為,随着到2024年6月美國債務上限資金的再次用盡,在美國政經環境不确定下,今年美國違約的風險可能會高達80%,這将進一步損害美國的金融威望,疊加2024财年美國的債務海嘯和預算赤字激增,直接影響到數十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的價值。

一旦作為美國金融體系基石的美國國債市場出現崩潰或出現違約,那麼對美國金融市場和美元來說不亞于一場大地震,最終将使美元自動失去其全球儲備貨币地位和競争優勢,并威脅到美國的信用評級,直接削弱美國财政部維持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債務龐氏騙局的能力。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對此,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公司創始人達裡奧表示,美國過度印鈔,将美元拖到危機之中,而與通脹或由黃金挂鈎的數字貨币可能是更好的選擇,類似于通脹指數債券。

按照英國央行前行長卡尼在1月初接受媒體采訪時的進一步解釋就是,美元的主導地位已經給部分産油國家帶來了問題,他認為在全球金融秩序範式重建的情況下,降低或繞開美元作用的最好辦法是創造一種能被全球央行都可以接受和支援的法定數字儲備貨币,并用新的數字籃子體系取而代之,類似于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特别提款權 (SDR) 貨币。

緊接着,據美國金融網站零對沖在4月21日報道稱,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準備一項告别美元的金融變革,全球央行基本上承認,他們計劃對以美元為基礎的金融世界進行徹底改革,并建立一個基于統一賬本的央行數字貨币(CBDC)系統。

為此,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已經釋出了一個名為XC的數字貨币理論模型,該模型将與SDR概念緊密比對,并将所有的央行數字貨币與傳統貨币(美元和歐元)一起捆綁在一個金融體系下,使之成為全球數字儲備貨币,讓全球央行可以更輕松的進行跨境支付,自動結束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币地位。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這表明,目前日益增長的數字貨币可能會支援一個獨立于美元的新全球貨币秩序的誕生,此時,黃金可能将會再次發揮商品本位制的作用,這些數字貨币可将越來越多的全球央行直接聯系起來,繞開美元系統,這表明美元的作用實際上被重新估值了。

無獨有偶,Daily FX分析師David Cottle也在4月21日更新發表的報告中建議像伊朗、委内瑞拉、俄羅斯等被美元限制結算的産油國可以創新外彙系統和利用商品本位制發行數字貨币來作為繞開美元的手段,按被稱為貨币大神的知名華爾街分析師佐爾坦•波薩的分析就是,“石油美元已經進入黃昏,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即将誕生,此時,錨定黃金和原油等替代性的商品貨币迎來黎明”。

這位分析師建議伊朗、伊拉克、阿聯酋等中東産油國可以在目前黃金與石油價差比高的時候,可以将部分石油利潤換成黃金儲備,就像全球央行抛美債置換黃金的那樣,以支援建立一個錨定黃金的全球數字儲備貨币系統的前景,因為,以黃金定價的石油價格相對于美元計價來說,波動性更小且更穩定,這在伊以沖突的背景下将變得更加明确。

目前事情的最新進展是,伊朗的四家銀行正在就大宗商品結算和金融交易中使用數字貨币交易和多國進行談判,不僅于此,作為繞開石油美元的關鍵一部分,另一個新進展是,伊朗外彙網站在4月4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稱,考慮到,數字人民币的領先優勢及人民币已在亞歐原油期貨市場的定價權功能擴大化的背景下,人民币也可為伊朗石油提供另一個石油貨币的選擇。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據伊朗金融論壇報的最新資料,截至3月,伊朗在外儲中增加人民币資産儲備的份額已經到達23%,分析顯示,中國購買伊朗石油中大部分的交易都是用人民币進行結算購買的,且中國買家是以比市場價低得多的價格進行購買的,且幾乎所有進入中國的伊朗石油都被貼上源自于馬來西亞或其他中東國家的标簽,這些油輪通常在伊朗港口裝貨時關閉應答器以避免被發現。

根據兩家知名航運分析公司在4月21日最新公布的資料,去年中國取得的伊朗原油數量達到創紀錄的5560萬噸或111萬桶/日,這約相當于伊朗原油出口的90%和中國石油進口量的10%,油輪追蹤機構Vortexa Analytics估計,自今年以來,中國已經連續三個月每天進口超過110萬桶伊朗石油,約1340萬噸,這表明,截至3月31日的15個月内,包括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在内的伊朗石油賣家已經至少将6900萬噸伊朗石油運往中國。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緊接着,據伊朗央行首席銀行家在4月21日表示,伊朗将跟随全球數字貨币的發展趨勢,将追随委内瑞拉石油币(PETRO)的步伐,計劃發行錨定實物黃金的數字黃金币(PayMon),作為實作跨境交易的一種支付方式,以友善能被全球央行所接受,并預計到今年6月,以數字貨币形式簽訂的合約将會廣泛用于包括石油行業在内的業務中。

作為該戰略的一部分,伊朗央行已經在去年11月推出新的貨币兌換中心,首次允許可以用包括人民币和盧布等在内的外币來兌換黃金,促進伊朗可以獲得更多的黃金是該中心成立的最重要目标。去年10月,伊朗成功測試了數字裡亞爾貨币,并向商業銀行釋出一系列法規,為發行數字黃金貨币鋪平道路。

而早在去年11月,非洲盛産黃金的國家,加納已經提出用黃金來結算石油,将美元排除在外,這也意味着石油美元的替代貨币之一“石油黃金”已經開始運作,超出市場預料之外。正在這個關鍵時刻,在全球黃金市場中出現一件讓投資者意外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中國持續發出增持黃金儲備的信号,截至3月的17個月内,中國連續17個月共報告增加了314噸黃金儲備。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我們查詢世界黃金協會和海關曆次公布的最新資料統計發現,截至今年2月的14個月内,中國共進口黃金1659噸(具體資料細節請參考下圖),其中,今年前兩個月分别為160噸和79噸,2020年至2022年中國分别進口了1343噸,821噸和217噸黃金。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特别是自去年以來,中國的黃金進口數量明顯高于近五年以來的平均水準,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我們團隊數月以來一直認為中國正在增加黃金購買力度的分析,這表明自2019年底中國沒有報告黃金儲備增加以來,截至今年3月,從公開的最新資料就表明有4354噸黃金已經從美歐等海外主要黃金市場中運抵中國。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我們注意到,不僅中國的黃金需求在增加,據世界黃金協會在4月17日更新釋出的最新資料,2024年前兩個月,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增加58噸,使得全球官方黃金儲備飙升至35,976.2噸,包括中國、中東産油國和歐洲在内的全球央行同行們更在去年淨購買了約1037噸黃金,僅次于2022年創下的曆史新高約1082噸,這表明黃金仍然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投資和戰略儲備資産,并将黃金定義為寶貴的戰略性資産,超出市場預料之外。其中,自2023年至今,中國是全球央行中最大的黃金買家。

伊以沖突,6900萬噸伊朗石油和4354噸黃金運抵中國,敲響美債喪鐘

緊接着,新加坡首屈一指的黃金交易員邁克本·德利表示,現在,包括産油國在内的全球央行抛售美債的同時,也在積極購買黃金是去美元化政策公開化的一部分,因為無論是裡亞爾盧布還是人民币,背後都有黃金的身影。

他進一步解釋稱,由黃金支援的全球數字儲備貨币的發展料将會成為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且比大多數人預期的更快開始,因為,當全球央行真正需要解決不斷膨脹且早已資不抵債的美國債務赤字時,美元重置程序料将會開始,到時,金融市場可能會再次與黃金或數字黃金貨币挂鈎,這可能将會成為全球貨币的一大趨勢,正式敲響作為美國最核心資産的美國國債開始崩潰的喪鐘。

特别是全球石油市場對美元需求将會下降的預期下,更會加快建立在龐大債務紙牌屋上的這個美國全球最大的債務龐氏騙局開始潰散的程序,削弱美元收割鑄币稅和轉嫁通脹風險的能力。(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