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期服用降壓藥,身體出現這4個現象,别不當回事,高血壓要注意

作者:醫學原創故事會
長期服用降壓藥,身體出現這4個現象,别不當回事,高血壓要注意

一名52歲的男性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幹咳已經整整三個月了,去醫院做了很多檢查都沒發現異常,醫生詳細詢問他的病史以後,發現這名男子因為罹患高血壓,有長期貝那普利的情況,貝那普利屬于ACEI降壓藥,這類降壓藥一個明顯的副作用就是會導緻幹咳,可能出現喉嚨瘙癢,夜間加重,通常不伴有痰。

在醫生的建議下,這名患者更換了其他的降壓藥物,很快,幹咳的症狀便緩解了。

不過,也有人有疑問,醫生,既然ACEI降壓藥有導緻幹咳的副作用,為什麼還要上市呢?

是藥三分毒,所有的藥都是如此,如果你隻看中藥物的副作用,而忽視了藥物的治病作用,那麼所有的藥都不能吃了。

即便藥物存在副作用,但并非每一個人都會出現,就拿ACEI降壓藥導緻的幹咳來說,有的高血壓患者吃了會幹咳,但有的高血壓患者吃了以後卻一點症狀都沒有。

在大陸,每4個成人裡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這是非常恐怖的資料,高血壓最大的危害就是産生并發症,而控制高血壓最佳的方式就是服用降壓藥。

降壓藥的類型非常多,主要分為五大類,即利尿劑、β受體阻滞劑、鈣離子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滞劑(ARB)。

它們都具有降壓作用,但它們也都存在不同的副作用,很多高血壓患者就診的時候總是會說,醫生,你給我開最好的降壓藥,錢不是問題!

但是,高血壓沒有最好的,隻有适合的。

一旦服用降壓藥,就意味着要長期堅持服藥,藥物産生的副作用,有時很快就表現出來了,但有時要長期吃才能發現,是以,不要認為隻要血壓控制好就可以了,還需要密切觀察身體的變化。

長期服用降壓藥,身體出現這4個現象,别不當回事,高血壓要注意。

長期服用降壓藥,身體出現這4個現象,别不當回事,高血壓要注意

1、出現不明原因的乏力,要重視

很多高血壓患者在服藥後出現不明原因的乏力,一定要格外重視,在降壓藥物裡,有一類是利尿劑。

利尿劑降壓的機制是排出身體裡的鈉和水,但是有些利尿劑也會排出鉀,有些患者感到乏力,其實是已經出現缺鉀了,嚴重的缺鉀會引起心髒出現異常,甚至有緻命的風險。

2、出現不明原因的幹咳,要重視

一般會導緻幹咳的降壓藥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滞劑(ARB)也有可能導緻幹咳,但機率非常低。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引起幹咳的機制是服藥後通常會抑制緩激肽,同時還會對參與發炎反應的物質分解産生抑制的作用。

3、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要重視

高血壓患者出現頭暈的時候,很多人會認為,一定是血壓沒控制好,于是加大藥物的劑量,結果呢,頭暈卻越來越嚴重。

降壓藥會降低血壓,但是有些人對降壓藥比較敏感,或是吃的藥量很大,或是幾種藥物聯合使用,這些都可能導緻血壓降的太低,事實上,血壓太高或太低對身體都是極為不利的,都可能引起頭暈。

是以,高血壓患者出現頭暈,一定要多監測一下血壓,不要一味增加藥物劑量。

4、出現不明原因的下肢水腫,要重視

很多高血壓患者,在長期服藥後突然出現下肢水腫,于是去醫院做很多檢查去排查病因,能導緻下肢水腫的原因很多,包括心髒、肝髒、腎髒、甲狀腺、營養不良均有可能,但如果排除了器質性疾病以後,還要警惕藥物性水腫。

對于長期服用鈣通道阻滞劑的人群,有可能會出現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強,而引起下肢水腫。

長期服用降壓藥,身體出現這4個現象,别不當回事,高血壓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