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時代“中國好人”故事】她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在山溝裡教書育人38年

作者:文明鄭州

編者按

  中央公德心建設辦公室組織開展網上“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發動廣大網友和城鄉基層幹部群衆舉薦身邊好人好事,定期推評“中國好人榜”。中國文明網《新時代“中國好人”故事》專欄,晚間為你講述“中國好人”故事。讓我們一起學習“中國好人”最可貴的精神品質,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争做社會的好公民、機關的好員工、家庭的好成員,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從1986年到2024年,整整38年,郭桂霞教遍了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鎮的9個村小教學點。她紮根鄉村教育,30萬裡的奔赴,走遍了山裡的溝溝坎坎,“轉戰”在這山溝裡,奉獻在山溝裡。

【新時代“中國好人”故事】她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在山溝裡教書育人38年

郭桂霞(右二)和孩子們在操場上做遊戲。吉林省文明辦供圖

  最長的征途 最初的夢

  1986年,18歲的郭桂霞懷揣教書育人的夢,剛參加工作就來到腰甸村當老師。第一次離開家,十幾裡路的荒山野嶺,她就自己一個人唱着歌壯着膽、硬着頭皮地來回走。腰甸村三面環水,夏天漲水淹橋淹路,都靠着村民搖着小船進出,冬天天寒地凍雪深路滑,郭桂霞不知磨破了多少雙鞋、摔了多少跟頭,但上課從沒遲到過。

  大蒲柴河鎮最西端與桦甸毗鄰的黃泥河國小——兩間茅草屋,幾條闆凳木桌是“全部家當”。二十出頭的郭桂霞輾轉二十多裡路來到這裡時,也被眼前的泥土房教室震驚。面對艱苦的環境,她帶着孩子們動手做教學工具和生活用具,領着孩子們學文化。當時,大部分孩子家長整天在農田中摸爬滾打,農忙季節根本顧不上孩子,她的宿舍便成了孩子們的第二個家。随着校點不斷撤并,她開啟了“轉戰”教學的征途,柳樹、浪柴、腰岔、腰屯、八家子……

【新時代“中國好人”故事】她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在山溝裡教書育人38年

郭桂霞(左一)在食堂給孩子們打飯。吉林省文明辦供圖

  最難的班級 最暖的情

  2008年,郭桂霞帶着山裡人的執着與韌勁,站在了大蒲柴河鎮中心國小的成績相對落後、紀律也松散的班級講台上。鑒于她豐富的經驗、出色的成績,學校希望她能幫助這群孩子慢慢成長。一頭紮進這個班,30幾個學生調皮搗蛋,根本沒人把她這個新老師當回事。郭桂霞從掃地教起,凡事約法三章,以身示範,一次次跟孩子談心,一次次上門做家長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她找到了“拯救”孩子們的突破口——用籃球把孩子的心“栓”在一起。

  郭桂霞利用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與孩子們“打”成一片。漸漸地,孩子們開始主動和郭桂霞吐露心聲,還會幫忙整理講台,上課時眼睛跟着她轉的越來越多了。在郭桂霞的傾情努力下,僅用一年時間,這個班就搖身一變,逆襲成為“延邊州紅旗中隊”。孩子們的成績提高了,行為規範了,發自内心的笑容也多了。

【新時代“中國好人”故事】她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在山溝裡教書育人38年

郭桂霞(中)在家訪途中。吉林省文明辦供圖

  最美的傳遞 最真的愛

  松江河村在敦化最南端的大山裡,任教老師隻能長期住校。2018年,松江河國小缺少教師,已離開村小10年的郭桂霞決定:從鎮中心校再次回到松江河國小,帶一個班級并擔任學校負責人。她重操“舊業”,教孩子們文化,還照顧孩子吃喝。除了郭桂霞,學校還有三個剛上崗、比她兒子年齡還小的新老師。每天晚上,郭桂霞都會手把手教新老師們怎樣備課、制作教具,怎樣與家長溝通。郭桂霞說:“帶過這麼多教學點、教過這麼多個班級,400多個孩子,沒有一個孩子辍學流失的,這是我教學生涯最值得驕傲的成就。你們也要努力,我相信你們會比我做得更好。”

  截至2023年,郭桂霞已經“傳幫帶”了四屆特崗教師。她盼望着,小孩子們能用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她也盼望着大孩子們能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為鄉村教育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現如今,郭桂霞依然堅守在鄉村國小的講台上,聲情并茂地跟孩子們講述着她圓夢的故事。

【新時代“中國好人”故事】她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在山溝裡教書育人38年

郭桂霞(右一)和孩子們在操場上做遊戲。吉林省文明辦供圖

  郭桂霞從教38年,見證了由兩間茅草屋到現在嶄新教學樓的變化。在她的事迹感染下,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也選擇了紮根鄉村教育事業,讓一批又一批的“山裡娃”帶着知識與夢想走出大山,去到祖國和人民有需要的地方拼搏、奮鬥。

2023年第四季度,郭桂霞入選“中國好人榜”。

來源:中國文明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