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知道卵巢癌的危險期嗎?謹防這6個「危險信号」

作者:婦科惡性良性腫瘤互助圈

大家知道嗎?其實卵巢癌也有危險期,這個危險期和它“高複發率”的特質密不可分。

一般情況下,卵巢癌治療後的2-3年内都屬于危險期,因為這個時間段患者的複發風險較高,随着時間延長,第3-5年内複發的機率會逐漸下降,5年過後,再次複發的風險就更小了。

是以我們通常會以5年生存時間為界限,滿5年即認為達到臨床治愈的标準,患者們也就相對安全了。

那麼,卵巢癌患者要怎麼做才能将危險期縮短,将安全期延長呢?

你知道卵巢癌的危險期嗎?謹防這6個「危險信号」

01 如何縮短危險期,延長安全期?

縮短危險期,實際上就是盡最大可能地延緩複發。

覓友們可以從許多文獻中發現,複發率并非一個固定的數值,它通常是以平均值的形式展現,也可能是一個波動的區間:比如曾有研究報道[1],約有50%-80%的卵巢癌患者在停療後會出現近期或遠期複發,其中晚期患者的複發率為60%-85%。

但為什麼複發率會存在波動呢?這是因為影響複發的因素有很多種。

臨床期别、病理類型、治療後體内殘餘的惡性良性腫瘤大小、組織學分級、CA125等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名額、治療方案、耐藥程度、淋巴結轉移陽性率、患者身體狀況等,都是可能影響卵巢癌複發的因素。患者的疾病狀态不同,複發率自然也就不同了。

從這些複發相關因素中不難看出,“治療效果”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這就說明療效的好與壞和複發率息息相關,想要更好地延緩複發、縮短危險期,就應先從以下四點開始,來提升治療效果:

01 制定科學方案,吓一吓癌細胞

提升療效的第一步,就是制定規範科學的治療方案。在方案的選擇上,應先根據現有的權威診療指南決定治療的大方向,再結合醫生建議和自身情況制定更進一步的治療細節。對于卵巢癌患者來說,早發現早治療+選擇好方案+調整好心态,實際上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你知道卵巢癌的危險期嗎?謹防這6個「危險信号」

02 規範治療,對癌細胞“趕盡殺絕”

其次,規範治療尤為關鍵,它也是邁向康複的前提之一,這點尤其适用于初始治療的卵巢癌患者們。目前卵巢癌的治療大多是綜合性治療,單靠一種治療方式很難實作治愈,是以不要認為做了手術就萬事大吉了,也不要覺得化療後就可以高枕無憂,按規定完成治療計劃+必要的輔助治療,才能夠真正地将癌細胞“趕盡殺絕”。

能在一次治療中“解決”的癌細胞,絕不要留到下一次!

03 定期複查,将癌細胞扼殺于搖籃中

第三點是複查。在治療後,任何惡性惡性良性腫瘤都有複發和轉移的可能性存在,是以及時、仔細、定期地進行相應檢查有助于在早期發現病竈,以便及早采取措施處理,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除了定期到醫院複查之外,患者們平日裡還可以進行自我檢查,注意觀察身上是否有明顯的不适反應,原來的癌竈部位及其附近是否出現新的腫物、結節、疼痛、潰爛等問題,如有不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04 做好自我管理,防禦癌細胞

最後一點是管理好結療後的日常作息。患者們要做到均衡營養、合理膳食,以更好地補充免疫力;要保證睡眠品質,讓自己的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挑選适合自己的運動模式進行适量運動,原則上是“方式輕松、強度适中、循序漸進”;要保持良好心态,不急不躁,及時調節壞情緒。

你知道卵巢癌的危險期嗎?謹防這6個「危險信号」

做到了以上四點後,我們的治療才有可能發揮到最大效果,抵禦住癌細胞“卷土重來”,進而延長安全期、縮短危險期。

02 哪些征兆暗示“危險”來臨?

除了腳踏實地完成治療,學會判斷“危險信号”也很關鍵。對于卵巢癌患者來說,哪些征兆是在暗示“危險”即将到來呢[2]?警惕以下6點:

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升高:比如最常見的CA125、HE4、CA199等名額;

腰腹部疼痛或一側下腹有墜疼感:這與卵巢腫物扭轉或破裂、卵巢附近的組織受到癌種的浸潤或粘連有關;

腹部腫物:這是由于惡性良性腫瘤生長速度較快所緻,短期内會産生腹脹、腹痛和腹水的情況,還會有腸梗阻等症狀出現;

出血:可能因雙側卵巢被癌組織破壞而引起陰道出血等症狀,可表現為持續性出血,顔色為暗紅色;

壓迫感:若惡性良性腫瘤壓迫到膈肌或出現胸腹水時,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和心悸;

乏力、體重驟降、貧血、持續發熱等全身異常症狀。

你知道卵巢癌的危險期嗎?謹防這6個「危險信号」

覓友們如果出現了以上幾種情況,一定不要驚慌,而是要盡快到醫院做相關檢查,以明确這些異常是否因癌而起!

最後互助君要告訴大家的是,複發轉移其實并不可怕,危險期也沒有那麼棘手,真正的危機大多源于輕視癌症和僥幸心理,比如确診後的消極對待、治療時的盲目樂觀、康複期的随心所欲等等,這些往往才是使自己再次陷入癌症漩渦中的幕後推手。

與其将心思花在提心吊膽上,不如坦然接受危險期的存在,擺正心态,積極預防!

溫馨提醒:本文中所涉及的資訊旨在傳遞醫藥前沿資訊和研究進展,不涉及診療方案推薦,臨床上請遵從醫生或其他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意見與指導。

圖檔來源:攝圖網

責任編輯:覓健科普君

參考來源:

[1]《卵巢癌複發的相關因素》林仲秋等

[2]《複發性卵巢癌診斷治療進展——複發性卵巢癌的診斷》薛鳳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