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格力全員銷售失敗,問題出在了哪裡?

作者:胡華成
格力全員銷售失敗,問題出在了哪裡?

近日,紅星新聞報道指出,格力取消了實施5年的全員銷售制度。截至目前,格力并未就此做出回應。

據悉,從2019年開始,格力開始試運作“全員銷售”,目的則是挖掘企業的增長潛能。當時有媒體指出,格力給每個員工制定的銷售考核任務是1萬元。不過這個名額遭到了格力的否認。

但是在格力2019年的公司年報上可以看到,為了面對電商新的消費模式和傳播方式,全體員工參加了公司銷售管道的開拓,“董明珠的店”注冊分店鋪超過10萬家,全年總銷售額為14億元,平均每家分店鋪銷售1.4萬元。從資料上來看,格力的全民銷售政策立竿見影,隻用了一年時間就多了14億的收入。可是跟格力這個巨無霸相比,14億隻占到了當年1982億元營收的0.7%而已,影響微乎其微。

格力全員銷售失敗,問題出在了哪裡?

不知不覺,格力的全員銷售已經實施了5年,但是格力的營收卻出現了不增反降的情況。2019年-2022年的營收分别為2005億元、1705億元、1897億元、1902億元。

可能有人會說格力業績不好也不能全怪格力,因為房地産行業不行了,家電的需求當然變小了。可是我們再來看格力的競争對手美的集團,它2019年-2022年的營收分别為2794億元、2857億元、3434億元、3457億元。盡管房地産行業蕭條,但是美的集團卻依然在緩慢爬坡,格力怎麼有一種停滞不前的感覺呢?格力肯定是某方面出現了問題,隻是說不清具體是那個方面出了問題。

全員銷售可能是格力商業模式上的一次勇敢嘗試,隻可惜,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格力員工最近在被紅星新聞記者問到“格力今年是不是取消了全員銷售”時,格力員工表示,可以這樣了解,因為目前中層幹部的名額大幅降低,個人已經沒有了名額。

這意味着格力全員銷售的嘗試以失敗而告終了,也為其他想要全員營銷的企業敲響了一個警鐘,想要實作全員銷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據内部人士透露,格力全員銷售的制度存在着比較明顯的弊端,它雖然可以讓公司多賣出去一點貨,但是對于沒有外部資源的員工而言,全員銷售就變成了一種壓力。尤其是那些生産線上的員工,他們每天除了上班下班,沒有太多時間接觸到外界的人,更别提賣出去了。

可是員工被名額壓着,整個人很難放輕松,這又會影響到他們本職的工作。在負面作用超過正面作用的時候,也就是一個政策徹底失敗的時候。

對于格力實施的全員銷售失敗,這是可以預料到的事情,因為格力把個别現象當成了普遍現象,這是不理智的決定。誰都知道做銷售是普通人最容易賺到錢的職業,可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去做銷售呢?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裡,是以就不輕易去嘗試。

格力全員銷售失敗,問題出在了哪裡?

當他們好不容易逃過了銷售的這個職業之後,公司卻告訴他們要全員銷售了,賣不出去,工資就減少,這不是在變相裁員嗎?

其實公司實施全員銷售并沒有錯,錯就錯在把它當成了名額。按理說,這些非銷售人員來銷售産品應該是額外的獎勵,不管能不能賣不出,都應該跟本職工作的績效綁定,這隻會給員工徒增壓力,别的并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以格力為例,2019年公司員工數為88846人,2022年則降到了72380人,4年時間,減少了16466人。我們很難說這些員工是不是因為承受不住業績壓力離職了。

全員銷售的前提是不能成為員工的負擔,而是順手就能得到額外獎勵的事情。舉個例子,假設格力給每個員工開通了員工内部價,市場價5000元的空調,員工内部價隻需要4500元,客戶通過員工管道購買,員工還能得到500元的傭金。這裡需要一個場景,那就是員工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不是主動推銷,而是朋友在聊買空調的時候,他們大機率會問你的意見,畢竟你是格力的員工。此時,你就可以跟你朋友說,你在官方旗艦店随便看空調,我可以用員工内部價幫你購買,可以幫你省500元,此時,他的朋友是開心的,他自己也是自豪的,因為可以幫朋友省錢,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順手賺一點傭金。

如果把名額給到了每一個員工,那麼每個人就都變成了銷售,公司可能啥都幹不好,最後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格力全員銷售失敗,問題出在了哪裡?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資本思維與新商業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隻有被颠覆出局的企業,現在所有的商業競争都會聚焦在“模式創新與資本運作”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闆,如果創新能力與資本思維短缺,注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沒有想象力,何來競争力;要想破局突圍,必須颠覆原有商業模式,重構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