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作者:娛樂資本論

作者|尖椒

《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2》算不算體育電影?《你是我的榮耀》《戰至巅峰》的影遊關聯是如何實作的?影視作品與體育賽事如何完成融合叙事?未來體育題材内容創作該往何處去?

4月18日,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應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邀請,承辦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專注于體育影視綜項目的垂直論壇。主題為“體育競技類内容創作的堅守與創新”的論壇上,衆多在體育競技領域操盤過成功案例的行業代表、制片人等,分享他們對這些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娛樂資本論創始人 鄭道森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無論是傳統體育項目還是新興的電競,體育在人們生活中的比重正逐漸加大,相應地,以體育項目為切口的影視綜作品也成為行業人士關注的創作風向。但體育閱聽人與影視綜閱聽人并不重合,如何降低了解門檻、打破壁壘,讓體育精神、體育文化與影視綜内容有機融合,成為雙方都關注的命題。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影遊關聯的兩個關鍵詞:尊重與雙向專業

從劇集《全職高手》《你是我的榮耀》到綜藝《戰至巅峰》《穩住姐來C》,電競題材的影視綜作品層出不窮,也是體育題材作品中常能收獲跨圈層好評的類别之一。

英雄體育VSPO是國内最大的電競賽事承辦方,進階制作人楊霄給自己及團隊的定位是“在影視綜中講好電競故事的人”。楊霄曾擔任《全職高手》、《你是我的榮耀》等作品的遊戲導演。在主題演講中,他将做影遊關聯産品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歸結為:尊重和雙向專業。

首先是要尊重影視作品的創作規律,在他看來,能做影遊關聯的産品的題材主要是三個:現實主義、生活情感和硬核體育。影遊關聯中還需要尊重對方的利益,“遊戲為影視作品奠定一定的閱聽人基礎,而遊戲也可以通過影視作品提升品牌價值,甚至提高日活。”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騰訊視訊七盎司工作室負責人白洪羽也是《戰至巅峰》的制片人,在他看來,這檔以王者榮耀為載體的電競綜藝努力實作雙向“破圈”:“從泛娛樂的視角看,綜藝在嘗試推廣電競精神,同時節目的影響力也在被電競強大圈層能量放大。”

到了實操層面,影遊雙方需要尊重對方的專業。楊霄提到,《你是我的榮耀》采用将影視作品中的文戲與遊戲部分的設計分别交由兩位導演完成,“制作團隊充分給予我們團隊以信任和創作自由,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讓《你是我的榮耀》在《王者榮耀》的核心玩家中獲得好評”。

在電競綜藝中,這種尊重就展現在對賽事規則的遵從。白洪羽以《戰至巅峰》為例:“電競行業本身具備可被綜藝化的基礎,因為它的整個秩序和邏輯是清晰的,規則拿出來用的時候先天存在很大的真人秀空間,再就是真實熱愛和尊重電競的各界名人來到這裡,節目的強競技屬性可能會放大人物關系和情緒表達,比如隊友及對手之間關系,也包括因為競技規則帶來的真實上頭情緒。第三,尊重規則,尊重真實‘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這也是體育競技最大的魅力。”

騰訊視訊七盎司工作室負責人 白洪羽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楊霄總結的影遊關聯第二個關鍵詞是雙向專業。在影遊關聯的前期創作中,楊霄聽合作方說過最多的一句是“導演是這個遊戲的玩家,是以我們有新信心能做好。”但在他看來,導演僅僅将遊戲當作興趣愛好并不能保證影遊關聯爆款的出現。

“雙向專業要求的是導演需要對電競文化、電競行業具有深度了解,才知道如何避開雷點,在電競圈的跨界文化中去實作你的人物塑造和故事表達。同樣,如果你是資深的電競從業者,在指導影視劇的時候也需要将你的導演水準提高到業界平均水準,以便于能在劇組中實實在在地輸出你的觀點,形成更好的關聯。”

在此基礎上,主創團隊就要解決面臨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如何讓平時不玩遊戲的普通觀衆能看懂遊戲的戲份,二是如何讓偏好看電競賽事的遊戲玩家,放下手裡的搖桿、手機、鍵盤、滑鼠,來觀看影遊關聯劇綜。

英雄體育VSPO進階制作人 楊霄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對第一個問題,楊霄提出了“跨界翻譯官”的概念,即把遊戲畫面中蘊含的情緒和故事性完完整整地用 聽得懂的語言翻譯給影視人,讓他們明白遊戲世界中的表達邏輯。同時也要把内容翻譯給螢幕前的每一個觀衆。這種翻譯最基本的要求是提煉出遊戲畫面呈現中包含的最底層情感。

以《你是我的榮耀》為例,第13至14集有50%的畫面都是在玩遊戲,但這部分仍然不會“趕客”。“這兩集刷得最多的彈幕是‘我雖然完全看不懂裡面在演什麼,但是我燃得一塌糊塗’,我們做到了把整個電競賽事拆分成最基本的人類共通情感,比如要燃的時候就讓解說加速語速、畫面選擇沖擊力強的,講的是羁絆就回放他們默契的訓練、情感的累積等等,用傳統影視語言與擴大情緒的方式去表達它。”

那如何讓遊戲電競閱聽人對影視綜作品感興趣?楊霄也提煉出四條具體建議:

第一,要講玩家自己的故事。當遊戲玩家的愛好不受社會普遍認可時,他們希望自己的真實故事、自己的熱愛被劇綜展示出來,這是吸引玩家的核心。

第二,要讓玩家感受到主創團隊是自己人。“一旦讓玩家覺得這個導演懂我們,是不是哪位選手或那家戰隊的粉絲,即使作品後面有一些小的失誤,玩家都會主動幫你圓。這在《全職高手》中展現非常明顯。”

第三,專業的遊戲技術及視覺化呈現。比如《你是我的榮耀》把原先王者榮耀的畫面用推鏡頭的畫面承接CG鏡頭畫面,為的是讓玩家從不一樣的遊戲視角感受我們共同熱愛的這款遊戲,獲得玩家的一緻好評。

第四,找梗的樂趣。用巧妙的方式在劇情中埋下與遊戲相關的梗,激發自媒體的二創。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從強調競技到回歸個人,體育題材的新叙事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謝晉執導的《女籃5号》,到後來的《破風》《奪冠》《中國乒乓》《八角籠中》《熱烈》等,體育題材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從未缺席。

春節檔的兩部頭部影片也都含有體育元素:《熱辣滾燙》中女主通過練習拳擊為自己“赢一次”,《飛馳人生2》中主角通過賽車運動實作熱血夢想。一般來說,如果電影中主角從事了某項運動,我們會稱之為體育題材電影,但在論壇一開始,各位嘉賓就對《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2》是否為體育電影展開激烈讨論。

娛樂資本論創始人 吳立湘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華人影業副總裁、進階制片人許志湧認為,兩部電影都可以稱之為體育電影,因為其中都有體育項目,并從體育項目為起點嫁接了個人成長故事。“以前我們會從比較宏觀的角度去看一個體育項目是否為國争光,但這兩部影片都更加回歸内心,将體育闡釋為人生的一部分,這也是兩部電影票房高的原因。”

上海體育大學表演專業負責人王三教授認為,“體育和電影都能反映人們對美的追求,在電影中表達體育的故事、體育的人物和體育運動項目,就是體育電影,這也是深受觀衆喜愛的電影題材。”

上海體育大學表演專業負責人 王三教授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優睿傳媒董事長于文浩是專業的國術運動員出身,在2003年擔任國内某大型制作公司職業經理人期間,其團隊不但制作了當時國内第一檔普通人挑戰電影特技的綜藝節目《勇者總動員》,還與北京衛視和成龍合作過國内首檔功夫選秀節目《龍的傳人》。

“我認為這兩部電影都不能算是體育電影。《熱辣滾燙》是純粹的喜劇片,而《飛馳人生》系列是按照好萊塢模式生産的屌絲逆襲片,其中的體育元素換成任何能刺激到主角做出突破的元素都能成立。我判斷一部作品是否是體育題材作品,第一依據是看它的圈層,也就是它吸引的第一批觀衆是誰,但這兩部電影吸引的基本盤都不是體育迷。”于文浩說。

優睿傳媒董事長 于文浩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盡管對于具體電影是否為體育電影有不同意見,但在場嘉賓都認同當下體育題材内容已經出現從國家到個人的新叙事風向。從早期的“為國争光”逐漸回歸到與個人生活、命運相關的叙事中,這也預示着未來這類題材作品創作的新切口。

“體育電影需要找到和觀衆之間更多的情感連接配接”,日月星光傳媒副總裁朱玲分析,“以往我們說到體育精神都是努力奮鬥、熱血逆襲,這些關聯的情緒是‘卷’,但這好像不是現在年輕人喜歡的詞。是以,單純“勵志故事”已經打動不了他們,需要有更能被共鳴的價值觀。比如《熱辣滾燙》的女主角打拳擊不是為了拿冠軍、為了工作、為了男朋友,而為了讓自己能走出低谷,其實從另一層面诠釋了為什麼赢和赢的概念。這是現在大部分年輕人能共鳴的。”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相較于虛構的電影故事,非虛構的紀錄片與體育的聯系或許更為緊密。铛蛙體育創始人蔡秋德的團隊一直專注于體育紀錄片領域,曾花兩年時間拍攝了日本高中足球紀錄片《足球少年養成》,也在國内拍攝了《阿拉申花》、中甲聯賽紀錄片等。

蔡秋德認為,拍體育紀錄片的重點是找體育在生活中真實的樣子。比如他之前想去日本拍攝《足球少年養成》,是因為通過一部小專題片了解到一個故事:“日本高中足球大賽從縣賽到全國大賽都是單敗淘汰,對于所有高中踢球的孩子,整個高中生涯隻有這一次比賽機會,他用這次比賽告别所有的老師、同學、學長,告别他整個高中的足球生涯,實際上這種儀式感在他們的生活當中是非常飽滿的,是很打動人的熱血青春的題材。”

铛蛙體育創始人 蔡秋德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蔡秋德還記得《阿拉申花》裡一個拍攝對象,他是申花的球迷,在虹口足球場旁開了七年的串串香店,主要顧客就是每周看完申花比賽的球迷。但是因為疫情,店鋪無法支撐下去,老闆甚至将自己的路虎換成榮威去開網約車,但拍完紀錄片一年後,他還是每月虧4萬,最終不得不關店,這時所有球迷都聚集到這家店幫他消菜,彌補他最後的損失。“申花這種城市名片符号,對于體育的熱愛和信仰,以及他們生活當中真實的樣子就是我們體育文化的一部分。”

與傳統影視綜題内容不同,體育本身有自己的秩序與規則,當兩者關聯交融時往往需要找到不同于以往的叙述方式。

華人影業最近正在籌備開發兩部體育題材影片,涉及的體育元素分别為漂流和電競。在創作過程中,許志湧發現,體育題材電影的創作從一開始就很困難,“我們要決定這個故事注重于講運動員的專業度還是他背後的故事,同時又要找到一個普遍性,讓大家了解這項體育項目。另外,競技場上不像警匪片或者其他劇情片那樣容易區分好人和壞人,不能用傳統套路來講故事,需要找到一種特别的叙事方式。”

華人影業副總裁、進階制片人 許志湧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在這種融合叙事中,王三和于文浩都強調,具體創作需要遵循體育的客觀規律,即體育的競技性和公平性,“競技體育的目的就是在決不放棄的過程中争取勝利,而勝利還不僅僅是比賽的勝負。《熱辣滾燙》最後的擂台賽沒有讓賈玲打赢職業運動員,既尊重了競技體育的勝負規律,也展現了戰勝自我的體育精神。”王三認為,這是《熱辣滾燙》值得肯定的原因。

于文浩曾創作了一個業餘足球隊踢赢專業足球隊的電影劇本,主角是一個十年前就已經退役的昨日之星。但這個項目當時面臨的最多質疑就是:“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普遍認知。即使去年足協北京國安就被一支純粹的業餘隊打敗,但這類故事仍需要找到一種被大衆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講述。”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連接配接情感、借力事件,體育題材内容的破圈新可能

通常來說,影視綜的閱聽人與體育賽事的閱聽人并不完全重合,是以如何從圈層推廣到更廣的大衆層面也成為内容創作中的難題。

白洪羽提到,從綜藝的内容制作角度角度思考體育題材時,會從垂類開發的角度摘取次元思考,比如圈層濃度夠高意味着使用者粘性的加持。“我們可能會考慮這個領域的代表人物在使用者群體中強大的号召力,已有的秩序是否有清晰晉升路徑可供真人秀拆解,文化品類的顯著辨別以及嘉賓切口進去是否有可能性等等。”

其次是文化推廣角度,“我們被這些職業電競運動員精神所感染,希望能用綜藝節目的手段嫁接該類題材傳遞出題材的精神核心和鮮活的圈層魅力”另外,圈層在傳播語境中比較活躍,在客觀上有助力節目的傳播。

日月星光傳媒出品、制作了籃球競技原創節目《這就是灌籃》和《我要打籃球》。在朱玲看來,體育綜藝和其他綜藝很大的差別在于尊重和堅持,即尊重體育項目本身的專業和規則,同時,堅持保護真實的比賽、真實的故事。因為,“運動場的每一個得分,都是無法預知的,我們沒有辦法設定比賽的結局,我們也沒法控制每個人在面對競技壓力時的選擇,但是最好看的和最精彩的往往是這些你預料不到的事情。比如‘路人王’會被音樂學院的學生打敗,這是編劇寫不出來的劇情。”

而導演意識要更多的用在放大人物個性與可愛這件事上。“創造更多人物關系的可能性和選擇考驗的空間,會讓這個人物的個性更豐滿。”朱玲說道。

日月星光傳媒副總裁 朱玲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許志湧認為,體育題材内容創作最重要的是人物塑造和觀衆共鳴,“參加奧運會或者其他賽事,這隻是一個載體,最重要的還是人物魅力,人物的價值觀是不是大家認可。比如冰壺項目可能大家看不懂,但是當國旗升起的那一刻,相信大家都有共鳴。”

除了内容創作,在宣發階段,咪咕也為體育内容“破圈”提供了新的機遇。

咪咕音樂有限公司影視宣發業務總監孫維佳分享,目前中國移動視訊彩鈴業務有超4億使用者,月播放量超170億。依托移動融媒通信網+網際網路雙核心優勢,通過咪咕音樂極速版APP、視彩号、訂閱号等矩陣産品和全國31省線上線下豐富的管道觸點,為體育内容宣發帶來了全場景的營銷媒介。

中國移動咪咕是目前國内擁有最全體育版權的平台之一,包括奧運會、世界杯、歐洲杯、中超、五大聯賽、歐冠、CBA、NBA等賽事版權。在咪咕音樂極速版,使用者不僅可以豎屏看中超賽事直播、刷海量賽事内容短視訊,還能将賽事精彩片段設定為視訊彩鈴,讓每一通來電都為體育喝彩。

咪咕音樂有限公司影視宣發業務總監 孫維佳

​連接配接大衆、創新融合,體育垂類内容如何破圈? | 北影節論壇幹貨

除了以“雙核心”優勢創新助力體育内容全方位地進行使用者觸達,助力體育内容出圈之外,咪咕也很重視品效合一。不僅在使用者通話前和通話中,通過視訊彩鈴、明星鬧鈴同步曝光,咪咕還通過5G彩印、彩鈴紅包在通話後發送短信,贈送優惠券和推送互動活動等方式,進一步達成實際轉化。

蔡秋德發現,目前體育在中國人民生活架構的占比還非常低,遠未達到“體育即生活”的程度,這導緻國内體育内容To C的産出和回報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大家還在糾結體育題材内容中“專業度”的問題。

但朱玲認為,如今全民運動的趨勢已經愈發明顯,不僅是年輕人,老人、小孩都會有意識地參與運動,相較于五六年前,體育題材内容閱聽人的年齡、性别差異都在縮小。這對于體育内容創作來說是一個好的機遇。

體育綜藝最大的挑戰來源于創新,相較于以前考慮如何讓内容“破圈”,目前朱玲的團隊更多考慮如何将内容做成一個IP、一個事件,他們正在籌備中學生足球為題材的比賽和故事,“用更活動化的方式去做,把人物故事、熱點賽事、長短視訊整合在一起,不再隻是一個節目,而是一個事件。”

将體育内容延伸到與體育産業相結合,借用事件和社會更廣泛的能量“破圈”,體育垂類内容創新正在以點及面,爆發出更多能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