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作者:漫行草木間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文丨心珠漫漫 排版丨心珠漫漫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上周陪女兒去匡山公園采集植物标本(做作業),沿着小路走了10來米,就在一塊大石頭旁看到了1種之前未見過的植物,葉子細長,原來是“女婁( lóu)菜”。

彼時它尚未開花,但是花骨朵已經初具雛形。

為了看它的花,我又去了好幾次,終于見到了它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女婁菜】。

01

女婁菜,石竹科蠅子草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基生葉叢生,倒披針形或狹匙形,頂端急尖,有一條特别清晰的中脈。葉長4-7厘米。

莖較為直立,莖有節,節間膨大,如石竹。莖單生或數個,有的有分枝,有的沒有。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莖生葉長在莖節處,對生,葉子細長,呈倒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它莖生葉看起來比基生葉要小一些。

仔細看,你會發現,女婁菜整個植株上面,鋪着一層灰色的柔毛,

女婁菜高30-70厘米。我見到兩棵(簇),一株長得高大一些,已經有花苞了,一株還剛從苗期過渡,想來開花還需要等上一些時日。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02

女婁菜的花,在植株的頂端,圓錐花序。

花萼卵狀鐘形,沒開花時,花萼像個口朝上的“鐘”,裡面的花瓣緊緊抱成一團,微微探出一點頭。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花開時,裡面的花瓣探出身來,朝四周伸展,還有點兒微微往後翻折。

花瓣比較有意思,看起來是10瓣,但其實是5瓣,每個花瓣都是2裂的。

從正面看,花瓣下面,靠近花萼的位置,内圈長出一些小而短的“小花瓣”,那是它的“副花冠”。

“副花冠”這個詞對我來說比較陌生,我之前了解植物比較粗略,今天算是又學了個新詞。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植物志上說,女婁菜的花瓣為白色或淡紅色。我見到的這一株,花瓣為白色。

我往匡山跑到第3次才見到它的花兒。好在,看到它白色雅緻的小花,便覺得那些奔跑,是值得的。

資料說它花期5-7月。濟南這邊,4月份,它就迫不及待地開了,難道是最近一段時間,溫度高的緣故?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03

女婁菜嫩莖葉可以吃。它的基生葉,一簇簇的,嬌嫩蔥綠,這樣的野菜,看起來很有誘惑力。

不知朋友們有沒有吃過這種野菜,不妨來分享下。

據考證,古代植物專著《救荒本草》和《植物名實圖考》中,都有它的身影。但是,那時候,它不叫“女婁菜”,而是“王不留行”。

而如今公認的“王不留行”,是另外一種石竹科植物,正式中文名“麥藍菜”,開粉色花,跟面條菜有點兒像。

王不留行,在不同的時代,指的不是同一種植物,植物的這種“年代感”,很有意思。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女婁菜也是一味藥草,全草入藥,名為“女婁菜”,很多民間本草中,對它有收錄。說它“味辛、苦,性平。活血調經,下乳。”

查資料時,還發現這樣一條資訊,過去有些地區,常以女婁菜的根,來冒充“北沙參”。

可以當北沙參僞品,看來某些特點,比如形态呀,跟北沙參有點兒相似。我沒有挖過它的根,不知道是啥樣呢。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女婁菜丨山間小野花,曾用名“王不留行”,嫩苗能吃,全草可入藥

女婁菜,嫩莖葉可食,全草可入藥。凡塵小野花,卻有大用途。

它生命力旺盛,山石中長出來,還能長得那麼蔥郁,花還可以那麼雅緻,真真是讓人佩服呀。

作者簡介

心珠漫漫:中級農藝師,植物愛好者。歡迎來到“漫行草木間”,分享植物知識,感受鄉間美好。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