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作者:趣說曆史

在秦陵的衆多兵馬俑中,形态各異,職責紛雜。曆經千年風霜,多數兵馬俑難免受到損傷,然而,跪射俑卻奇迹般地保持了千年無損,這究竟是何原因?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的導遊向我們揭示,這尊跪射俑堪稱兵馬俑中的瑰寶,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仔細觀察,這尊跪射俑身着交領右衽齊膝長袍,身披黑色铠甲,腿部護腿,腳下穿着方口齊頭翹尖履。頭頂圓形發髻,左腿彎曲,右膝跪地,右足挺立,腳尖觸地。上身微微向左傾斜,雙眼炯炯有神,注視着左前方。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仿佛正持弓弩。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據導遊介紹,跪射的姿勢在古代被稱為坐姿。坐姿與立姿是弓弩射擊的兩種基本姿态。坐姿射擊時,重心穩定,節省力氣,便于瞄準,同時目标較小,是防守或設伏時的理想選擇。至今,秦兵馬俑坑已出土清理了衆多陶俑,但除了跪射俑外,其餘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需要人工修複。而這尊跪射俑則是儲存最為完整且唯一未經修複的兵馬俑,仔細觀察,連衣紋、發絲都清晰可見。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那麼,跪射俑何以能如此完整地儲存下來呢?導遊解釋說,這得益于其低姿态。首先,跪射俑的身高僅為1.2米,而普通立姿兵馬俑的身高則在1.8至1.97米之間。當棚頂塌陷、土木崩塌時,高大的立姿俑首當其沖,而低姿的跪射俑所受損害相對較小。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其次,跪射俑采取蹲跪姿勢,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構成等腰三角形,支撐上體,重心下移,增強了穩定性。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它更不易傾倒破損。是以,曆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它依然能完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從跪射俑中,我們或許能領悟到一些處世之道。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往往個性張揚,率性而為,不懂得妥協,結果可能會四處碰壁。然而,随着閱曆的增長,我們逐漸學會厘清輕重緩急,内斂低調,少出風頭,專心緻志地做事。就像跪射俑一樣,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開無謂的紛争和意外的傷害,更好地保護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低頭認輸,對很多人來說或許并不容易,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堅強不屈,勇往直前,不輕言放棄。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誰又能避免遇到磕磕絆絆呢?誰又沒有犯過錯誤呢?明知錯誤卻固執己見,不肯回頭,那才是愚蠢。敢于承認錯誤,勇于回頭,這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人生的道路并非總是筆直,當需要走彎路時,選擇适當的小路可能更接近目标;目前方無路可走時,不妨退回來,因為退卻有時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隋朝時期,隋炀帝殘暴無道,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許多隋朝官員也紛紛倒戈相向。隋炀帝疑心極重,對朝中大臣特别是外藩重臣更是多疑。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職,所到之處結交英雄豪傑,廣樹恩德,是以聲望頗高,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歸附。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這使得許多人為李淵擔憂,怕他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果然,隋炀帝下诏讓李淵前往行宮觐見,但李淵因病未能成行,隋炀帝大為不悅。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詢問李淵未觐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病未能前來。隋炀帝竟然又問:“會死嗎?”王氏将這一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明白隋炀帝已經對自己起了疑心,但此時起事力量尚不足,隻好低頭隐忍,等待時機。于是,他故意收受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日沉迷于聲色犬馬之中,并大肆宣揚。隋炀帝聽到這些傳聞後,果然放松了對李淵的警惕。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試想,如果當初李淵沒有選擇低頭隐忍,很可能就會被正猜疑重重的隋炀帝除掉,哪裡還會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正如老子所言:“齒剛易折,舌柔常存。”柔弱有時勝過堅硬,無為有時勝過有為。

揭秘:秦陵跪射俑千年不損之謎

跪射俑之是以千年未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跪姿減少了自然界的損害,進而得以儲存至今。這似乎也暗示了一個道理:保持低調、放低姿态,或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