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越70年,NBA始終揮不去的賭球陰雲

作者:楊毅侃球
跨越70年,NBA始終揮不去的賭球陰雲
跨越70年,NBA始終揮不去的賭球陰雲

2024年4月18日,NBA官方宣布,猛龍球員瓊泰·波特因參與賭球終身禁賽。波特不是第一個因為賭球被禁賽的球員,但上一個因為賭球被禁賽的球員要追溯到1954年。

是以,70年前發生了什麼?

1954年1月9日周六晚6點,活塞老闆弗雷德·佐爾納以“聊聊即将到來的全明星”為由,将幾名活塞球員請到自己家裡。球隊首輪第三順位選中的新秀傑克·莫利納斯也在其中。

莫利納斯身高1米98,司職前鋒,出生在紐約的一個猶太中産家庭,高中帶隊拿過紐約冠軍,在哥倫比亞大學讀了四年,成為球隊隊長,打破了隊史的得分和籃闆紀錄。進入NBA後,莫利納斯隻打了半個賽季不到,就已經足以讓自己入選紐約承辦的1954年第4屆全明星,其實力可見一斑。

跨越70年,NBA始終揮不去的賭球陰雲

佐爾納抽着雪茄,扯了幾句全明星行程安排的閑篇之後,突然面色一沉,道:“外面有些流言,說咱們這支球隊有人賭球。總裁波多洛夫要求我們今晚就把一些事情查個水落石出。是以我才請諸位過來。”

事實上,波多洛夫此時也在趕往佐爾納家的飛機上。身高不足1米5的波多洛夫是NBA第一任總裁,也是他在1949年促成BAA與NBL合并,才有了後來的NBA。NBA創立後不久,波多洛夫就将反賭博法寫進了勞資協定。1951年時,波多洛夫就曾以“不稱職”的名義開除了裁判索爾·拉維,實情是拉維在1950年接受了賭球黑金。同年秋天,波多洛夫還對印第安納波利斯奧林匹亞人隊的兩名核心球員發起終身禁賽,原因是兩人在大學時期參與過假球,而這項禁賽令甚至直接導緻奧林匹亞人隊在第二年就解散了。

即便如此嚴打,1951年全明星賽前的活塞在莊家眼中并不幹淨,他們已經有兩周沒有出現在盤口上了,這才引發了本次誘捕行動,莫利納斯被铐回了當地警察局,參與審訊的還有FBI特派員。審訊一直維持到淩晨2點,莫利納斯最終簽下了一份口述,承認自己曾經對活塞比賽下注,但全部是賭的自己球隊獲勝,從未放水讓球隊輸球。

跨越70年,NBA始終揮不去的賭球陰雲

波多洛夫拿到口供影印件後,第一時間宣布對莫利納斯采取終身禁賽,他對外宣稱“莫利納斯存在下注自家球隊赢球的輕微網誌彩行為”。

這是非常關鍵的措辭,因為球員賭自家球隊能赢,和賭自家球隊輸球,雖然都是賭球,内涵卻大相徑庭,前者隻是單純的參與博彩,後者則指向另一種行為:假球。

按照聯盟章程,NBA本該對莫利納斯的賭球行為進行聽證會,但波多洛夫取消了聽證會。當時有位檢察官也打算深入調查莫利納斯,但知情人透露,波多洛夫利用私人關系阻止了進一步的調查。

于是1954年的莫利納斯賭球案就這樣沉入了水底,NBA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危機公關,僅僅因為一次“無足輕重的博彩行為”就開除了一名前途大好的年輕全明星,足見他們對賭球行為有多麼的深惡痛絕,足見他們的比賽有多麼的公正,實際上波多洛夫确實在暗地裡開展反賭球活動,在球隊裡安插内應,在更衣室或辦公室安裝竊聽器之類的事情并未少做,直到1957年,波總還給聯盟所有球隊發出備忘錄,說自己已經掌握了某些球員參與假球的證據,希望他們耗子尾汁,給自己留點體面。那一年,有36名球員在賽季結束後以主動退役等方式離開了聯盟。

而莫利納斯本人雖然被聯盟開除,也并未在司法體系中受到更多懲罰,他被無罪釋放。

跨越70年,NBA始終揮不去的賭球陰雲

但莫利納斯的故事還沒結束。接受賭球審判期間,莫利納斯申請了布魯克林法學院的春季班,而當莫利納斯被宣告無罪後,他正式成為了該學院的一名法學生。接下來,莫利納斯開始了他的法律實踐。7年時間裡,莫利納斯法學院畢業,加入律師事務所,跑到其他小聯盟裡身兼教練和球員,場均砍下30分,與此同時,他不斷以各種理由提起上訴,要求法院強制NBA撤回自己的終身禁賽令,讓自己重返聯盟,并賠償自己在賭球案後損失的5000元工資,支付5萬美元情感補償。這些上訴屢次碰壁後,莫利納斯又聯合其他律師以反壟斷法起訴NBA,這次要求的賠償金額高達300萬美元。沒有意外,這次起訴依然被駁回,多年後莫利納斯告訴記者他被騙了,“波多洛夫說咱們都是猶太人,猶太人不騙猶太人,他承諾我隻要讀完法律專業,就可以讓我重返聯盟。”

當然,7年時光裡不斷起訴NBA可能隻是莫利納斯閑暇時光的一點小娛樂,因為他發現NBA以外的世界,大有可為。1957年到1961年期間,莫利納斯将手伸向大學校園,以金錢和美色操縱了超過27項體育賽事,最終引爆了“1961年大學體育假球案”,此案所涉比賽超過43場,涉及大學生運動員人數達到476人,共有37名球員被捕。

跨越70年,NBA始終揮不去的賭球陰雲

莫利納斯的手段主要是向大學生球員們塞黑金,譬如給一名明星球員塞1000美元,然後莫利納斯就可以把自己想要的比賽結果作為資源以1萬美元價格賣給賭徒,然後自己再押這麼幾千塊,一周賺個5萬美元非常輕松。須知那個時代别說大學生球員,NBA球員的平均年收入不過在1萬美元左右,1954年時麥肯的1萬3千美元就已是最高收入。莫利納斯能夠在這個時期每周賺5萬美元,堪稱暴富。70年後瓊泰·波特在NBA打球賺到240萬,卻隻利用賭球賺到2萬美元,和莫利納斯相比,就顯得有些難以形容。

籃球之外,莫利納斯涉獵頗多,他曾經讓一名拳擊手吃藥以操縱比賽結果,還曾經在一匹賽馬尾巴上安裝遠端蜂鳴器,可以在比賽中刺激賽馬狂飙。最經典的,莫利納斯還完成了時間旅行,他通過自己在聯合愛迪生公司的人脈,控制了賭坊投注大廳的電流強度,極微小的電流變化不易察覺,卻可以讓莫利納斯在比賽結果出爐的瞬間依然能夠下注。

跨越70年,NBA始終揮不去的賭球陰雲

1961年大學體育假球案爆發後,莫利納斯作為首犯锒铛入獄,被判10-15年有期徒刑,并剝奪律師資格。但即便到了大牢裡,莫利納斯依然沒有消停,他參與了一項利用簽名機僞造支票的計劃……被放出來後,莫利納斯又搬到洛杉矶和一個AV女優同居,搖身一變成為A片導演,做起了地下販黃生意,片子最遠賣到過中國台灣。

當然,所有故事都有結束的那一天,1975年莫利納斯的一個商業夥伴意外身亡,你猜誰從他的人身保險中得到了30萬美元賠償?我們也不知道莫利納斯有沒有花完這30萬,因為拿到這筆錢後沒過幾個月,43歲的莫利納斯被黑手黨槍殺在自家後院。

表面看來,莫利納斯是這個故事裡唯一的騙子和賭棍,但仔細想來,騙術更高明的另有其人,聯盟首任總裁波多洛夫顯然擁有更狡黠的行騙手段。70年前,NBA隻有9支球隊,一張門票隻賣不到2美元,幾乎所有球隊都在虧損之中,整個聯盟營收極為慘淡,幾乎處于崩盤的邊緣,假球輿論一旦掀起,對于草創之初的NBA幾乎意味着滅頂之災。波多洛夫對外宣稱“一切隻是莫利納斯個人行為”,對内開展嚴打,NBA終于從假球風波中生存了下來。

跨越70年,NBA始終揮不去的賭球陰雲

70年後,聯盟有30支球隊,籃球收入達到曆史巅峰,肉眼可及的未來收入還有可能翻番,可以說正是繁花似錦的好時節。聯盟現任總裁肖華釋出了同樣的禁賽令,也說了差不多的謊言:“我們相信一切隻是波特個人行為”。隻是我們很清楚,這兩件事情的大背景截然不同,現在的NBA,已經公開和博彩擁抱在一起,波特是個人行為固然不假,誰又知道還有多少“個人”正在“行為”呢?主動踏入淤泥地,就很難自辯為蓮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