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 | 楊利民老師筆下的爐客們(王劍利)

作者:長安人

2023年年底長安作協的一次活動上,我見到了楊利民老師。早先的時候,我們之間加了微信,但我對他并不是很熟悉。這次活動前夕,見他向幾位文友贈送了《爐客》一書,我便向旁邊的一位朋友借過來翻讀。從作者簡介中,我才知道,楊老師長我五歲,聯考制度恢複的第一年,考入西安工業技術學院,畢業後配置設定到西安機床造鑄廠,後企業重組,轉到西安鍋爐總廠,做暖通與營銷工作。楊老師是一位很能幹又很幽默的人,用他的話說,高中畢業回鄉務農,驕陽下體驗過“鋤禾日當午”的辛苦;鍋爐總廠當勞工,親臨過高爐前鐵流滾滾、鋼花飛濺的沸騰場面;在農村當會計,算過農民每天三毛九分錢的可憐收入;在鍋爐總廠當勞工,知道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以看出,他的前半生,亦農亦工,而且還與商業打過交道,與錢打過交道,是一位閱曆豐富的非等閑之輩。不止如此,他還熱愛文學,已有長篇小說《爐客》與讀者見面;他熱愛詩歌,有《生活啊,就是要陽光燦爛》詩集面世;他熱愛散曲,已經成為陝西省散曲學會會員,他的誦讀與口頭表達能力也是非常的了得,曾經把自己的長篇小說《爐客》一字不落地誦讀,把自己的詩作、散文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與人分享……

散文 | 楊利民老師筆下的爐客們(王劍利)

如此這般的有知識、有文化、有閱曆、有才能,又有情懷的人,自然是故事多多,寫出來的作品自然有看頭。那次活動時,我并沒有得到老師的《爐客》,情緒難免瞬間有些低落。尤其是當我翻看了書前面幾頁手繪插圖,看到戴着瓜皮帽子的楊孝坤、楊得發,腦海中即刻閃現出民國年間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頓生了當即讀這本書的欲望。可惜的是,他帶的書很有限,而且都已經送出去了。還好,楊老師答應過後一定送我一本,而且盡快,這也就成了我春節期間不時泛起的一個念想和期待。

後來 ,有那麼一天,我有意翻看楊老師的朋友圈。得知著名作家葉廣芩寫有一本《張家大哥》的作品,楊老師的《爐客》與之同一題材,而後者把時間段定在了1930~1949,距離我們較近的二十年;選取的故事人物多為作者所在村沣河西岸長安戶縣交界的南留村;而且主要人物及其最終的結局,如楊三喜、楊孝坤、孫懷信等都有據可查。無疑,這部小說有了十足的可信度,加之,《爐客》反映的是民國時期長安、戶縣商人曆盡艱辛遠赴打箭爐(今康定城),誠信為本做生意的故事,也就使這部小說有了曆史感,有了可讀性。

在年後一次意外相遇時,我向楊老師請教了他寫這部小說的初衷、過程。他說,他早先的時候,就聽祖母不止一次地講過村裡人,特别是他的太爺楊壽在四川打箭爐做生意(被稱為“爐客”)的故事。為此,他幾次行走于當年爐客們所走路徑:長安~秦嶺~金牛古道~陽平關~泸定橋~打箭爐,沿途參訪和收集有關爐客的故事和史料,并親身感受路途景觀與行走之艱難,最終完成了堪為楊家一段秘史的長篇曆史小說《爐客》。

今年三月份,又是在長安作協的一次活動時,楊老師特意給我捎來了他的書,一本是《爐客》,一本是《生活啊,就是要陽光燦爛》。我如獲至寶,毅然決然地放下手中正讀的書,開始了《爐客》的閱讀。

用了差不多一個周的時間,我讀完了《爐客》。整體架構還是蠻好的,從“引子”到72個章回,再到最後的“尾聲”。故事也是頗吸引人的。盡管書中錯别字有之,但不影響閱讀;盡管故事多,情節描述欠缺,但給讀者留下了想象餘地更多;盡管有些章回題目不能完全統領某個章節,但,瑕不掩瑜。是以,我是很看好這部小說,發自内心覺得,用一個周時間,讀了這部書,值!

散文 | 楊利民老師筆下的爐客們(王劍利)

作者在“引子”中略述了他的太爺楊壽做爐客的故事:1896年經人介紹和引薦, 楊壽跟人到打箭爐做學徒,後起做賬房,最後有了自己的店鋪,經營茶葉、藥材以及日用品。五年後,即1901年帶錢回來,廣置田地幾十畝,又蓋起了四合院。還在孩子沒有出生時,就又去了打箭爐, 差不多呆了不滿十年一墩子(爐客在打箭爐做生意,短則五年,長則十年,才能會來一次,被村人叫做 “五年一墩子”“十年一墩子” )。聽别人說他母親和妻子因瘟疫而死去,一下子沒有了做生意的心思,将鋪子交給他人打理,自己回長安老家。 半路上由于急火攻心,一病不起而客死他鄉。幸好有同村的爐客,捎回了他随身攜帶的銀兩、元寶,維持家人後來的生計。1990年前後, 在楊壽手裡蓋的,近乎有百年曆史的四合院因弟兄們三分家産而被拆。楊壽從事爐客的曆程以及創辦家業的故事,被楊家人一代一代的人講述着,流傳着,講述着,流傳着…… 可以說,這是楊利民老師創作《爐客》的發端,也是作者數十年難舍的一段情懷,更是促使他挖掘爐客曆史的根本之所在。

散文 | 楊利民老師筆下的爐客們(王劍利)

在接下來的七十二個章節中,作者主要記述了繼我太爺之後大爐客張一棟帶着同村一二十歲的楊三喜、楊孝乾、楊孝坤、孫懷信、孫懷誠(後又有楊孝坤帶楊二蛋) 到打箭爐做爐客的故事。一個多月的路程,他們抱團取暖,互相照顧。除了跋山涉水,忍饑挨餓外,時時處處還要提防野獸、土匪、地皮惡棍們的傷害和滋擾。如,第一次随張一棟出征,楊三喜就因個人身體原因,無奈留在了漢中的客店裡;楊孝乾二次傳回打煎爐時被土匪逮了個正着,困在山上幾個月。還好,差不多一年後,楊三喜身體痊愈, 摸索到了打箭爐;楊孝乾憑着機智與一身武功,也回到了打箭爐。爐客一路艱辛,不亞于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唐僧他們一路有佛祖保佑,往往化險為夷,沒有生命之憂。而爐客們就沒有這樣的福氣了,他們憑着自己的運氣和智慧,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楊壽(楊利民老師的太爺)名“壽”而事與願違,病死在回長安的路上,就是一例。

散文 | 楊利民老師筆下的爐客們(王劍利)

在打箭爐,有張一棟領着,楊三喜等人發揮各自特長,分工協作,共同經營協盛譽商行,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引起了厚得利商鋪老闆楊得發的羨慕嫉妒恨。從此,楊得發百般刁難、作梗,又勾結軍隊,歹人,一心想擠垮同行而獨霸打煎爐市場。協盛譽商行先後三位掌櫃的張一棟、楊孝坤、楊三喜與之鬥智鬥勇一波接着一波,商場如戰場,扣人心弦。“遇災難契約難履行 坦誠心打動生意人”“真誠意喜遇新契機 楊三喜又不約而至”“藥品奇缺價格翻 三喜賠錢為信用”等章節凸顯了楊三喜重聲譽、守信用而薄錢财的商業理念;“ ‘誠亦信’開業大吉 楊得發借機離間”“生意場千變萬化 楊得發歹心難改”“為掙錢前赴後繼 出損招惡意競争 ”等章節寫出了同行楊得發小肚雞腸,機關算盡、損人利己的伎倆;“楊三喜衣錦還鄉 掙錢後不忘恩人”“楊三喜東山再起 高團長送來大單”“楊三喜善有善報 楊春妞帶來橫财”等章節又寫出了楊三喜善良大度,福有福報的人生格局……

散文 | 楊利民老師筆下的爐客們(王劍利)

總的來看,爐客故事一環套一環,跌宕起伏,精彩紛呈,讓人有百讀不厭,手不釋卷之感。書中人物楊三喜善良、精明、受挫能力強、重信譽輕錢财、處亂不驚、寬宏大度等品質表現得淋漓盡緻; 其他的配角,如楊孝乾、楊孝坤、孫懷信、孫懷誠,以及柳軍長、穆團長、高團長,還有孝乾的前妻、三喜前妻、楊春妞、柳姑娘等,雖然作者用墨不多,但個個形象鮮活,性格迥異,為整個故事增色不少。

散文 | 楊利民老師筆下的爐客們(王劍利)

小說最後“尾聲”部分,簡要交代了楊三喜、孫懷誠、孫懷信、楊孝坤、楊孝乾、大爐客,以及書中并沒有出現的三爐客揚茂之後半生的人生境遇,令人唏噓。楊三喜藏在自家茅廁的錢被紅衛兵搜了個精光,藏在打箭爐的錢因地理地貌發生變化而無處尋找;曾經顯赫一時揚茂之,兒子無能,除了土地劃歸集體,祖先的房屋幾乎被變賣殆盡;孫懷誠闊氣的孫家大院成了鄉政府辦公場所,打造文化氣息莊園的夙願化為泡影;有先見之明的孫懷信,蓋房不多,置的地倒不少,最後都入了社,過着村裡人普通的生活;楊孝坤從打箭爐回來的早,既沒有置多少地,也沒蓋多少房,在村子裡教書; 楊孝乾在打箭爐落腳,與柳姑娘生活,他在老家的結發妻子瘋瘋癫癫;大爐客從打箭爐回來,負氣去了廟裡,幾年後回到家,與曾經給他戴綠帽子的妻子和難以說清關系的兒子生活着。

散文 | 楊利民老師筆下的爐客們(王劍利)

與其說《爐客》是一部讓人蕩氣回腸、扼腕歎息的曆史小說,還不如說它是一部傳授經商之道的寶典,是一部啟迪人如何處世的活教材,是一部反映長期獨身在外的人婚姻與謀生的苦難史。 孝乾媳婦站在村外,望着去打煎爐的路 “我要去找我的老漢 我要去找我的老漢……”的悲情場面依然叩擊心扉,令人隐隐作疼;“人這一輩子為生活掙錢,可這千辛萬苦掙的錢還不知道是誰的”楊三喜大徹大悟,發出的這句感歎發人深省,讓人不由得掩卷長思。

更多的爐客故事,就在楊利民老師的長篇小說《爐客》中。讀《爐客》的同時,你一定還會跟着作者吟唱流傳在沣西一帶的民謠:

三爐客真有錢,

娶個媳婦擺銀元。

留村擺到太平河,

擺錢拾錢手磨破。

要問銀元多少個?

五匹大馬用筐馱……

二〇二四年四月十九日

王劍利:長安作家協會理事,政協西安市長安區文史員,陝西省柳青文學研究會會員,陝西散文學會會員,《望月文學》雜志、 “悠閑雅趣”公衆平台特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