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一生默默無聞,因為一首洞房詩走紅,最後14個字很暖心

作者:國學大觀園

#以書之名#

在大陸浩如煙海的唐詩中,題材之廣泛如同五彩斑斓的畫卷,山水、田園、邊塞、思鄉、愛情、送别……每一首詩都是情感的流露,心靈的映照。無論詩人選擇何種題材,他們總是巧妙地借助景物或物品來抒發内心的志向和情感。

此人一生默默無聞,因為一首洞房詩走紅,最後14個字很暖心

唐詩猶如浩渺無垠的大海,曆代詩人創作的詩篇如同涓涓細流,彙聚成這無盡的文學寶藏。盡管詩詞數量龐大,難以盡數,但《唐詩三百首》卻精選了311首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其中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維等文學巨匠的傳世之作。

然而,在衆多璀璨的明珠中,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詩卻别具一格,它是一首描述洞房的詩,名為《近試上張籍水部》,出自朱慶馀之手。朱慶馀,這個名字在曆史長河中或許并不顯眼,但正是他僅憑28個字的詩篇,讓自己聲名遠揚,成為唐詩中的傳奇人物。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領略這首脍炙人口的詩篇: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品味一首詩,若欲得其精髓,則需深究詩人的創作初衷及其所處的曆史背景,方能洞悉其内涵。朱慶馀的《洞房詩》便是如此,其背後所蘊藏的深意,遠非表面所見。其實,此詩乃是他巧妙地運用含蓄手法,傳達自己對于科舉考試結果的期盼與焦慮。

此人一生默默無聞,因為一首洞房詩走紅,最後14個字很暖心

朱慶馀在參加唐代科舉考試前,曾将自己的詩作呈獻給著名考官張籍,得到了極高的評價。然而,考試結束後,他如同衆多考生一樣,焦急地等待着成績的揭曉。為了表達自己的忐忑心情,他構思了這首别具一格的《洞房詩》。

此詩并未直接描述洞房内的歡愉場景,而是借新娘梳洗打扮的情景,隐喻自己期待讨好考官、順利中舉的願望。這種巧妙的手法,既避免了直接詢問的尴尬,又讓懂得其中奧妙的人能夠心領神會。

此人一生默默無聞,因為一首洞房詩走紅,最後14個字很暖心

詩中起筆便直截了當地進入主題,将讀者帶入洞房之中。然而,作者并未過多描繪新婚之夜的溫馨與浪漫,而是以一個“停”字作為轉折點。這個“停”字,如同時間的定格,既暗示了科舉考試已經結束,又表達了作者對于未來的期待與憧憬。

詩中新娘的焦慮躍然紙上,清晨便起,精心梳妝打扮,隻為在公婆面前留下好印象。那份惴惴不安,深怕不得公婆歡心的嬌羞之态,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她畫眉時低聲詢問身旁的夫妻,眉毛畫得深淺是否适中,詩人巧妙地以“低聲”二字,側面勾勒出新娘的羞澀與不安。這細微之處,見微知著,展現了詩人對人物心理的敏銳捕捉和細膩刻畫。

此人一生默默無聞,因為一首洞房詩走紅,最後14個字很暖心

全詩以“入時無”作為結語,既是對新娘焦慮心情的回應,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這一問,不僅關乎公婆的喜好,更暗含着對未來的期待與忐忑。聰明的張籍一眼便識破了朱慶馀詩中的深意,他巧妙地以采菱姑娘自比,暗示朱慶馀的才華足以敵萬金,給予了他極大的鼓勵與信心。

最終,朱慶馀不負衆望,高中進士,而他的這首詩也因意境深遠、意蘊豐富而流傳千古,令人歎為觀止。這不僅是對他才華的肯定,更是對他細膩情感與精妙詩藝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