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企一把手集體學雷軍,流量這碗飯究竟好不好吃?

作者:天天汽車

流量,現在不管是什麼行業,流量這個詞已經被擺在了極高的位置,社交平台狂刷流量、經費狂投流量、甚至是各大品牌老闆“屈尊”去讨要流量。

車企一把手集體學雷軍,流量這碗飯究竟好不好吃?

對于一些比較傳統的行業,此前可能并沒有意識到流量的重要性,而且一般都是以銷量為參考,但是現在的情況就是,流量似乎和銷量開始挂鈎,沒有流量就換不得銷量,尤其是在汽車這種營銷模式近乎固話的行業,這二者就像是中年夫妻,有着緊密的關系,卻又可能互相看不順眼。

看不順眼又怎樣?日子不是還得過,尤其是這麼大的市場競争壓力、虎視眈眈的競争對手,不管怎麼着,看什麼有流量就跟着整吧,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汽車的營銷為了流量,可真是别出心裁,百花齊放,無所不用其極。

眼饞潑天流量,衆老闆親自下場

中國汽車市場的卷又新增一項内容,除了卷價格、卷配置,現在又開始卷老闆了。

直播現在在國内算是一個沒得到“正名”的大産業,不管什麼人、什麼類型都在搞直播,也算是一個流量的重要來源,那麼在看到流量真香之後,現在很多車企老闆都開始加入到了直播的行列,不得不說,一位位年長的大佬們還在拼命直播造勢,真是卷得厲害。

車企一把手集體學雷軍,流量這碗飯究竟好不好吃?

60歲的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不僅在開通許久的微網誌上面開始釋出内容,更是親自在直播當中測試長城汽車全場景NOA,而且還在直播當中一直感歎,長城還是太傳統。

61歲的李書福雖然在直播裡沒怎麼提車的事兒,但是在3月份就開始涉足這一領域。

62歲的尹同躍也是如此,還說着要像雷軍、餘承東學習,去學習網際網路思維。

這些大佬們參與的直播不同于其他單純的帶貨,而是在期間展示一些技術,并以自己作為測試者,以彰顯對于技術可靠性、先進性的認可;同時也會對外表達一些關于車企的規劃、戰略。

對于從事在汽車行業當中的人來說,這種直播明顯要比各種大嗓門喊的内容要更有含金量,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否能夠起到同樣的作用呢?對此我們也對一些近期比較關注汽車産品的消費者進行了一些采訪。

“測試的東西還是比較想看的,而且就拿長城這個直播來說,他要沒整這個歧視我都不太了解長城在智駕上面還有這些東西,一直以為他就是搞個越野。”

“戰略規劃這東西聽也聽不懂,我買車我也不看這品牌咋整,東西好就行了,我可能還是愛看那種介紹産品的。”

“直播這東西有時候我覺得還是主觀性太強了,尤其是那種煽動性忽悠你買的那種,我覺得直播還是客觀一點,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技術你就直播來測,别搞什麼錄播或者視訊,誰知道那裡面是不是作假了,就直播最有說服力。”

車企一把手集體學雷軍,流量這碗飯究竟好不好吃?

可以看到消費者對于汽車類的直播有着不同的見解,但是能明确的一點是直播所表現出來的真實性是有一定需求的,但是對于車企老闆直接講這件事的看法,還是有一定的分歧。那麼這個時候再來看車企老闆親自搞直播的意義大不大?真想搞又應該怎麼搞?

這時候要拿小米來舉個例子,小米汽車與其說是圍繞品牌去獲得的流量,不如說是依靠雷軍的個人影響力,雷軍站在那裡其實就是一個個人IP,不怕不愛聽,這樣一個人社其實是現在很多車企老闆所不能比的。

說不好聽點,要是平時不怎麼關注車、或者說不是這個行業當中的人,提到這個名字其實都不知道你是幹嘛的,話雖然不好聽但是卻是事實,可能很多車企大佬在看到雷軍造個車有着如此影響力的情況下心生不服,但是要知道,雷軍在造車之前可早就把網際網路思維和營銷玩明白了。

那麼這個時候車企大佬親自下場這件事情所帶來的影響力可能要比想象中低一些,這其實就應該和一些流量大的主播互相串一串,車這個東西可以融入,單獨講車這件事情,除了你是車企老闆,其他的可能确實還不如一些車評人講的有意思。

而且現在我們也看到一些車企老闆雖然放下架子來搞直播了,但是得把評論區打開呀,直播最大的意義不就是直接和消費者産生互動嗎?把評論關了這是要幹啥?是怕一些負面言論出來自己面子挂不住嗎?都已經這個時候了,那還那麼多面子不面子的,既然要搞就搞得徹底一點,這樣起碼在消費者那邊也顯得真誠。

為了讓車企在激烈的競争當中活下來,下場去換流量無可厚非,對此應該表示出尊重,但是換流量的手段不止一種,現在市場當中出現了一種不好的氛圍,就是為了流量不擇手段,導緻現在汽車行業的傳播烏煙瘴氣。

變了味的汽車傳播

為了流量什麼話都可以說、什麼事情都可以做。

“幾十萬的車,為了吸引眼球,被冠上500萬以内最好、1000萬内最強等等誇大的宣傳。”

“直播當中,車企大佬不惜違章,也要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自家産品的能力。”

“簡單的技術介紹,又要冠以極其專業的特有名詞,再給這一行業内普遍的技術編一個故事來讓消費者以為隻有自己才是最牛的,實際上和其他車企沒什麼兩樣,隻是讓一些不了解内情的小白直呼牛X。”

“一次新車的釋出,還要講一講自己的員工病了還堅持工作、多久多久沒見到家人、孩子出生也沒見到父母,本想博得同情,卻沒想到暴露自己企業的壓榨本性。”

以上具體說的是誰就不點名了,但是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是這種說大話、說狠話,甚至是一些沒有下限、不近人情的言論和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車企采納,并将其列為主流的宣傳方式,别管是黑是白,就說有沒有流量吧。

車企一把手集體學雷軍,流量這碗飯究竟好不好吃?

再拿近幾屆國内的車展來說,整個風格還能不能叫車展還真有點不好說,可能叫帶貨展銷會更貼切,為了在國内市場當中提一下自己的銷量,有些車企直接叫來帶貨的主播,在一台台展車面前架起直播機器,把新車圍得嚴嚴實實,主播賣力的帶貨并且與螢幕那頭的觀衆互動。

那麼這時候不妨回憶一下之前的車展是什麼樣的,也不用很久,就說五年前,之前北京、上海這兩個最重磅的車展當中,車企往往是将車展作為一個釋出其戰略以及首發技術的平台。

但是随着現在車企釋出産品越來越快、競品步步緊逼的節奏,這就讓很多品牌根本等不到車展,而且也不想被其他品牌同步推出的消息搶了流量,那麼這個時候車展的意義其實變得越來越小,真就像一些其他的b級車展那樣,玩命賺流量賣車就完了。

傳播變了味,真的是一個好事嗎?變味的傳播又應該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才會成功呢?之前甚至有人說“黑紅”也是紅?但是這又能紅多久呢?

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理想,之前對于理想釋出會的期待其實不是産品上面能有啥新意,而是想看看李想究竟又能說出什麼驚天地的言論出來,當然除了釋出會,微網誌也是其主要戰場,各種怼、各種教育,微網誌熱搜還真是沒少拿。

但從今年3月1日理想釋出MEGA遭遇滑鐵盧之後,曾經車圈的“流量王”李想就已經在微網誌沉寂,曾經這麼高調的人如今這麼安靜也讓人在理想新車釋出之時産生了更多的憧憬,都在想他會以何種形式再次走進大家的視野。

但是在4月18日L6的釋出會當中,理想選擇了線上釋出,同樣李想也是以錄播的方式和大家見面,提前錄好的話術、關閉的評論區,在當下這樣一個以互動為主的時代下,玩轉流量的李想用了一種“傳統”的釋出形式。

車企一把手集體學雷軍,流量這碗飯究竟好不好吃?

沒有了炒作,也沒有了争議話題,簡單的宣布配置、宣布價格,朋友圈當中也不再是以其“金句”為傳播,相反則是程式化的分發上市資訊,不知是否是曾經的流量讓李想受了傷,還是意識到變味的傳播終将反噬自身,在這段時間當中,李想也多次表示自己是被别人黑了,一副受害者的論調卻被人反問:“你們之前是怎麼做的呢?”。

但是我們這個時候又發現,L6确實熱度沒有之前那麼爆,但你說媒體的報道少嗎?并沒有,原因很簡單,這個産品在市場的影響力還是有的,市場閱聽人也是有的,在一衆合資中大型産品偷懶的時候,這樣一款車不管是有沒有話題加身,也會有人關注,是以這個時候再看車企的傳播,有的時候也不需要那麼誇大其詞、雲山霧罩不是嗎?

包括之前一些離譜的論調,仔細看的話我們其實也能夠看出來,這些所謂的大嘴們所說的、所宣傳的,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自己産品相對于市場競品有着足夠優勢和底氣的,不管是市場定位還是技術的應用,他們有大嘴的資本,要是放到一些東西不行的品牌上,吹出花來也換不得銷量的提升。

說到底,産品才應該是真流量

買車靠什麼?一看需求、二看價格、最後再對比各個産品之間的差異與品質,最終選擇一款符合心意的産品,這樣應該是一個正常的,具有普适性的消費者購車流程。

從目前的車市傳播營銷來看,車企往往是在前兩個環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造流量,造勢、預熱,但是到最後要是産品不行那就是虎頭蛇尾,就像前面說的,這些個能獲得流量的品牌、創始人,最後話題的落腳點一定會落在其推出的産品上。

車企一把手集體學雷軍,流量這碗飯究竟好不好吃?

比如多少萬内最好無非就是誇大一下價格範圍,但是最終自己産品所處價格區間沒有對手;再有所謂搖搖領先,那也是現在的市場當中沒有其他能夠提供解決方案的競争對手;甚至說,扒開銷量榜單還會發現有的車甚至沒有流量,但就是依靠産品做出來的口碑,使其在銷量上遙遙領先。

是以說,造話題之前、親自下場帶貨之前,先看看自己有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要不就算誇誇其談整出個話題,那可能也是喜劇類方向的,而讓人覺得搞笑的也是你自己。【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