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美娛樂化、南韓職業化,中國也有自己的電競魅力

作者:體育大生意
歐美娛樂化、南韓職業化,中國也有自己的電競魅力

年輕一代的成長,他們對待電競的态度更加開放和包容。這些年輕人不僅熱愛電競遊戲,更将其視為一種展現自我、追求夢想的平台,全世界亦是如此。

文|黃靖原

近年來,中國對待電競的态度經曆了從抵觸到支援的巨大轉變。這一變化背後,既展現了社會觀念的進步,也凸顯了電競行業本身所蘊含的巨大流量和商業潛力。

随着時代的進步和資訊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電競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其競技性、觀賞性和社交性等方面的獨特魅力。年輕一代的成長,他們對待電競的态度更加開放和包容。這些年輕人不僅熱愛電競遊戲,更将其視為一種展現自我、追求夢想的平台,全世界亦是如此。

然而,社會觀念的進步僅僅是态度轉變的冰山一角。電競行業本身所蘊含的巨大流量和商業潛力才是态度轉變的根本原因。本次體育大生意特邀一位美籍華人、前英雄聯盟職業選手Doublelift,和一位南韓人、魔獸争霸3職業選手Moon,他們将分享各自領域電競文化上的差異。

01

電競成為歐美玩家日常生活“必需品”

北美電競圈的傑出代表,英雄聯盟職業選手Doublelift,曾在CLG、Team SoloMid等頂級俱樂部效力。憑借出色的表現,他協助隊伍八度奪得北美LCS聯賽桂冠,五次榮膺北美全明星陣容。在國際舞台上,Doublelift亦多次代表北美賽區,展現了其高超的競技水準。

歐美娛樂化、南韓職業化,中國也有自己的電競魅力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電競老将,Doublelift不僅技術娴熟,更是深谙北美電競産業之發展脈絡。他指出:“美國社會對電競文化持開放态度,這為電競市場的繁榮提供了有力支援。在此背景下,美國電競選手在國際賽事中屢創佳績,尤以《CS:GO》為甚。”

随着網際網路和電子裝置的廣泛普及,人們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地演變,其中一個顯著的趨勢就是電競行業的迅速崛起。電競已經從一個單純的遊戲競技領域,發展成為集科技、競技、娛樂、社交于一體的綜合性數字娛樂文化體育産業。這一變革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也帶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為社會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電競的魅力在于它超越了傳統遊戲的範疇,成為了一種具有獨特商業屬性和使用者價值的文化現象。據統計,至少有十分之一的美國人關注電競賽事,這一數字足以證明電競在美國的影響力和市場地位。而在全球範圍内,電競賽事和遊戲直播也是Amazon旗下線上流媒體網站Twitch的主要流量來源之一。這一趨勢不僅展現了電競在全球範圍内的普及程度,也證明了電競作為一種新型娛樂方式的吸引力。

歐美娛樂化、南韓職業化,中國也有自己的電競魅力

Doublelift直言,目前無論是直播平台還是短視訊平台,遊戲和電競内容均占據主導地位。這一方面符合北美玩家的興趣偏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電競已成為許多同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英雄聯盟為例,盡管歐美國家較早啟動了英雄聯盟項目,但當時英雄聯盟并未形成與CS相匹敵的影響力。在歐美玩家眼中,FPS類電競項目或許更具市場震撼力。然而,這并不意味着歐美會減少對MOBA品類遊戲的關注,英雄聯盟的玩家和愛好者數量仍在逐年增長。事實上,歐美玩家的粘性和忠誠度在全球範圍内堪稱最高。

電競在全球的發展如火如荼,而中國在這個領域更是站在了前沿。然而,據體育大生意的調查,盡管中國電競在規模和影響力上均已達到全球領先水準,但在遊戲項目的忠誠度上,我們卻稍顯不足,相較于歐美玩家來說,這一點尤為明顯。

以PS主機為例,這款遊戲機在歐美國家銷售火熱,幾乎成為了家庭娛樂的必備裝置。然而,在中國,主機的市場佔有率卻相對較小。這并非因為中國玩家對遊戲的興趣不高,而是因為在國内,電競市場以PC和移動平台為主導,主機的普及程度相對較低。這種市場格局的形成,與國内外玩家的遊戲習慣、遊戲文化以及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歐美娛樂化、南韓職業化,中國也有自己的電競魅力

在電競項目中,FPS遊戲在歐美國家擁有極高的普及率和競技水準。許多歐美選手在FPS項目中表現出色,他們的退役年齡普遍高于中國選手。這背後的原因,除了歐美選手在技術和戰術上的優勢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對于電競項目的忠誠度。

Doublelift表示:“歐美玩家對于電競項目的粘性較強,他們對于遊戲的熱愛和投入程度較高。這種忠誠度的形成,與歐美國家的遊戲文化、電競氛圍以及玩家的遊戲習慣密不可分。在歐美國家,電競早已成為了一種主流的娛樂方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援。同時,歐美玩家在遊戲中的投入程度和參與度也較高,他們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提升自己的遊戲水準。”

相比之下,中國玩家在電競項目的忠誠度上略顯不足。這可能與國内電競市場的發展階段、遊戲文化的差異以及玩家的遊戲習慣有關。在中國,電競雖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援,但相較于歐美國家,國内還缺乏一種深厚的電競文化和氛圍。但這也同樣展現了中國在移動端電競項目的優勢,由于在國内,電競市場以PC和移動平台為主導,這也造就了中國在移動電競項目上的統治力。

02

南韓電競選手高材生比例極多

“美國對電競的态度相較于南韓顯得較為遜色。在南韓,電競已經晉升為國家級的重要項目。”

Moon這個名字對于80後、90後的魔獸争霸玩家而言,即便未曾親身參與遊戲,也必然耳熟能詳。盡管他如今已鮮少在賽場上露面,然而,他在老一輩魔獸玩家心中依舊占據着神祇般的地位。

Moon,1986年12月14日出生于南韓仁川。身為魔獸争霸3的職業選手,他的戰績赫赫:WEG2005第一賽季、第二賽季的桂冠,2018黃金聯賽冬季總決賽、IEST2006世界總決賽、IEST2007世界總決賽、PGL2007第二賽季、WWI2008暴雪精英賽、IEF2008以及2011世界總決賽等多項國際大賽的冠軍頭銜,均為其囊中之物。

歐美娛樂化、南韓職業化,中國也有自己的電競魅力

自2004年起,Moon便踏上了職業電競之路,至今已有20載。他見證了南韓電競的崛起與發展,對此,他分享道:“與我所了解的中國選手不同,南韓電競選手中高材生的比例相當高,甚至不乏從首爾大學等頂尖學府走出的職業選手。”

“據我所知,中國的大多數電競選手并未完成整個學習階段,他們或許在學業中途選擇辍學,轉而投身于電競職業道路,以發掘并培養電競領域的天賦。相較之下,南韓雖然也重視電競選手的天賦,并且也有選手選擇辍學從事電競,但多數南韓職業選手都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這樣的教育背景使得他們在吸收遊戲知識方面更具優勢,同時在自我管理和規劃上也能表現出更高的能力。此外,南韓也已将電競列為國家級項目,并制定了相關法律來支援電競産業的進一步發展。”

歐美娛樂化、南韓職業化,中國也有自己的電競魅力

與國内大部分選手不同,南韓電競選手中高材生比例極多,這背後反映出了中韓兩國對電競事業的不同态度。在南韓,電競并不僅僅是一項娛樂活動,更是一項被高度認可和尊重的職業。是以,許多優秀的年輕人選擇将電競作為自己的職業道路,并且在追求電競夢想的同時,也注重自身的學業發展。這種現象在首爾大學等名校中尤為明顯,有些職業選手甚至能夠兼顧學業和電競訓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相比之下,國内電競選手的教育背景則顯得相對單一。雖然近年來國内電競行業也在逐漸得到認可和重視,但大多數選手仍然來自于普通家庭或者職業學校,很少有清華北大學子因為電競成名的事迹。這可能與國内對電競的認知和态度有關,過去電競一直被視為一種“不務正業”,很多家長和學校并不支援孩子從事電競行業。

然而,随着電競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商業化程度的提高,國内也開始逐漸轉變對電競的态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嘗試将電競作為自己的職業道路,而一些商業機構也開始投入巨資支援電競産業的發展。但是,與南韓電競更深層次的職業性認同相比,國内電競行業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除了對電競的态度不同之外,中韓兩國在電競教育和教育訓練方面也存在差距。Moon強調:“在南韓,電競選手需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教育訓練,才能夠進入職業圈。這些教育訓練不僅包括遊戲技巧的訓練,還包括心理素質、團隊協作等多方面的培養。”而在國内,電競教育和教育訓練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

南韓電競選手通常以嚴謹、專業及嚴格遵守紀律的形象為國内玩家所熟知。這也正如Moon所說,他們在比賽中展現出的“公式化”打法,使得其他隊伍難以找到有效的突破口,這也是他們的一大競争優勢。

03

中國電競在“傳承”下不斷走強

盡管中國的電競産業起步較晚,但憑借着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近年來,中國電競産業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态勢,不僅在産業規模、選手和觀衆數量上屢創新高,而且在賽事、管道、規則等生态建構方面也日趨完善。這種快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資本的巨大推動。

随着國内遊戲和影視行業資本吸金能力的不斷增強,進入電競領域的資本也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這種資本的湧入,為中國電競産業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援。有了充足的資本,中國電競産業可以在全球範圍内篩選出最有價值的資源來支援生産,進而加速産業的發展。

此外,中國電競産業的成功也得益于國内遊戲市場的蓬勃發展。随着遊戲産業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電競行業中來,為電競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儲備。同時,國内遊戲市場的競争也推動了電競産業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為産業的繁榮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Doublelift發表觀點稱,中國電競的迅猛進步已遠超其預期。他提到,雖然英雄聯盟曾長期由南韓主導,但中國選手已成功奪得2018年和2019年的世界冠軍。Doublelift承認,自己長期受到Uzi選手的壓制,盡管Uzi現已退役,但其卓越成就和職業素養仍對中國選手産生深遠影響,這在歐美職業圈中并不容易實作。

Moon亦表示贊同,他指出,在過往的職業生涯中,他長期受到SKY的深刻影響。當時,他不解一名中國選手為何能展現出如此卓越的實力,直至深入了解SKY在訓練中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在老對手SKY退役後,得知他仍緻力于推動中國電競事業的發展,Moon逐漸明白了中國電競能夠迅速崛起的原因。事實上,很少有職業選手在退役後仍然如此熱衷于國家電競的發展。

歐美娛樂化、南韓職業化,中國也有自己的電競魅力

自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認定電子競技為第99項體育運動以來,電競行業便踏上了向電子體育領域邁進的征程。盡管電競已成功跻身亞洲賽事體系,但相較于傳統體育,大陸的電競産業仍然處于發展初期,産業鍊雖已初步建構,但仍有諸多方面亟待完善。

在全球電競的發展大勢中,中國與歐美和南韓等國的電競文化和發展軌迹雖然各異,卻各自擁有獨特的電競發展優勢。關鍵在于,如何精準把握這些優勢,并将其有效轉化為推動電競行業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注:本文所用圖檔來自Doublelift、Moon和Pixabay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