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作者:光明網

在重慶南川區一些小區門口或是人行便道上,總會出現這樣一幕:

每天早上6點到9點、下午4點到7點,一個個小攤販挑着一筐筐的蔬菜,準時來到這裡,将新鮮的蔬菜碼放整齊,一個攤位挨着一個攤位,井然有序;時間一到,再準時收攤。這就是重慶市南川區從去年夏天開始設定的“潮汐攤區”。

為流動攤販找一個固定的“家”,允許他們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擺攤,“潮汐攤區”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潮汐攤區”

化解占道擺攤和城市管理沖突

清晨5點多,當城市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早起的人已經在潮汐攤區忙碌開了。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成都姑娘龔曉燕在重慶生活已經4年了,龔曉燕賣的這些菜,很多都是自家公婆村裡種的,因為菜品新鮮,價格也不貴,周邊的居民常來光顧。此前,在人行便道上擺攤,讓龔曉燕最擔心的是這裡的城管。因為根據《重慶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随意占道擺攤并不被允許。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攤主 龔曉燕:原來我們在(小區)後面擺攤的時候,早上八點城管上班了就來追趕我們。他還是會幫你收,把東西收了走開之後他們就走了,等他們走了之後我們又回去接着擺,然後他們一會又來了,反正一天要追很多次。

位于南川區南城街道南大街的中心農貿市場,距離龔曉燕擺攤的路段車程20分鐘,不寬的道路兩邊擺滿了攤位,沒有設立潮汐攤區之前,這裡的遊攤更多,路更加擁堵,遊攤擋道堵路是常事兒。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城管:麻煩你配合一下,移到旁邊去,到旁邊去行不,你看到沒有,這麼多車。

商販:又不隻是我一個人(在這裡擺)。

城管:我給你說,老人家,這個位置能行不?

商販:你要講公平,你管他們去。

南川區城市管理局的執法隊員覃義軍和羅正平,已經是十年的老城管了,因為擺攤擋路而引發的近乎争吵的勸說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重慶市南川區城市管理局執法隊員 覃義軍:我們這個工作每天都是歸零狀态,頭一天遇到的商販,第二天還會遇到,工作确實比較難做。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重慶市南川區城市管理局執法隊員 羅正平:真的有時候都不想幹了,出去被别人罵,把我們罵慘了,說得心酸一點,感覺都要哭了。我們穿上制服,我們又不能去回罵别人,有些不了解我們的,确實心酸。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探索為流動攤販“安家”

擺攤不再你趕我躲

遊攤遊販的菜難賣、錢難賺,城管管理起來也頭疼。針對這些問題,重慶市南川區探索性推出了“潮汐攤區”,就是在城市小區周邊、街心公園周邊,劃定區域供菜農和果農販賣經營,實行定時、定點管理。這樣一來,像龔曉燕這樣的攤主就可以在規定的區域内經營。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居民 楊先生:以前我們去買菜的話,還需要自己開車五到十分鐘,或者是坐計程車,一個來回會多花十塊錢。現在我們到樓下買就比較友善。

居民 嚴女士:主要就是友善,友善大家上下班的時候可以節約一下時間。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攤主 龔曉燕:買菜的人知道你天天在這裡,他每天都到這個地方來找你買菜。我們的菜銷售起來也很快,品種也在逐漸增多。以前我們每天躲來躲去,一天隻能賣幾十到百來塊錢,我們現在能賣到三百到四百元之間。

除了早上6點到9點,下午4點到7點也是潮汐攤區的開放時間,在這兩個時間段,負責城管的羅正平都會在這段路巡視。他和攤主們的關系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重慶市南川區城市管理局執法隊員 羅正平:以前我們是到處跑、到處追,現在有了潮汐攤區,賣菜或者賣水果的,就自然到潮汐攤區來,你勸說他一下,他基本上就到固定位置去了。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攤主 龔曉燕:我覺得我們現在跟城管就像是一家人一樣。我們來到這擺攤,像我們擡不動搬不動的地方,他們都會主動搭把手,現在各方面都會感覺很和諧,在一起相處很安逸。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山區小菜有市場

“潮汐攤區”圓夢想

“潮汐攤區”的出現,改變了菜販跟城管的關系。也因為有了“潮汐攤區”,農家地裡種的小青菜,一筐筐或是肩挑、或是小車運,也帶着露水被運到了城裡。過去,龔曉燕賣的多是公婆自家種的青菜,現在,近百戶村民都在為龔曉燕供貨。每隔一天,龔曉燕就要開着自家的小車,到南川周邊的山村去收菜。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攤主 龔曉燕:現在基本都是兒菜、白菜,像豌豆尖、野蔥這些,菜還是很充足的,估計應該有兩三百斤。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重慶市南川區水江鎮長青居委村民 楊庭美:她來拉(菜)要友善點,我這樣弄好了,她自己就能裝走。

龔曉燕去收菜的長青社群,距離南川城區大約50公裡,路途雖不遠,但因為多是山路,村民們自己背着菜出去賣并不友善。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村民 梁光英:我們以前都是背到鎮上去賣,賣不掉又背回來,我們這裡交通不友善,(去)隻有一班車,下午回來就沒有車的,我們就(隻有)走路回來,有時候還沒有賣完的也要背回來。現在她幫我們賣的話(收入)大概要翻倍,比之前要賣得好一點,之前背一天才賣幾十塊錢,現在有一兩百塊錢。

這地想了個辦法,城管和攤販不用再“你趕我躲”

來源: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