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磁共振”盡量不要做?很多人還不明白,或與4點有關

作者:蔡醫生科普說

核磁共振,是一種先進的醫學影像技術,通過利用磁場和射頻波,使得人體内的氫原子核發生共振,進而擷取人體内部結構和功能的詳細資訊。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以其高分辨率、無創傷性和多參數成像等特點,成為了現代醫學診斷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核磁共振技術的原理頗為深奧,它涉及到量子力學和實體學的基本原理。在強大的磁場作用下,人體内的氫原子核會發生能級分裂,當射頻波作用于這些原子核時,它們會吸收能量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

當射頻波停止後,這些原子核會釋放能量并傳回到低能級,同時釋放出射頻信号。這些信号被接收并經過計算機處理後,就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核磁共振圖像。

為什麼“磁共振”盡量不要做?很多人還不明白,或與4點有關

核磁共振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廣泛而深入,可以用于檢查人體各個部位的解剖結構,如腦部、脊柱、關節等。

在神經系統疾病、惡性良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等領域,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發揮着重要作用。此外,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核磁共振技術還在功能成像、分子成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為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了更為強大的支援。

01

為什麼“磁共振”盡量不要做?很多人還不明白,或與4點有關

首先,磁共振檢查的時間相對較長。與正常的X光或超聲檢查相比,磁共振檢查通常需要數十分鐘甚至更長時間。

這要求患者在狹小的空間内保持靜止,對很多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特别是對于那些容易感到焦慮或不适的患者來說,長時間的檢查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為什麼“磁共振”盡量不要做?很多人還不明白,或與4點有關

其次,磁共振檢查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由于磁場的影響,裝有心髒起搏器、人工耳蝸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以及攜帶金屬物品(如鑰匙、手機等)的人員,都不适合進行磁共振檢查。此外,妊娠早期的孕婦也應慎重考慮,因為磁場可能對胎兒産生潛在影響。

再者,磁共振檢查的成本相對較高。與一些正常的影像學檢查相比,磁共振的價格通常更為昂貴。這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臨床的廣泛應用。

最後,雖然磁共振檢查能夠提供豐富的診斷資訊,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通過磁共振來診斷。在某些情況下,其他影像學檢查(如CT、超聲等)可能更為适用。

是以,在選擇是否進行磁共振檢查時,醫生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經濟狀況以及其他相關因素。

為什麼“磁共振”盡量不要做?很多人還不明白,或與4點有關

02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核磁共振?

首先,當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惡性良性腫瘤、腦梗死、腦出血、腦萎縮、腦積水、腦炎、腦膿腫、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癫痫、帕金森病、脫髓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時,核磁共振能夠憑借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性,清晰展示腦部結構和病變情況,為醫生提供精準的診斷依據。

其次,在骨科領域,核磁共振也是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它不僅能夠發現關節内軟骨、韌帶、滑膜、滑囊、肌腱、肌肉及骨髓等病變,還能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膝關節半月闆和十字韌帶損傷等進行精準診斷。其獨特的成像方式,使得關節内部的細微病變無處遁形。

再者,核磁共振在腹部疾病的診斷中也具有顯著優勢。無論是肝髒、膽囊、胰腺、脾髒、腎髒等實質器官的病變,還是腹腔及腹膜後間隙的病變,核磁共振都能夠憑借其卓越的軟組織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的特點,為醫生提供詳盡的病變資訊。

此外,在婦科和産科領域,核磁共振同樣發揮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清晰顯示女性盆腔器官的結構和病變,如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對于盆腔惡性良性腫瘤、子宮内膜異位症等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為什麼“磁共振”盡量不要做?很多人還不明白,或與4點有關

同時,在胎兒先天性發育異常、胎盤植入等産科問題的診斷中,核磁共振也能夠提供重要幫助。

03

核磁共振檢查與CT檢查,有何差別?

核磁共振檢查,又稱MRI,它基于原子核的磁共振現象,通過強磁場和射頻脈沖,擷取人體内部組織結構的詳細資訊。

MRI的優勢在于其對軟組織的分辨率極高,能夠清晰地呈現出腦、肌肉、關節等組織結構的細微變化。同時,MRI檢查過程中無需使用放射性物質,是以對人體無輻射損傷。

然而,MRI檢查的裝置成本較高,檢查時間較長,且對于某些體内植入金屬物體的患者,如心髒起搏器攜帶者,MRI檢查并不适用。

為什麼“磁共振”盡量不要做?很多人還不明白,或與4點有關

相較之下,CT檢查,即計算機斷層掃描,則利用X射線與計算機技術,通過旋轉的X射線源和探測器,擷取人體不同部位的斷層圖像。

CT檢查具有掃描速度快、圖像分辨率高、适用範圍廣等特點。在緊急情況下,如腦出血、骨折等疾病的快速診斷中,CT檢查發揮着重要作用。

然而,CT檢查過程中使用的X射線對人體有一定的輻射損傷,盡管這種損傷在合理範圍内,但仍需引起關注。

04

做磁共振到底有沒有輻射?

磁共振成像與人們常說的X光、CT等放射線成像技術有着本質的差別。磁共振技術并不依賴放射線來成像,是以,從源頭上就消除了輻射的擔憂。

為什麼“磁共振”盡量不要做?很多人還不明白,或與4點有關

它利用的是磁場和射頻脈沖,通過捕捉人體内氫原子核在磁場中的運動資訊,進而建構出人體内部的結構圖像。

具體來說,磁共振裝置會建立一個強大的磁場,并在這個磁場中發送射頻脈沖。當這些脈沖與人體内的氫原子核相遇時,它們會産生共振效應,随後釋放出能量。這些釋放出的能量被裝置捕捉并轉換成圖像,進而展現出人體内部的詳細結構。

由于磁共振成像不依賴放射線,是以它對人體沒有任何輻射傷害。與此同時,磁共振檢查還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圖像,對于許多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無論是腦部、脊柱、肌肉還是其他身體部位,磁共振都能提供詳細而準确的診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