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拆解銀行理财公司“成績單”:規模向頭部集中 賺錢效應“打折”

作者:陸家嘴金融網
拆解銀行理财公司“成績單”:規模向頭部集中 賺錢效應“打折”

CFIC導讀

目前,銀行理财市場存續規模已近27萬億元。通過A股上市銀行披露的2023年年報,可以窺見銀行理财新動向。

目前,銀行理财市場存續規模已近27萬億元。通過A股上市銀行披露的2023年年報,可以窺見銀行理财新動向。據統計,截至2023年末,10家頭部銀行理财公司管理産品規模合計16.42萬億元,占比超60%;8家銀行理财公司規模縮減;9家公司“賺錢效應”有所減弱。拉長期限來觀察理财行業的資料,2019年首批銀行系理财公司開業以來,5年間既有先行者的優勢逐漸消退,也有後進者成“黑馬”,市場版圖已然生變,這也折射出理财公司在不同市場環境中經營邏輯的變化。股份行理财公司勢頭強勁截至目前,17家理财公司披露了2023年業績,行業分化趨勢明顯。從規模來看,截至2023年末,已有10家理财公司管理産品規模突破萬億元,招銀理财、興銀理财超過2萬億元。其中,招銀理财、興銀理财、信銀理财位居前三,管理産品規模分别為2.55萬億元、2.26萬億元和1.73萬億元。規模增速方面,平安理财、交銀理财、光大理财位居前三,增速均超10%。國有大行理财公司退居第二梯隊,中銀理财、工銀理财、農銀理财、建信理财、中郵理财管理規模分别為1.63萬億元、1.61萬億元、1.59萬億元、1.5萬億元和0.78萬億元。規模增減背後,市場佔有率正向頭部機構集中。分機構類型來看,據中金公司統計,2023年10家股份行及其理财子市占率提升至43.5%,市場佔有率全年提升2.9個百分點,管理規模達11.6萬億元;國有大行及其理财子管理規模為8.8萬億元,市場佔有率全年降低3.1個百分點;區域行理财子公司、合資理财公司,以及未獲理财牌照商業銀行的管理規模為6.4萬億元,合計市占率提升0.2個百分點。從“賺錢效應”來看,信銀理财、民生理财淨利潤增速均超10%;興銀理财、光大理财、甯銀理财、青銀理财出現“增量不增收”現象;招銀理财、中銀理财、農銀理财、建信理财的管理規模和淨利潤雙降,其中農銀理财、建信理财淨利潤同比降幅均超50%。嘗到管道建設甜頭股份行理财公司規模增長的“秘訣”來自管道建設,先行者已從跨行代銷中嘗到甜頭。過去銀行理财公司依賴母行管道,但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規模擴容。一位銀行理财行業人士表示,放開跨行代銷管道有利于輻射更廣泛的客群,讓投研能力更強、産品營運更優的理财機構獲得更豐富的管道資源。普益标準分析稱,目前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積極開拓代銷管道,增加客戶觸達率,推動了其理财存續規模增長。中金公司認為,銀行與控股理财子公司的“強綁定”模式開始弱化,部分銀行開始積極上架非本行的優質理财産品。規模增速較快的理财公司在管道拓展上下足功夫。截至2023年末,興銀理财的行外銷售管理保有規模是8700億元,去年增長70%;光大理财非母行代銷規模達到4786億元,較年初增長99%;平安理财已與超40家同業銀行合作開展代銷業務,代銷餘額超3400億元;交銀理财積極拓展行外代銷,截至2023年末行外代銷産品餘額6625.36億元,占比53.80%,初步建立了以母行為主體的開放多元的全管道體系。國有大行理财管理規模的縮減與管道拓展也有關聯,其在開展跨行代銷上較為審慎。“國有大行沒有‘規模焦慮’。”一位國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直言,一是因為國有大行合規性要求更高,無法滿足客戶的剛兌需求;二是國有大行更注重存款規模的增長,這也使其理财規模增長承壓。同質化競争下何去何從在經曆了2022年淨值大幅回撤、“贖回潮”之後,理财公司發展進入新階段。當下整個理财行業選擇求穩,産品風格傾向于短期、穩健、低波,此種趨勢疊加“資産荒”,理财公司應如何重構競争力?行業的“标配”方案為依靠能力建設。與母行“松綁”,拓展代銷機構也并非越多越好。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副總經理表示,管道拓展能力隻是一方面,當全管道打通後,投資管理能力以及業績表現才能真正展現銀行理财公司競争力。展望全年,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為,由于存款利率下調且保持低位,理财規模有望保持平穩增長,高點或超過30萬億元。普益标準認為,在理财機構的共同發力之下,預計理财行業将呈現增長态勢,理财機構應進一步提升投研能力、進行多元化管道布局、創新産品與服務、強化客戶關系管理、加強合規管理。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馬慜 、徐潇潇(實習生)

微信編輯:王千

《風險預警·金融版》簡介

拆解銀行理财公司“成績單”:規模向頭部集中 賺錢效應“打折”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金融穩則經濟穩。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區域企業發展大局,需要對金融風險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科學應對,防範于未然。由中國金融資訊中心出品的《風險預警·金融版》在政府權威部門指導下,依托先進的大資料輿情監測系統和專業的分析師團隊,對金融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别的風險輿情進行總結梳理和分析研判,為金融監管部門、要素市場、金融機構、上市公司、行業協會、各類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提供權威、專業、實用、及時、有效的金融風險輿情監測、研判、預警與應對建議。1.8萬/年,每周一期,每周五釋出。

最新報告:

【2024年4月第3期】總第123期:行業大洗牌!理财子如何破局?

【2024年4月第2期】總第122期:金交所黃粱一夢終成空

【2024年4月第1期】總第121期:新規施行!保險消費投訴頑疾待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