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作者:珺瑤婉史

“地主”這個稱号,距如今的我們來說已經相當遙遠,但隻要有人提到,卻還是立刻就能在腦海中呈現出一副惡毒的面孔,以及剝削、壓迫、冷酷等詞彙來。

可見當初地主階級給人民留下的巨大的時代傷痛。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在近代普羅大衆的記憶中,經典的“四大地主”形象定然是揮之不去的,但實際上在這四人當中,黃世仁是虛構的形象,南霸天的故事和原型毫無關系,隻有劉文彩是真實人物而且的确作惡無數。

至于最富有名氣的周扒皮,則是一個更加特殊的例子,他的原型人物之生平經曆,比起戲劇和文藝作品中的演繹,堪稱有過之而無不及......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黃店屯村位于遼東半島中西部的複縣,在今天屬于瓦房店市,在清朝初年的時候,一幫山東人在闖關東的大潮之下從家鄉遷居到這裡,其中就有一戶周家。

既然闖關東,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是以周家幾代人都十分勤勞節儉,上下一心努力打拼掙錢,賺到的錢就用來購置一些土地。

周家人生活十分寒顫,褲腰帶舍不得買,用布條搓成。吃剩的粉條舍不得扔,撈出來曬幹接着吃。——《周扒皮的“1947”·先鋒國家曆史》

是以經過了很多年的苦心經營後,一直到周春富的時候,家中已然有了些資産。

這所謂的資産其實也就是100多畝田地,在那個年代來說,這算貧窮嗎?當然不算,可是對于一個上下二十多口人的家族來說,也頂多算是殷實。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而且周家的田地是沒有任何出租的,全都是自家人在料理,是以周春富年輕的時候充其量是個富農。

不過他和祖輩一樣熱愛買地而且善于經營,是以到了後來田地增加到240畝,另外還有了油坊、磨坊、染坊各一,再加上一個雜貨鋪的産業。

隻是當自己的家業的确越來越多的時候,周春富自然開始忙不過來了,那麼他就隻能開始雇長工來幫着打理,由他給這些勞工支付工資和管飯,這些人則幫他幹活。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這便是周春富,他的大半人生都可謂是極其乏味,根本沒有什麼好拿出來說的地方,但過得也可以說相當平穩幸福。

畢竟在那樣的一個動亂的時代,周家有田有錢,家裡有老婆孩子熱炕頭,他這輩子本應該就這麼在無人知曉中默默結束。

但包括周春富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恐怕都沒法想到,就在他的晚年,以及身後,将發生無數天翻地覆的轉變,乃至于将這個小老頭推上曆史的前台,左右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1947年10月,當解放戰争的号角已經全面吹響時,革命區後方也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在中共中央釋出《中國土地法大綱》後,各地積極響應,開始劃分階級,準備消滅地主。

周春富其實之前不是沒有被“劃”過,他第一次被劃為富農,第二次的時候因為已經有了作坊,是以被劃成了雙富農,這都是中肯的。

這一年的12月份,黃店屯的所有人都得到了通知,趕到村國小的操場,在這裡,一群貧下中農的代表依次站在周春富面前發言,也就是控訴罪狀。

期間還有幾個人,他們都是和周春富有過過節的人,趁着發言的機會,偷摸踢了他幾腳。而大多數和周春富接觸過的人,對周春富的态度還是比較平和的。

而當時周春富年歲已經不小了,再加上常年的疾病,回家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于是,那些過去和周春富有沖突的人又開始煽風點火,說在農民的力量下成功打倒了一個地主,還有樹立榜樣。

實際上,周春富可以說完全是被冤枉的,首先如前面所說,

其次,周春富對待自己手底下的長短勞工,非但不存在什麼“殘酷”的行為,反而可以說是相當之良心,放到今天,恐怕都可以算作一個好老闆了。

這話可不是憑空杜撰,因為在當時的黃店屯村裡,有不少曾給周家做過活的,這些人留下了很多自己真實的證詞。

長工王義桢後來回憶:

自己那會兒身體比較瘦弱,但周春富卻說隻要會鋤地、能扛得動糧食就行。 20歲的那年,母親做了件白褂子,周春富還讓人拿到自家染坊免費給他染了色。

——杜興 《各界·周扒皮是個厚道人》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另一個長工孔憲德則說:

自己一年在周家幹活的時候,不但工錢,還能有好吃好喝,一年能掙到8石糧食,養活了自己一家人。

60年代時,一位曾經的周家長工孔兆明也表示:

“當時我們在周家吃的,都是餅子、苞米粥、豆腐。”

既然大家都知道周春富是好人,那當年為什麼那麼多人恨周春富?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其實一方面是他的确小有資産,另一方面則是村裡不少人的供詞,指責他“壓迫家裡人”,說的是他給四個兒媳婦安排了輪崗的工作,一個月到頭都要幹活,其他家庭成員也不得休閑,都必須手裡忙着。

“五個兒子各有分工都能幹活,對幾個兒媳卻十分苛刻,要她們還有孩子都穿打更新檔衣服”—— ——《周扒皮的“1947”·先鋒國家曆史》

以當時的人對地主的印象,一下子就覺得,你對家裡人都這麼狠,那壓榨起老百姓豈不是就更慘無人道了,這已經是鐵打的證據了。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而且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周春富自己“嘴欠”,據長工王義幀回憶:

“老頭就願意買地。和人家在地頭說話就問,你家地賣不賣啊?”

再加上周春富本來就不窮,這很自然而然就讓人将他和地主劃上了等号。

但實際上據日後的詳細驗證就可以知道,周家幾代辛苦緻富,周春富認為勤勞是現在家業的來源,是以嚴格管束子女,不讓他們養尊處優,但對其他人反而十分寬厚,從無任何壓迫勞工的行為。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說到這裡大家都明白,周春富不僅是被冤枉的,而且他本身算是個頗為厚道的人,可是在他已經死後,又如何成了“周扒皮”呢?

到了1955年4月,一本自傳體小說《高玉寶》在中國青年出版社橫空出世,書裡講的故事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名叫高玉寶的娃娃從小受到一個周姓地主的欺壓剝削,後來想盡辦法出逃,最終從軍走上了革命道路。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這本書一經出版,幾乎瞬間火爆全國,由于故事本身正能量,又能引起當時絕大多數痛恨地主階級的農民的共情,是以很快成為了超級暢銷書,前前後後一共印了500多萬冊,在國内以7種語言文字發行,在海外被翻譯成了20多類語言,重新整理了當時暢銷小說的記錄。

尤其是在書中的第9章節,講了這個外号叫做“周扒皮”的地主,為了能讓勞工們早點起來幹活,甚至自己鑽進雞窩,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學雞叫,如此情節既深刻又惹人發笑,成為了傳世經典。

然而在書外,作者高玉寶本人,正是遼甯瓦房店人,是以很多人就認為他筆下這個“周扒皮”原型正是周春富。

這有什麼問題呢?其實問題非常多。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第一,高玉寶其實根本和周家沒有關系,頂多是當時聽說過這家人的事,因為在《高玉寶》出名之後,從周家後人和許多當年周家的長工口中,都一緻證明了從來不記得有這麼一個人。

到後來,有一個同村的人偶遇高玉寶,自然問他書裡說的事是不是真的,而高玉寶則表示,這其實是“文學創作的藝術性問題”。

但事到如此還沒有結束,在很久之後,更令人驚訝的消息出現了。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2008年的時候,有人匿名在四川資陽文藝網上發了一篇文章,直接表示:《高玉寶》一書根本不是高玉寶本人所寫,而是出自一位資陽作家郭永江之手。

這件事很快引起了廣泛關注,為了切實驗證,周春富的外孫孟令骞通過資陽作協主席,找到了資陽史志研究作家王洪林,他是郭永江生前的摯友,也是經過他的作證,一切才真相大白。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高玉寶出身于一個純粹的貧農家庭,從小是沒有讀過什麼書,他參軍後确實在自學,但是絕對達不到很高的文學素養,是以他如何能寫出一本文筆客觀、情節流暢,還頗有些深度的小說來?

原來當時高玉寶是喜歡找人提問的典型,郭永江便找到了他,讓高玉寶“修改”自己的自傳。

說是修改,其實根本連原稿都沒有,完全是郭永江根據高玉寶的一些口述整理來寫的。

當時,是郭永江寫完一章,高玉寶就拿去抄一章,然後拿去發表,得到的稿費兩個人平分。

而且文章和小說的末尾都要附上注解,證明這本書是在郭永江的幫助下完成的。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例如,郭永江(筆名:荒草) 曾給資陽縣志辦寫過一封信提到:

《荒草小傳》從資料搜集到整理曠費時日……《高玉寶》小說十三章成書經過仍在整理中。

而且如今有更多的學者研究發現,書中經典的“夜半雞叫”等許多巧妙情節,很可能是作者靠靈感虛構出來的:

"半夜雞叫"本身缺乏科學依據,……周春富後人對前人遭遇的重新挖掘,在某種程度上駁斥了"半夜雞叫"的合理性。

——黃華·中國傳媒大學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讨會《對“信念論政治”中的意識形态機制的考察——以“半夜雞叫”的文本演變為例》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可是到了後來,由于成分原因,郭永江在“反右”的時候被打成了壞人,于是他的名字就從《高玉寶》中完全消失了。

之後的人們在再也不知道這本書與他有關系,郭永江隻跟自己家人以及好友王洪林透露過這件事。

事實證明,有些時候,故事之外的故事甚至可能和故事本身一樣精彩,從周春富身上延伸出來的“周扒皮”形象,已經深入了中國千萬人心,但他卻又的确是個忠厚老實人,一介善良勤懇的富農,如此離奇的差異,更多是一個小人物在時代大潮下的縮影。

但是非善惡自在人心,在黃店屯村,沒有人因為一本小說就真的把周家當成什麼封建地主惡霸,恰恰相反,許多當年在周家幹過活的長工,甚至一直和周家後人保持着良好的聯系......

同村老人回憶:周扒皮原型是個好人,走關東發家,摳門但不做壞事

而“黃世仁”,“周扒皮”這樣的形象之是以深入人心,主要還是因為他們身上包含了太多舊社會的影子。這些地主在小說和影視劇中的所作所為,讓受苦受難的人民百姓感同身受。

那個年代,沒日沒夜的拼命幹活,卻還是隻能以乞讨為生,甚至被活活累死,都無法像地主家的一條狗一樣得以安葬……

現如今,雖然那個時代一去不複返了,但那個時代的人和事,依然像警鐘一樣在我們頭上長鳴:

周春富不是“周扒皮”,但在那個舊中國的土地上,處處都有“周扒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