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父母的要知道,“無用”的孩子往往是來報恩的

作者:江左梅娘

文\江左梅娘

古人常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如同一杯苦酒,提醒着我們,時間的流逝無人能擋,而孝順的心更不能等閑視之。

很多父母都盼望孩子金榜題名、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卻常常忽略了那些默默在身邊的“無用”的子女。

其實,這些子女往往才是真正來報恩的人。

做父母的要知道,“無用”的孩子往往是來報恩的

01太優秀的孩子,往往更在意實作自我的價值,他們的天空是高遠的

在現代社會,教育和成就被視為衡量一個人價值的重要标準,而那些一開始就很優秀的孩子,他們往往從小就會有更高遠的目标與追求,也渴盼有更廣闊的空間可以施展拳腳。

《人世間》中的周秉義,從小就是那個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要讓同齡人嫉妒的存在。

他從小就懂事,上國小就是班長,很有威望,整個班的調皮孩子都被他管得服服帖帖。

國中時候,他也一直成績優秀、德才兼備,還又相貌堂堂,惹得青春期很多的女孩都暗戀他,其中就有副省長家的千金郝冬梅。

上了高中,周秉義就更加優秀,除了成績一貫名列前茅之外,他還拉得一手好二胡,會寫詩,發表無數。

這還不算,踏上工作崗位的他,工作能力也很優秀,因為一次接待過高官的機緣,他的才華讓高官看重,就有了去沈陽軍區做司令秘書的機會。

是以,哪怕他在郝冬梅先主動向他表白之後,他都沒有立刻心動,而是仔細考察她的人品與格局,而并非看重她的顔值與背景。

這樣的周秉義,是真心優秀,他的心中有着強烈的内驅力,不管遭遇任何困難、挫折,他都會一往無前,始終銳意進取。

他選擇郝冬梅作為伴侶,也是在他帶着郝冬梅去了一次光子片區之後定下來的,郝冬梅的表現讓他意識到這真的是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姑娘,他這才接受了她的愛情。

做父母的要知道,“無用”的孩子往往是來報恩的

雖然有人說,他主要是靠郝冬梅的家世背景才做得高官,但是其實如果他沒有接受郝冬梅,就憑借他自己,他在仕途上也會有所發展,且

未必會低于現在的地位。

這樣優秀的男人,注定是屬于國家和人民,而不會屬于你的小家。

他在做軍工廠黨委書記的時候,曾不顧身體安危,親自從蘇聯去買廢棄的軍艦,去主動拉訂單。

他去了蘇聯之後,也是應酬喝酒到了身體亮紅燈要住院,最終拿下那些訂單。

他在拆遷光子片區的過程中,他也是努力拉來投資,将那裡的危房一一改造成花園社群。

他們有時候不是不願,而是他們實在沒有無暇顧及,他們有更廣闊的空間要飛翔,有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拳腳。

他們的翅膀是屬于萬裡晴空的,是以,小家隻能去仰望他,是無法得到他們的親自關懷與貼心照顧的。

想到老家鄰居,李叔叔家的大兒子李林,他從小就是學校的佼佼者,學習上從來都是名列前茅,最終成為了一名著名的科學家,并在國際上占據一席之地。

他的成功自然讓父母無比自豪,但實際上,李林總是在國外忙碌,每年回家的時間寥寥無幾,即使是通過視訊通話,也總是匆匆挂斷,李叔叔從來不可能在他的身上享受到任何的天倫之樂。

這樣的孩子,做父母的也不忍心讓他們真的伺候在身邊床頭,因為他們的目光總是投向更遠的地方,追求個人的最大化發展和社會地位的提升,是他們的目匾,他們必然會忽略與父母的日常親情和陪伴。

做父母的要知道,“無用”的孩子往往是來報恩的

02不要去責怪那個沒出息的孩子,他們其實可能更愛你,也更孝順

生活裡,我們大多數的孩子都不能達到社會普遍定義的“成功”。

他們可能學業平平,職場未顯,永遠都是那麼的普通。然而,這些被标記為“沒出息”的孩子,往往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的愛與付出,雖不顯眼,卻是最真摯和堅韌的。

《人世間》中的周秉昆,一個普通家庭中的平凡孩子,一直是家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員。

他的人生沒有光鮮的外表,沒有引人矚目的成就,他做事總是比别人慢半拍,看起來永遠不如他的兄姐出色。

然而,在家庭的默默角落裡,正是他,無聲地支撐着家的每一個日夜。

其實,他的存在,對家庭而言,比任何成就都重要。但是,他的付出常被視為理所當然,他的犧牲一直未被看見。

他在父親那裡,始終未能得到應有的贊許和驕傲,這是他一生的遺憾。

劇中,他一直在心裡暗憋着勁兒,想得到父親的誇贊,為了達成這個目标,他努力工作,憑着努力與認真,取得了正式的編制,還住進了大房子,他期待用自己的成就給父親一個驚喜,但父親回來,感受到的竟然不是驚喜,而是驚吓。

做父母的要知道,“無用”的孩子往往是來報恩的

周秉坤失望透頂,他涕淚交流地哭訴着自己多年的委屈:“都是一爹一媽生的,都是一爹一媽養的,就我沒出息,我多難受你知道嗎,你不安慰我不說,我就撒鹽,什麼話難聽你說什麼,哪兒疼你摳哪兒……”

按說父親該反思,然而父親卻怼他說: “我說什麼了?”

他無法了解周秉昆的心情,還繼續補刀: “你說你哥你姐學習好,就你倒數第一名……這不是事實嗎?”

其實周秉坤的要求真的很卑微,他就是想讓父親肯定一下自己,但是,在哥哥姐姐巨大成就的映襯下,他永遠都看不見。

即使他傷心欲絕,父親依然隻能看到自己的“道理”。

這是所有不被愛的平凡的孩子的悲哀!

可正是他這樣的孩子,在家人最需要的時候,不離不棄地站在那裡。無論是照顧中風的母親,還是承擔家庭瑣事,他始終堅持在最前線。

這種看似平凡的忠誠和犧牲,是那些被貼上“沒出息”标簽的孩子們共有的特質。

可是他們可能在家中連父母的一句肯定都得不到。

可悲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卻始終陪伴在父母身邊,用一種最樸實的方式,彰顯着孝順和愛。

聰明的父母,或者說善良的父母,我們要看到他們的付出與孝順,欣賞他們的善良和執着。

他們的愛,可能不會通過昂貴的禮物和公開的贊譽來表達,而是通過每一天的默默守候,每一時的如一陪伴。

做父母的要知道,“無用”的孩子往往是來報恩的

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深愛着自己的家庭,這份愛更值得被看見和贊揚。他們的孝順和承擔,不僅僅是家庭的需要,更是他們身上最閃光的寶石。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光芒,不論這光芒是否符合世俗的光鮮亮麗,他們都該是我們為人父母心中的珍寶。

他們是真正的家庭英雄,為這個世界增添了更多的溫情和力量,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尊重和愛護。

我爸爸有三個兄弟,隻有我爸一個比較有出息,一直在軍隊裡打拼,陪伴我爺爺奶奶的,一直是事業上平平無奇的大伯與三叔。

他們不像我爸那樣,擁有讓父母炫耀的資本,也沒有賺取什麼巨額的财富,但他們始終堅守在父母身邊。

每當父母需要幫助時,他們總能第一時間出現。他們的存在,像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讓父母的晚年充滿了依靠和安心。

人年紀大了,如果你已經衣食無憂了,你就會發現,什麼成就啊,錢啊,都是虛的,唯有身邊有個端茶倒水的人,才是真的。

是以,對這些孩子好點吧,他們可能不會創造什麼轟動一時的成就,但他們的善良和貼心,卻是父母晚年真正需要的最靠譜的依靠。

做父母的要知道,“無用”的孩子往往是來報恩的

03梅娘說

有句話說得好:

“成績會波動,學曆會貶值,而善良在歲月長河裡會愈發閃亮。”

是的,我們做父母的要努力做到,孩子成不了才不要緊,但一定要成人,這才能得到晚年的福報。

真正聰明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是順其自然的。厲害的孩子,就推舉他們成功,平凡的孩子,就鑄造他們的品格。

孩子能夠擁有成功和名利固然好,但培養出孩子們的善良和孝心更重要。

當我們走向晚年,最需要的不是兒女的物質回報,而是他們的時間和情感陪伴。

那些看似“無用”的孩子,其實是隐藏着深厚情感的寶藏。

做父母的,不能太勢利,不能認為沒有取得世俗成功的孩子,就真的無用。

他們隻要有愛心、有責任感,那就會是一個不錯的人。

因為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僅是職業的成就,更是能夠回報社會和家庭的能力。

教育孩子,本來就更應該注重他們的德性和人格的培養,畢竟成功的人很少,平凡的人很多,能夠晚年承歡膝下,本就是父母難得的安慰與福分。

人的能力有大小,不要苛責那些資質本來就平庸的孩子,如果他們真的很孝順,那他們就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