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長生存癌症患者突然複發,通常都經曆這樣的變化!

作者:婦科惡性良性腫瘤互助圈

美國康奈爾大學Miller教授通過長期研究發現,那些已經存活15-20年的癌症患者如果突然複發,通常都是在複發前的6-18個月裡發生了嚴重的情緒應激事件,至少在一段時間内導緻了患者的情緒變化。

癌症在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心理因素起到重要作用。醫學家認為負性生活事件是誘發癌症的一個重要因素。大陸《心理社會因素與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發病的相關研究》提到,通過生活事件量對惡性良性腫瘤患者和一般人在近三年來的生活事件進行測量,發現負能量事件越多,患者受到的情緒刺激越大。

那些長生存癌症患者突然複發,通常都經曆這樣的變化!

北京回龍觀醫院也曾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在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組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五種負性生活事件為:家庭成員重傷或重病、家庭成員死亡、子女管理教育問題、家庭經濟困難、夫妻感情不和。

不同階段的心理反應

惡性良性腫瘤患者具有共同的強烈的負性心理反應,在不同的疾病階段心理反應各有特殊性。

診斷之初

患者會焦慮、抑郁、恐懼和絕望。食欲、睡眠、行為異常,甚至部分有自損行為。随之依賴被動性增加,疑心加重,誇大身體的變化或過分警覺,行為變得幼稚,自尊心增強,渴望得到關懷照顧。

治療康複階段

患者對不同治療措施可産生不同的身心反應,對治療缺乏信心,如回避手術或尋求其他解決方法,擔心疾病是否能治愈進入複發階段時候,類似于診斷階段的狀态,患者對治療的信任感明顯降低,尋求其他非醫學的治療方法更為常見。

終極階段

最後,終極階段則是最嚴重的,每個人表現有差異,但都非常令人棘手,但是這一階段的患者通常需要醫生進行幹預。

我們再分析一下惡性良性腫瘤患者這些情緒的特點:

1.焦慮:是一種最重要的精神症狀,是患者難以應付自己的不良處境而産生的複雜情緒反應,常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為緊張與難以忍受的不适感,惶惶不安,憂心忡忡,睡眠紊亂,預感死亡将至,具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2.憤怒:當一個人長期而艱難地與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作鬥争,在多次失去信心和希望之後,就可能産生憤怒的情緒,這是一種極度痛苦的叫喊。

3.抑郁:是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症狀,是大腦皮層下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的表現。輕者安靜、抑制、氣餒、反應遲鈍、情緒低落及對周圍環境缺乏興趣,重者表現為持續的緊張不安,食欲減退,注意力和記憶力減退,失眠(早醒為主),甚至精神崩潰、自殺。

那些長生存癌症患者突然複發,通常都經曆這樣的變化!

圖檔來源:攝圖網

4.恐懼: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是最可怕的心理沖擊。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不僅意味着面對死亡,意味着面對患病的無力感、日益加重的病痛的折磨和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而且還意味着面對由此而緻的失去職業、地位、經濟來源等。

5.孤獨:因長期患病而不能參加工作、學習、家務勞動等,切斷了與社會工作機關,親朋好友及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系,失去了正常的社會适應性。

6.絕望:當療效欠佳、病情持續加重,伴有難以忍受的疼痛時産生的一種情緒,會出現拒絕治療,拒絕進食的極端行為。

一般來說,患者在良好的醫生患者關系及家庭社會支援下,如能很快地調整自我,就不需特殊的精神類藥物來控制症狀。

如果患者适應惡性良性腫瘤危機的表現超過了正常的心理反應,出現極端情況,就應當進行适當的精神病學評估,以選用進一步治療措施。

走出誤區,呵護心靈,抗癌英雄比比皆是,為何别人能照樣活的精彩,而自己卻負情緒爆棚。

您有多久沒好好的關心過自己的情緒?有多久沒好好的體恤過自己?抱抱自己的身軀,關心自己的心靈,告訴自己,未來這副身軀和心靈,我們一起走下去。

如何對惡性良性腫瘤患者心理呵護

有人感言:曾經再光鮮,再成功的人,在疾病面前也是渺小不堪,疾病面前,衆生平等。過往的尊嚴、名利、欲望、都将被擊潰。面對癌症的到來,痛苦的嘶吼、肢體的殘缺、死亡恐懼,即使曾是最堅強的超級英雄,也無法從容面對。

如果說人類對抗癌症的戰鬥是穿越古今的博弈,那麼個人對抗癌症的經曆就是考驗身體和意志的持久戰。

因為,從發現、診斷到接受治療,擔憂、恐懼和痛苦如影随形。我們想說,如果不幸得了癌症,必須要保持積極的心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那些長生存癌症患者突然複發,通常都經曆這樣的變化!

圖檔來源:攝圖網

2018年3月,權威期刊《柳葉刀精神病學》線上發表了最新研究,一項針對SMaRT Oncology-2及SMaRT Oncology-3研究的次級分析顯示,抗抑郁治療項目可有效改善惡性良性腫瘤伴發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狀及生活品質。

推薦方法如下:

1、學會直接面對癌症,靠信心和毅力做好長期和惡性良性腫瘤作鬥争的準備。積極的、向上的、樂觀的生活态度是每名患者所應持有的有力“武器”。

2、了解一些惡性良性腫瘤基礎知識,接觸目前醫學界對惡性良性腫瘤防治觀點、研究動态以及發展趨勢,改變自己原習慣看法和陳舊觀念,糾正“癌症=死亡”等錯誤觀念。要明白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代,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不再是絕症。新的抗癌藥物或治療技術正在不斷被發展并用于臨床,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治療随時都可能有重大突破,患者可以長期帶瘤生存,生命每延續一天都可能會獲得新的機遇和希望。

3、平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唱歌、朗誦、繪畫、書法、攝影等。

那些長生存癌症患者突然複發,通常都經曆這樣的變化!

圖檔來源:攝圖網

4、參加群體活動或網絡癌症康複社群,裡面往往有抗癌達人,分享他們抗癌的點滴經曆,樹立起榜樣作用,讓其他成員也建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

5、早期經過治療的康複病人,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争取盡快回到原來的生活、工作和朋友圈子去,盡量讓自己保持正常人的狀态。

6、必要時看惡性良性腫瘤心理科門診,可以向心理醫生咨詢,由專業人員進行相關幹預和指導治療因疾病所帶來的緊張、恐懼和焦慮。

7、特别是家屬對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需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以适應其個體性特征,緩解其不良情緒,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和精神寄托,以良好的心理狀态接受治療。這樣不僅可有效抑制軀體的主觀不适,更能激發機體的潛能,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

8、當然,作為一名患者,也要體貼家人的不易。要盡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分地以你自己為中心,不要過于挑剔般對家人訓斥、呼來喝去。因為隻有家人是您最親近的人

溫馨提醒:本文中所涉及的資訊旨在傳遞醫藥前沿資訊和研究進展,不涉及診療方案推薦,臨床上請遵從醫生或其他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意見與指導。

圖檔來源:攝圖網

編輯:覓健科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