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韓醫生和政府對峙持續,誰将取勝?

作者:鳳凰WEEKLY

記者 | 麼思齊

編輯 | 漆菲

南韓醫生與政府的博弈已經兩個多月,依然僵持不下。

這場硬碰硬始于2月南韓政府宣布醫學院将擴招2000名醫學生,這觸及了醫療界群體的利益,他們要求政府撤銷擴招政策。随後大量實習和住院醫生離崗辭職,導緻多家醫療中心人手短缺、營運困難,急救系統岌岌可危。

然而,無論醫生怎麼“作”,政府依舊堅守“醫改”的立場。南韓時任國務總理韓德洙4月19日就醫學院擴招問題表态,政府接受國立大學校長團給出的建議,允許32所擴招對象院校在原定新增名額的50%~100%範圍内自主調整擴招規模。各所大學将在4月底之前調整招生計劃,同時須在4月底前按照擴招2000人的标準制定并公布2026學年招生計劃。

外界認為,随着群眾不滿情緒逐漸升溫,醫政之間的對峙将迎來轉折。

南韓醫生和政府對峙持續,誰将取勝?
4月5日,在大邱市中區的三德洞行政福利中心投票站,臨近醫院的住院患者坐輪椅前來參加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缺席投票。

群眾的耐心沒了

2月南韓醫生罷工以來,已有約12000名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拂袖而去,導緻大學醫院取消數百台手術和治療計劃。據南韓國家衛生部統計,罷工開始後,已收到2000多起關于手術和其他治療被推遲、取消或拒絕的患者投訴,有些醫院甚至關閉了病房,讓患者提前出院。

3月初,首爾峨山醫院住院的患者明顯感受到醫生巡房次數減少,有人由于沒有專業醫生治療而被“勸”出院,一位該院的肝病患者表達不滿稱,醫生再罷工下去,會對患者和國民造成損失。

家住首爾的媒體人李智秀(化名)告訴《鳳凰周刊》,“罷工發生後,群眾最擔心的是大型疾病的治療、急診是否受到影響,大多數群眾都支援政府擴招。”

3月公布的民調顯示,贊成醫學院擴招的受訪群眾占到76%。但随着拉鋸戰繼續,隐患愈發嚴峻,群眾也失去了耐心。

截至4月8日,首爾市政府指定的7家大型急救醫療中心,已有6家因人手短缺而不得不減少或暫停部分手術和治療服務,現有醫生難以負荷。這一切都在考驗公衆的忍耐度,再僵持下去,難保醫療系統沒有“癱瘓”的風險。

是以,政府推出了應急措施,讓護士承擔了原本醫生負責的工作,完成外科手術,軍醫也被調配到公共衛生中心應急。

南韓醫生和政府對峙持續,誰将取勝?

醫生罷工抗議政府擴招政策,導緻醫院人手嚴重不足。

群眾逐漸意識到,就這場“鬥争”而言,無論是醫療界還是政府,都在綁架國民健康,把自己當成“工具”,是以不滿也漸漸轉向政府。許多人厭倦了政府和醫生之間沒完沒了的對抗,并将對醫療系統混亂的憤怒轉移到尹錫悅身上。

為此,尹錫悅展現出和緩态度,4月1日在發表對國民談話時專程道歉。他就醫療界因反對政府的醫學院擴招計劃而集體罷工一事表示,作為總統未能及時化解由此給國民帶來的不便之處深感抱歉。他還指出,在實習和住院醫師集體罷診持續的情況下,廣大國民忍受着不便和不安為政府醫療改革助力,對此表示衷心感謝。

南韓醫生和政府對峙持續,誰将取勝?

4月1日,尹錫悅展現出和緩态度,在發表對國民談話時專程道歉,表示願意談判。

4月4日,尹錫悅和大韓實習住院醫師協定會緊急對策委委員長樸檀(音譯)在總統府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面談。與尹錫悅會面後,樸檀在社交媒體稱,“南韓的醫療沒有未來”。韓聯社分析,政府與醫療界的對話恐再次陷入舉步維艱的局面。

南韓醫生和政府對峙持續,誰将取勝?

尹錫悅(左)和樸檀

政府态度雖有緩和,行動卻沒多少退讓。截至4月3日,醫大教授、實習住院醫師、醫學生、醫學考生等集體向法院申請停止執行政府擴招決定的6起案件中,2起已被駁回。

醫政沖突持續的情況下,醫學生們也用休學抗議加入了這場對弈,截至4月8日,按正常程式送出的休學申請累計達10377份,占全國40所醫科大學在校生的55.2%。為避免缺課醫學生面臨“集體留級”,40所高校醫學院中已有16所複課,其餘23所有望4月内複課。但複課院校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授課,線下授課為主的大學三、四年級的實習課程依舊處于停擺狀态。

由于實習住院醫師離崗導緻醫療服務持續緊缺,病人在求醫過程中不幸離世的悲劇頻頻發生,急診室拒收病人是主要原因。3月31日,慶尚南道金海市大東面一名60多歲的患者在幹農活時感到胸痛,急救中心雖聯系了慶南地區的六家醫院,但均因醫生不足遭到拒絕。當晚,該患者被轉送至釜山市一家能夠進行手術的大學醫院,但在手術開始前死亡。4月11日,釜山一名50多歲的主動脈夾層患者被十餘家醫院拒絕收治,不幸離世。

公衆對于政府未能解決與醫界沖突的批評也越發強烈。為填補醫療空白,保健福祉部将增加2715名醫生助理護士,并從4月18日起對新入職的醫助護士、工齡不足一年的醫助護士、負責教育訓練工作的護士進行教育訓練。正規教育訓練課程涵蓋手術、外科、内科、急診、心血管、腎透析等八個領域,實施80個小時的集中教育訓練。

沖突核心在哪兒?

幾番你來我往下來,事态仍舊沒有突破。醫界和政府的核心沖突到底是什麼?

南韓是全球人口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之一,醫生與患者比例也是發達經濟體中最低的——每千人擁有2.6名醫生,低于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每千人3.7名醫生的平均值。政府認為,要增加醫生人數以滿足未來老齡化的剛需,擴招2000是所需的最低限度。

南韓保健福祉部和教育部此前的提議是,南韓将從2025學年聯考開始擴招醫科學生,到2035年南韓将新增約1萬名醫生,因為屆時醫生缺口将達1.5萬人。

但醫界對此激烈反對,駁斥大學将無法應對學生人數的突然增加,最終會“供過于求”,進而損害醫療服務的品質。醫生們認為,新增的畢業生可能會紮堆在首都和盈利豐厚的專業領域,如整形外科和皮膚科尋找就業機會,政府政策反而會導緻醫療從業者因競争加劇而過度醫療。

南韓醫生和政府對峙持續,誰将取勝?

罷工的年輕醫生表示,他們的工作時間長,輪班時間長,工資低。

在南韓,不同專科領域、城鄉之間的待遇差異極大,例如兒科醫生總體薪酬最低,比平均水準低 57%,而私人診所的整形外科醫生和皮膚科醫生的薪水通常最高。這導緻醫生紮堆進入皮膚科和整形科等領域,避開神經外科、急救護理和兒科等最“基本”的專科領域。

此外,首爾這樣的大城市是很多醫學生的首選,甚至是“唯一”傾向。一位南韓醫生說,即使增加了醫生數量,他們仍然傾向于選擇患者更多的首爾或者待遇更優厚的熱門專科,而非偏遠地區或冷門專科。

“醫生的核心訴求還是基于個人利益。”李智秀說,“南韓醫生收入已經非常高了,他們還不滿足,擔心增加醫生的數量會稀釋自己的收入。精英階層的醫生不想看到同行擴大,自己既得利益變小的局面。”

醫生職業的确算南韓職業收入的天花闆。據經合組織《2023年衛生統計》統計,南韓供職醫生的平均年收入高達19.27萬美元(約合139萬元人民币)。要知道,南韓人均年收入僅有約3.35萬美元(約合24萬元人民币)。

開設診所的醫生平均年收入更高,約為29.88萬美元(約合216萬元人民币),這在發達國家中也名列前茅,超過加拿大(23.33萬美元)、瑞士(21.61萬美元)、澳洲(19.64萬美元)。

南韓水原市亞洲大學醫學院内分泌學和代謝學教授金大中(音譯)指出,“公衆對醫生的看法是雙面的,他們既受到欽佩和尊重,也是嫉妒和憤怒的目标。無論争端結果如何,南韓人對醫生的沖突心态不太可能改變。人們雖然對醫生感到憤怒,但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名醫生。”

問題是哪裡造成的?

大韓醫師協會緊急對策委員會媒體公關委員會委員長朱秀虎曾表示,南韓醫療系統的問題不在于醫生人數不足,而是錯誤的醫療制度造成的。朱秀虎稱,判斷醫生充足與否,各國的國民健康水準是最重要的參考名額。“從平均壽命來看,南韓是83.6歲,OECD公布的全球平均水準是80.5歲。這說明南韓是非常長壽的國家。”

此外,南韓人對本國的醫療保險也比較滿意。南韓“國民健康保險”被認為是全球一流的醫療保險制度,上世紀80年代末就已實作醫保的全民覆寫。李智秀稱,“南韓的醫保制度讓基礎就醫成本很低,患者去醫院治療感冒隻需要花費十幾元人民币,癌症類大型疾病雖然花費較多,但大部分都能通過醫保報帳。”

那麼問題集中在,維持現狀是否能應對南韓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南韓檀國大學教授鄭有錫(音譯)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自2017年以來,南韓因醫院拒絕提供救治已造成3750多名患者死亡。2023年3月,南韓大邱市一名17歲女孩從一棟大樓墜落,救護車被三家醫院拒之門外,原因是沒有可以救治的醫生,最終女孩身亡。

南韓醫生和政府對峙持續,誰将取勝?

首爾高麗大學的醫學教授3月送出了辭呈,以聲援辭職的年輕醫生。

資源配置設定不均也帶來巨大隐患。居住在濟州島的鄭承杓 (音譯) 告訴新加坡《海峽時報》,“這個島上有近70萬人口,卻沒有可以治療食道癌的醫生,一切(醫療資源)都集中在首爾。”他于2023年6月在盆塘首爾國立大學醫院接受了食道癌手術,需要每四周進行一次檢查,但有時幾個月才能拿到檢查結果。

此外,現有醫生裡,很多醫生流向整容領域。整容手術在南韓盛行,整容旅遊也急速發展。2009年至2022年間,超過800萬外國患者來到南韓就醫,其中大部分人是為了做整形手術或者打醫美針。

南韓醫生和政府對峙持續,誰将取勝?

與此同時,兒科、婦産科和心胸外科等科室卻面臨嚴重的醫生短缺,這些科室對醫生素養要求較高,而收入卻極不比對。南韓衛生部稱,2024年,隻有53名醫生申請填報空缺的205個兒科名額,其中8名在首爾及其周邊地區以外的地方。

2023年6月,南韓兒科學會甚至舉辦了一場名為“如何退出兒科”的會議,重點學習領域包括整容外科。政府官員表示,南韓的超低出生率也導緻兒科診所營運困難。

想在首都以外聘請醫生也十分困難。仁川醫療中心院長曹承妍(音譯)直言,兩年來自己一直找不到人來負責透析部門,當地有一家公立醫院甚至願意出資100萬美元聘請一名心髒病專家。

而在大城市就醫,“排隊幾小時,就診三分鐘”也飽受诟病。62歲的金成柱 (音譯) 數年前接受了食道癌手術,每三個月需要在江南區的首爾聖瑪麗醫院接受一次檢查,他通常等待幾個小時才能與醫生進行短暫會面。

“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必須每三個月去一次大醫院,卻隻能和醫生交談三分鐘。我原以為南韓的醫療保險體系,包括私人醫生和全民健康保險,是世界上最好的,現在卻感覺是世界上最差的。”金成柱說。

“解決醫療領域的不平衡至關重要,雖然醫師協會提出了這一有效論點,但增加醫學生名額可能隻是一個起點。”曾經從事護士行業的李烨雪(Lee Ye-sol)支援政府的舉措。她坦言,“由于醫療人員短缺,許多醫生面臨着超負荷的工作量,而這種壓力往往會傳導到護士和助理身上。”

南韓醫生和政府對峙持續,誰将取勝?

4月1日,在首爾市一家大型醫院,電視播放尹錫悅就醫改問題發表對國民談話的新聞。

形勢變得刻不容緩

值得關注的是,這場較量也牽扯進了政治因素。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成日指出,南韓政府提出了各種“改革口号”,但其主要目的并非真正的改革,而是傾向于提升總統和執政黨的支援率,并試圖通過“重大改革”來控制輿論。

尹錫悅上台以來,支援率一直低迷,南韓經濟增速下滑、人口負增長、物價上漲等問題嚴重,是以迫切需要有效的改革措施來改善形象。更何況,醫療改革是南韓曆屆政府試圖推行卻未能實作的議題,如果尹錫悅政府能在這個問題上取得進展,無疑會在曆史上留下一筆。

有南韓學者指出,尹錫悅此前檢察官的個人經曆或許也對他此次的“強硬”表态有所影響,“他曾以檢察官的身份參與過2000年前後對醫師協會相關人員的調查起訴,當時也是醫師協會在南韓發起大罷工。”

今年2月,尹錫悅的支援率一度小幅上升,助推因素之一正是推進醫學院擴招之舉。國會選舉之前,政府之是以願意采取“靈活态度”解決争端,同樣與欲提升選舉支援率相關。

但随着執政黨陣營在選舉中潰敗,這場風波恐将迎來“拐點”。“根據以往經驗,醫生通常能在和政府的抗議中取得勝利,畢竟選舉後,政治因素的幹擾會減少,政府總不能讓醫療系統癱瘓。”李智秀稱。

醫生們我行我素的自信,很大程度上也是曆史經驗帶來的——自2000年以來,南韓發生過四次醫生反對醫改的大規模集體行動,前三次政府最終都作出妥協。

2020年8月新冠疫情期間,醫界發動過長達一個月的罷工,以抵制時任文在寅政府的醫學院擴招計劃。當時政府提議在10年内将入學人數增加4000人(每年增加400人),引發醫界強烈反對。綜合醫院的醫生們集體罷工,即将畢業的醫學生們也拒絕參加統一考試。考慮到整個國家處于公共衛生危機中,文在寅政府不得不作罷。

南韓醫生和政府對峙持續,誰将取勝?

2020 年,大邱市的年輕醫生舉行了類似的罷工,抗議醫學院擴招。

而眼下,南韓多家醫院已經不堪重負,形勢變得刻不容緩。

從4月8日起,首爾峨山醫院開始接受除醫生以外其他職工的“自願退休申請”,因為自2月20日至3月30日,該醫院的赤字已達到511億韓元(約合2.73億元人民币)。如果實習和住院醫生辭職離崗風波持續,該醫院今年的淨損失将達到4600億韓元(約合25億元人民币)。

無獨有偶,忠清北道大學醫院在4月9日表示,自實習和住院醫生辭職離崗以來,醫院日平均收益減少了25%以上,月平均收益減少了80億韓元(約合4300萬元人民币)。1月到3月,醫院日均住院患者減幅達到40%,急診患者人數減幅更是高達60%;日均手術數量減幅達50%。

醫生不足造成的生命代價也在繼續。3月30日,南韓忠清北道一名2歲9個月大的女童掉進水溝溺水後,輾轉多家醫院遭拒收,不幸離世。該女童在被緊急送往當地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後,原本心跳恢複正常。但醫院認為需要将其轉至大型醫院進行緊急手術,并向11家醫院提出轉院要求,然而這些醫院都以“人力不足”“病床不足”為由拒收。同月,忠州市一名70多歲老人被電線杆壓住,也在尋找醫院期間死亡。

上述細節一經披露,引發輿論嘩然。“這件事将南韓面臨的必要醫療和地方醫療系統崩潰赤裸裸地展現出來。”總理韓德洙說,“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這種悲劇,我們必須着手進行醫療改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