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拾荒老人被孩子遺棄了在父母墳前哭訴,孝道淪喪,究竟誰之過?

作者:黃銅騎士
拾荒老人被孩子遺棄了在父母墳前哭訴,孝道淪喪,究竟誰之過?

序言

在這個萬物複蘇的煦暖的春日裡,陝西一位拾荒老人在墳前哭訴的視訊傳遍了網絡,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激起千層波瀾。

這位頭發花白、面色蠟黃的老人,被孩子趕出家門,以拾荒為生,在好心人的資助下,他回到故土,跪在父母墳前,哭訴自己的遭遇。

這一幕,令人痛心,更令人深思——孝道淪喪,究竟誰之過?

一、子女遺棄老人有悖于道德與法律

父母含辛茹苦将他們養大,卻換來如此不堪的對待,實在令人心寒。

或許,他們有着種種借口: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與老人觀念不合等。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許他們家有各種複雜的原因,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他們逃避責任的理由。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

無論生活如何艱難,都不能成為遺棄老人的借口。

作為子女,應該時刻牢記父母的恩情,用實際行動去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

拾荒老人被孩子遺棄了在父母墳前哭訴,孝道淪喪,究竟誰之過?

二、社會對于老年人的關注和保障也亟待加強

在現代社會,随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往往忽視了老年人的存在和需求。

許多社群缺乏适合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導緻他們感到孤獨和無助。

此外,法律對于遺棄老人的行為處罰力度不夠,也讓一些不孝子女心存僥幸。

是以,社會應該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注和保障,建立健全的養老服務體系,讓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愛。

三、我們還應該反思整個社會的價值觀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往往過于追求物質利益,功利主義、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等思想泛濫,卻忽視了對精神層面最純真的追求。

這導緻一些人對于家庭觀念、孝道精神等傳統美德的淡漠。

是以,我們應該加強道德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确的價值觀,讓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對于老人本身而言,他們也應該積極調整心态,勇敢面對生活的困境。

雖然被子女遺棄是一種巨大的打擊,但老人不能是以沉淪。他們應該學會依靠自己,尋找生活的樂趣和價值。也可以積極尋求社會的幫助和支援,與其他老人建立聯系,共同度過難關。

拾荒老人被孩子遺棄了在父母墳前哭訴,孝道淪喪,究竟誰之過?

結語

在這起事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社會現象:孝道淪喪。

然而,這并不意味着我們無法改變。隻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自身做起,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孝道精神;隻要社會能夠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注和保障;隻要我們能夠共同營造一個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良好氛圍,那麼孝道淪喪的現象必将得到改變。

那位拾荒老人的遭遇讓我們深感痛心,但也讓我們看到了改變的可能。

讓我們以他為鑒,警醒自己,不要讓孝道淪喪的悲劇再次上演。

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美德在我們的社會中傳承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