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K版成龍《A計劃》北影節開幕日展映,AIGC修複讓觀衆看清老港片

作者:娛樂硬糖

4月18日,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全新4K版《A計劃》《賣身契》在“緻敬·修複”單元全球首映。本次展映的4K版本,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抖音、火山引擎共同發起的“經典香港電影修複計劃”支援修複。

4K版成龍《A計劃》北影節開幕日展映,AIGC修複讓觀衆看清老港片

4K版《A計劃》《賣身契》電影海報

《A計劃》《賣身契》分别上映于1983、1978年,距今已四十多年。兩部影片的原始拍攝底片,在香港完成4K規格掃描後,曆經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數字修複,火山引擎的AIGC視覺大模型技術修複,以及雙方合作的藝術修複等環節,最終從清晰度、流暢度、色彩等方面實作4K效果,為影迷帶來不同以往的視覺體驗。

老電影“4K翻新”,看清40多年前的武打動作

今年4月初,成龍剛過了70歲生日。《A計劃》由成龍指導,是成龍第一次獲得金像、金馬影帝提名的作品,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

《A計劃》映前活動環節,曾任成龍中國副總裁的資深電影制片人孫嵘現場與影迷分享,成龍在《A計劃》貢獻的跳鐘樓“名場面”拍了七天,總共從15米以上的鐘樓跳下兩次。這部片子的動作戲融合了真實性、雜耍性、危險性元素,奠定了成龍此後喜劇動作片的經典風格。

4K版成龍《A計劃》北影節開幕日展映,AIGC修複讓觀衆看清老港片

恐龍影業創始人,前成龍中國副總裁、耀萊影視副總裁孫嵘在映前分享

成家班精心設計的武打動作,在智能插幀技術的加持下更順滑、流暢。《A計劃》中有一場打戲,已經倒地的狄威,面對高舉大刀的洪金寶,一腳把刀踢掉反敗為勝——這其實不符合常理,狄威是怎麼一瞬間站起來并踢掉大刀的?火山引擎運用智能插幀技術,在兩個武打動作之間,插入AI預測的動作中間值,這才解開了謎底。狄威雙手着地、準備倒立,随後腰部發力,用雙腳絞住洪金寶的手,洪金寶失去力氣,大刀掉落。

還有更多觀衆童年時沒注意到的場景、道具細節,40年後在大銀幕上終于看清了。成龍扮演“馬如龍”家中的救生圈上,有“香港水警”字眼,片中有些街道場景是在澳門取景。

電影散場後,一位出生于1982年的女觀衆表示,第一次看這部和自己差不多同齡的電影,是放學後看父親租借的錄像帶,記憶中翻錄的畫質并不清晰,本屆北影節有4K版放映,她第一時間搶票入場:“劇情和台詞我都很熟悉了,但4K修複後更有視覺沖擊力,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家看港片,心裡非常溫暖。”

電影學者、資深電影監制、《阮玲玉》編劇焦雄屏認為,“經典香港電影修複計劃”把這些珍貴的影像保留下,是對文化傳承有意義的工作。“也許再看一遍,你可能會想小時候為什麼那麼傻,會喜歡這樣的片段,或是當年為什麼沒看出來,這個電影竟然這麼牛。”看一部老電影,就像跟自己的童年、過去、今天對話,她表示自己對任何修複都舉手歡迎。

主創走進修複實驗室,“二次創作”也有藝術價值

《賣身契》是“經典香港電影修複計劃”在北影節全球首映的另一部佳作。該片是1978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其導演許冠文在周星馳崛起之前,是香港電影界當仁不讓的“喜劇之王”。

“許冠文擅長洞悉社會心理,他利用喜劇片的形式批判社會、反思人性,賦予香港喜劇片新的面貌。”在映前導賞嘉賓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蘇濤看來,許冠文和李小龍并稱20世紀70年代香港影壇的兩大巨星,他們以各自的創作影響了此後數十年香港電影的面貌。

《賣身契》的影片數字化與修複在2024年完成。原始拍攝底片通過ARRISCAN掃描器以4K規格在香港完成掃描,聲音修複源于儲存的影片35毫米混合聲底。

一部電影的傳統4K修複過程,一般分為實體修複、數字修複以及藝術修複三步。中國電影資料館的修複團隊,先對膠片本身進行實體修複,再用高精度的膠片掃描器,将膠片轉為4K分辨率的資料圖像檔案,并逐幀将畫面上時間留下的痕迹去除掉,完成數字修複。最後,再進行藝術修複。

為保證影片的“原汁原味”,“經典香港電影修複計劃”項目團隊遵循“修舊如舊,尊重原創”的修複原則。火山引擎技術團隊與電影資料館的修複師反複讨論,在數字修複環節,工程師利用AI辨別技術,減少修複師的重複勞動,優化影片的清晰度、流暢度、色彩,去除瑕疵。

藝術修複環節,為了“複刻”港片的審美風格。中國電影資料館邀請陳嘉上、關錦鵬和高志森等導演走進修複實驗室,在當年主創的指導下完成《武狀元蘇乞兒》《地下情》《富貴逼人》等影片的藝術修複。

4K版成龍《A計劃》北影節開幕日展映,AIGC修複讓觀衆看清老港片

導演陳嘉上(右二)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指導修複

孫嵘提及,成龍認為《飛鷹計劃》裡隧道的光不夠亮,“經典香港電影修複計劃”團隊根據意見調整,彌補了成龍當年創作的遺憾。是以,“翻新”後的4K版本,不僅有技術留存的價值,也具有了“二次創作”的藝術價值。

工程師關聯影迷,探索修複畫質評測标準

除了影片主創的修複意見,現代觀衆的主觀感受,也是修複方案的重要一環。《武狀元蘇乞兒》導演陳嘉上曾表示,他希望通過“經典香港電影修複計劃”把片子修得更現代,更容易讓年輕人接受。

今年1月,火山引擎多媒體實驗室篩選招募了50多位專業影迷,邀請他們對不同技術方案的4K修複版《開心鬼》線上測評,并根據影迷回報探索更易被接受的修複畫質标準。

随着修複工作的深入,實際出現的修複難題,對火山引擎多媒體實驗室的學術研究亦有貢獻。

在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CVPR 2024中,火山引擎多媒體實驗室團隊奪得了NTIRE(圖像恢複與增強的新趨勢New Trends in Image Restoration and Enhancement)賽道的冠軍。該奪冠方案主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如何修複老影片等素材中普遍存在的畫面低質難題。

此外,火山引擎多媒體實驗室通過引入自适應特征權重子產品、無監督學習與有監督學習相結合、文字語義先驗等訓練手段,對視覺大模型進一步調優,在極低畫質人像重建、褪色膠片顔色調整和文字缺失筆畫生成等幾個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同時為保持膠片的質感,特意研發了自适應質感增強方案,添加模拟膠片噪聲的顆粒。

4K版成龍《A計劃》北影節開幕日展映,AIGC修複讓觀衆看清老港片

過去的電影修複工藝繁雜瑣碎,一位經驗豐富的修複師,需要1個月才能修複完成一部影片。近年來,深度學習等AI技術快速發展,大幅提升了老片修複的品質和效率。

随着AIGC視覺大模型技術在更多影視場景中廣泛應用,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馬柯德認為這一技術趨勢或成為未來4K膠片修複的主流,“不僅老電影中音畫不同步等問題,将借由AIGC得到更有效的解決,未來甚至有望讓AI學會自動評判修複效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