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仲淹一生曾曆經幾次被貶流放

作者:趣說曆史

我們都曾深入研讀範仲淹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嶽陽樓記》,其中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可謂是對他憂國憂民情懷的絕佳诠釋。範仲淹的仕途生涯波折重重,他曾三度遭受貶谪,但每一次的挫折都未能擊垮他,反而更加激發了他積極樂觀、灑脫不羁的精神風貌,這實乃後人應當向他學習之處。範仲淹心中始終裝着百姓,無論官位高低,他都緻力于造福群眾,是以,他對于貶谪并無絲毫畏懼。

1.【首次貶谪】

天聖七年(1029

範仲淹一生曾曆經幾次被貶流放

年),當時朝政大權掌握在章獻太後劉娥手中,她堅持要仁宗皇帝率領百官在會慶殿為她祝壽。然而,這一舉動在範仲淹看來,顯然違背了禮法,于是他毅然上疏宋仁宗,直言此舉有損皇上的威嚴,勸谏仁宗放棄朝拜。在仁宗未采納其意見後,他又上疏太後,懇請她放權,讓仁宗親政。

曾對範仲淹有提攜之恩的晏殊得知此事後,批評他行事草率,未深思熟慮,恐将自身前途毀于一旦,甚至累及他人。然而,範仲淹卻以一篇《上資政晏侍郎書》回應,他慷慨陳詞,表明自己身為臣子,絕不谄媚奉承,隻要是對朝廷社稷有益之事,必定直言不諱,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範仲淹一生曾曆經幾次被貶流放

次年,他主動請求調離京城。朋友們紛紛送他至都城門外,皆稱贊道:“範君此行,光榮至極。”

2.【再遭貶逐】

明道二年(1033年),由于郭皇後未能生育,宰相呂夷簡上疏仁宗,建議廢後。這一提議在朝野引起軒然大波,範仲淹更是率領衆臣進谏,試圖阻止仁宗的決定。然而,他卻在當天被貶出京城。

盡管遭受貶谪,官員們卻毫不避嫌,紛紛出城為他餞行,他們稱贊道:“範君此行,更為光榮!”

3.【三度流放】

景祐三年(1036年),範仲淹再次遭到貶谪,這一次的罪魁禍首仍是他的死對頭呂夷簡。當時,呂夷簡身為首輔大臣,任人唯親,結黨營私,權勢滔天。

範仲淹根據自己的調查情況,繪制了一張“百官圖”呈獻給皇帝,并在朝會上公開斥責呂夷簡的私心。兩人的沖突是以更加激化,勢如水火。

後來,因建都一事,範仲淹觸怒了權貴,被貶至饒州。這一次,前來為他送行的人更多,他的親朋好友、朝中同僚紛紛趕到城外,舉杯為他餞行,稱贊道:“範君此行,尤為光榮!”

範仲淹一生曾曆經幾次被貶流放

這三次的貶谪,範仲淹都表現得從容不迫,未見絲毫惆怅之色。他反而風趣地開解親友,表示自己如果再被貶,就請他們準備好炙羊肉為自己送行。這種率性灑脫的心态,恐怕隻有範仲淹才能擁有。

在貶谪的日子裡,範仲淹的生活清苦不堪,妻子在饒州病逝,自己也纏綿病榻。詩人梅堯臣曾寫一篇《靈烏賦》勸他保持沉默以求安穩,但範仲淹卻回以一篇同名的《靈烏賦》,表示自己“甯鳴而死,不默而生”。這句話與《嶽陽樓記》一同流傳百世,成為範仲淹高潔大氣的精神象征。

範仲淹的同僚韓琦,後來官至宰相,曾稱贊他“大忠偉節,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無愧于古人,後可師于來者”。

他不僅僅是一代宗師,更是中華文化傳承的典範。每一個肩負中華文化傳承責任的人,在年少時都曾熟讀他的文字,他的精神早已随着那淡淡的墨香,融入國人的血脈,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