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傑青項目“階段評估”: 41個加倍資助, 9個項目得“差評”

作者:知社學術圈
傑青項目“階段評估”: 41個加倍資助, 9個項目得“差評”

速 覽

  1. 傑青項目“階段評估”: 41個加倍資助,9個項目得“差評”
  2. 90前年預言成真: 神秘的維格納晶展現身
  3. 地球軌道日益擁擠,潛在的撞擊事件需警惕
  4. 有史以來最高分辨率的望遠鏡相機即将啟用
  5. 暗物質的另一種解釋:大量微型黑洞

學界頭條

1. 傑青項目“階段評估”: 41個加倍資助,9個項目得“差評”

4月16日,傑青項目首次結題分級評價及延續資助評審會結束,完成對2023年底資助期滿的199個傑青項目的考核評價。經專家嚴格評審,其中41個項目取得顯著進展并獲得下一個五年強度加倍的延續資助,9個項目被評為執行情況“差”。自然科學基金委将考核評價結果如實回報依托機關,建議項目依托機關為獲得延續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提供良好的支援保障條件,對于執行情況差的項目負責人加強督促引導。

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 90年前預言成真: 實體學家捕獲神秘的維格納晶體

傑青項目“階段評估”: 41個加倍資助, 9個項目得“差評”

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

近日,實體學家終于捕獲了神秘的維格納晶體,實作了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90年前的預言。維格納晶體是一種電子排列成規則點陣的固态形式,通常出現在低溫和低電子密度條件下。這一發現不僅驗證了維格納的理論,也為凝聚态實體學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1934年,維格納預言,在均勻正電背景場中,三維低密度電子氣在低溫下可以排列成點陣,形成維格納晶格。近年來,科學家們在二維電子系統中觀察到了維格納晶格的迹象,但直接捕獲這種晶體結構一直是一個挑戰。最新的實驗使用了掃描隧道顯微鏡(STM)技術,在極低溫度下觀察到了電子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蜂窩狀排列。這一排列模式最小化了電子之間的庫倫排斥力,進而穩定了維格納晶體的結構。

傑青項目“階段評估”: 41個加倍資助, 9個項目得“差評”

三角形維格納晶體

圖源:Yen-Chen Tsui,普林斯頓大學

此次實驗的成功不僅證明了維格納晶體的存在,也展示了現代科技在觀察和操控微觀粒子方面的進步。這一裡程碑式的成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量子材料的性質,為未來的技術革新鋪平道路。論文發表在Nature上。

參考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212-7

天文前沿

3.

随着人造衛星數量的激增,太空碰撞的風險也随之增加。目前有超過1萬個人造衛星圍繞地球運作,這個數字自2019年以來增長了四倍。而全球已獲準許發射的低地軌道衛星預計将達到驚人的40萬個。這種趨勢預示着未來太空活動的增加将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據NASA副局長Pam Melroy在“太空基金會”年度太空研讨會上透露,今年2月一顆俄羅斯的報廢衛星險些與美國的一顆探測衛星相撞,兩者擦肩而過時最近距離僅有10米。

專家表示,如果類似的事件發生,其後果絕不僅僅是損失兩顆衛星那麼簡單:一旦軌道上的物體發生碰撞,可能會引發連鎖的“凱斯勒效應”,造成更多的碰撞和碎片。這些高速移動的碎片完全無法控制,會污染整個軌道,破壞更多的衛星和航天器,甚至危及空間站上宇航員的生命安全。

參考來源:

https://www.space.com/near-collision-nasa-timed-satellite-russian-space-junk

4.

傑青項目“階段評估”: 41個加倍資助, 9個項目得“差評”

圖源:Greg Stewart/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

作為建立的Vera C. Rubin天文台的核心,經過20年研發制造的超高分辨率相機—— Legacy Survey of Space and Time (LSST) 相機即将運往智利進行安裝調試。

傑青項目“階段評估”: 41個加倍資助, 9個項目得“差評”

圖源:Jacqueline Ramseyer Orrell/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

這台相機重達3噸,其鏡頭直徑超過1.5米,被認為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高性能光學鏡頭。擁有201個專門定制的CCD傳感器,分辨率達到了32億像素。未來十年它将長時間凝視南方的夜空,主要任務是研究暗物質、暗能量,以及制作更詳細的銀河系地圖和尋找弱引力透鏡的迹象,借此加深人們對宇宙膨脹的了解。

參考來源:

https://scitechdaily.com/after-20-years-the-construction-of-astronomys-largest-digital-camera-has-finally-been-completed/

5.

傑青項目“階段評估”: 41個加倍資助, 9個項目得“差評”

圖源:NASA/JPL-Caltech

很多天體的運作軌迹彷佛受到了看不見的大品質天體的影響,是以人們一直猜測宇宙中有一種特殊的物質暗物質,其品質占到了宇宙的85%以上,但是一直無法證明。一項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的新研究提出了一種猜測,這些看不到但是會影響可見天體的“東西”,實際上是原始黑洞(PBH),這種黑洞不是由恒星在死亡時形成,而是在大爆炸最初的幾秒内形成的,其品質可以從塵埃粒子的品質到太陽品質的數千倍不等。

而如何證明這種猜想呢?因為這些原始黑洞品質比較小,也不會有任何光線發出,正常方法無法探測到。論文作者提出了一種方法:很多原始黑洞品質很小,小到一粒沙子一顆籃球那麼大,會被那些比它們大得多的恒星的引力所捕獲,但是這對恒星來說很“倒黴”,這些黑洞會從内部吞噬恒星,以氫為食,為它提供燃料并支援核心的核聚變。恒星物質“很有可能”會形成一個螺旋狀的氣體雲,形成經典的吸積盤。可能有足夠多類似現象的地方是超暗矮星系,哈勃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未來的資料可能會給出一些證據。

參考來源:

https://academic.oup.com/mnras/article/529/1/32/7560567?login=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