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伯達最後一次上廬山,重遊仙人洞,低聲背誦主席詩句,無人制止

作者:正史筆記

閱讀本文前,您可以點選【關注】成為鐵粉,這樣才能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費了解黨史熱點、領袖過往等相關内容。

陳伯達最後一次上廬山,重遊仙人洞,低聲背誦主席詩句,無人制止

1970年8月,毛澤東《我的一點兒意見》在大會釋出後,陳伯達是徹底“休息”了。閉門“反思”多日,豁然開朗,9月初,他向大會有關部門打了一個電話,說他希望能最後遊覽廬山一次,如果可能請派車。陳伯達的請求反映到高層,通知早上小車準候。

翌日,有服務員看見陳伯達從359别墅下來,眉目微展。一輛黑色的吉姆車就停在路邊,陳伯達上車,小車緩緩地從環山公路向大林路馳去。

陳伯達最後一次上廬山,重遊仙人洞,低聲背誦主席詩句,無人制止

陳伯達

“最後一次遊覽廬山”,陳伯達的聲音透着一種凄涼、無奈,也帶有某種自省。陳伯達遊覽的第一個景點選擇的是仙人洞,他在車上或自言自語或想對他人表示:“11年前,我第一次到仙人洞,是毛主席帶着我們一起來的。”可車上沒有一個人和陳伯達搭腔。陳伯達知趣地閉上嘴巴,拿下眼鏡擦了擦,靜靜地看着窗外。

仙人洞到了,陳伯達步下車門,他沒有去仙人洞洞口,而是徑直向禦碑亭走去。陳伯達背倚碑亭,面視仙人洞,低聲地背誦毛澤東的詩:“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在那個特殊年代,任何人讀毛主席的詩詞和語錄,都是許可的。随身警衛誰也不能夠制止陳伯達,不論他是在表達景仰,或是一種情感宣洩。

陳伯達最後一次上廬山,重遊仙人洞,低聲背誦主席詩句,無人制止

1954年,毛澤東與陳伯達(右二)、田家英等在杭州

從仙人洞奔馳含鄱口,陳伯達的情緒低沉。不一會,他嘴中念念有詞:

匡廬山前三峽橋,懸流濺撲魚龍跳。

赢骖強策不宜度,古木慘淡風蕭蕭。

随身衛士孫鳳山眼見政治局常委陳伯達近幾天情緒有異,由什麼原因引起的,一概不知。昨天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王良恩特别囑咐今天陳伯達出外要一步不落,意思是不要出什麼意外吧。含鄱嶺下就是鄱陽湖,孫鳳山對陳伯達亦步亦趨,怕陳伯達不高興,隻好裝着請教詩詞的樣子,問剛才那首詩的作者和含義。

陳伯達最後一次上廬山,重遊仙人洞,低聲背誦主席詩句,無人制止

陳伯達、韓愛晶

此時,陳伯達顯然是想和任何人說話,他告訴孫鳳山,這首詩是明代蘇州大才子唐寅寫的。唐寅,号伯虎,詩、書、畫堪稱三絕。他所繪制的山水、花鳥、人物頗見功力,尤其擅畫美人圖。元、明、清三代以來幾乎無人能及,是“明代蘇南四解元”(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之首。

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明宗室甯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秘密準備起兵叛亂,借助一些名士、才子作為幕僚、賓客。唐伯虎被請為上賓。唐伯虎書生一個,不知内情,以為不過是甯王謙恭下士,興緻勃勃地從蘇州乘船到九江,遊曆了一些名勝古迹,再到南昌。相處不久,唐伯虎發現甯王有野心,唐伯虎連官都不想做的人,哪裡願意卷入這場政治紛争,苦苦尋求逃脫的辦法,無法可想,最後竟裝瘋賣傻。他的瘋癫行為惹得甯王啼笑皆非,不知如何處置,隻好将他遣回蘇州故裡。

陳伯達最後一次上廬山,重遊仙人洞,低聲背誦主席詩句,無人制止

唐寅

唐伯虎由水路傳回蘇州,一路驚魂未定,心有餘悸,途經廬山,早聞廬山景色秀美,惜寒冬臘月,大雪封山,他無法步行上山,隻能在山腳一帶觀望廬山雪景,眼前那荒涼的景象,又使他觸景生情,融景于心。船暫停安徽,他奔到朋友江念祖家中,揮筆展紙,滿腹愁腸,滿心郁結,盡落筆端,好一幅廬山山水圖。山水用筆缜密,流暢細膩,遠處峰巒疊嶂。山腰寒雲蔽物氖氤之氣層層環繞,近處山谷澗清泉流,草木扶疏,樹石秃兀,一座古橋懸于危岩之間,冷峻悲涼,渲染至極。唐伯虎的畫中,廬山冬季的蕭瑟和靈秀,巧妙地融于一體。橋上小牧童正舉鞭驅驢,躍躍欲動。小牧童心切趕路,滿目蕭瑟中又透出一點頑皮和活潑,也可能是唐伯虎慶幸自己有幸逃脫兇案吧!

陳伯達最後一次上廬山,重遊仙人洞,低聲背誦主席詩句,無人制止

唐寅《廬山圖》

陳伯達深歎一口氣,說:“1959年聽康生說,廬山收藏了這幅畫。想來是真迹。我剛才背誦的就是這幅畫左上角唐伯虎題寫的那首詩。”

又停了半天,陳伯達補充道:“唐伯虎這首詩言深意遠,景蕭意淡。那一年唐伯虎44歲,比我小22歲。”

陳伯達最後一次上廬山,重遊仙人洞,低聲背誦主席詩句,無人制止

注意: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點贊、評論、轉發),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