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家具留存“時光印迹”

作者:自貢觀察

自貢網記者 張才/文 葉衛東/圖

自貢蜀光中學美術老師宋光輝最近特别忙。曾榮獲全國文化遺産守護年度“十大傑出人物”稱号的他,要趕在今年10月學校百年校慶之前,将學校原來的禮堂布置成清代及民國生活場景展館。

古家具留存“時光印迹”

三十年攢出一個獨特展館

4月18日,宋光輝接受自貢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即将建成的展館,是他30多年來積攢的200多件古家具最好的歸屬。

宋光輝在富順瓦市(現劃入沿灘)一座有戲樓和花廳的四合院裡出生、長大,使得他成年後對古建築、古家具以及傳統文化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據了解,宋光輝收藏之路的起點,沒有半點“宅門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像是撿破爛,“别人不要的我要”。

“供一家人吃穿都不容易,哪裡有餘錢搞收藏。”即便如此,宋光輝早年間仍然“撿”到了不少寶貝。其中包括數百張被别人淘汰的黑膠唱片,以及近代著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上世紀30年代接辦自貢蜀光中學時購置的一批辦公家具。

古家具留存“時光印迹”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手頭略微寬裕的宋光輝變政策為“花小錢辦大事”。他常常利用周末和節假日走街串巷,不放過一方牆磚、一件柱礎、一幅窗棂,一塊殘缺的垂瓜。30多年來,宋光輝積攢的古家具越來越多,其中僅雕花架子床就有17件,堆滿了學校騰出的兩間庫房和朋友提供的廠房。

“收藏要量力而為,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宋光輝收藏的古家具多為柏木,包括卧具、坐具、置物類、儲物類、屏風類、支架類等,涵蓋了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他表示,如果說材質優良、制作精美的雞翅木家具,曾裝點了自貢富有鹽商們的門面,那麼老百姓使用的普通柏木家具則更加實用、更有代表性,每一件都留下了那個年代的影子。

“時代印迹”藏在家具細節中

在收藏儲存的過程中,宋光輝力求保持古家具原貌,不作過多修複。但閑下來時,他會用棉布蘸上核桃油反複擦拭家具表面,進行簡單護理。

古家具留存“時光印迹”

“這個立櫃就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照此推斷它的年代應該在清末民初。”宋光輝正在擦拭的立櫃高2.1米、寬1.7米,精美的中式紋飾配上雕花玻璃,擦拭後光亮如新。談到古家具如何斷代時,宋光輝微笑着舉例說自己有時不用眼睛看,一屁股坐下去就能推斷一把椅子來自“明”還是“清”——他解釋明式家具造型簡潔、線條柔和,和身體較貼;清代家具則紋飾繁複、靠背平直,久坐身體會感覺不适。

除了架子床、八仙桌、立櫃、太師椅等大件,宋光輝收藏的古家具中還有不少雜件,其中一個清代洗臉架上面配有銅質洗臉盆,捧在手裡年代感十足。宋光輝告訴記者古家具的“時代印迹”,有的很直白、一目了然,有的則較隐晦,需要花時間推斷考證。

古家具留存“時光印迹”

“譬如家具上較普遍的拐子龍和卷草龍,就有‘打擦邊球’的嫌疑。” 宋光輝解釋封建社會龍紋為統治者專用,心有不甘的老百姓便将其“混搭”變得模棱兩可,上面一旦追查便有托詞。

相比之下,一件出自燈杆壩三台書院的柱礎“印迹”最為獨特——上面竟然刻了一輛福特牌轎車。據考證三台書院于清代中葉建成,而自貢有記載的第一輛福特牌小轎車,為抗戰時期愛國将領馮玉祥,贈送給在獻金運動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大鹽商餘述懷。故推斷該柱礎很有可能為後補。

重制過往百姓生活場景

據了解,在蜀光中學裡建一個古家具博物館,是宋光輝堅持收藏的原動力。在校方的大力支援下,他距離自己的目标已近在咫尺。

“中國傳統居住方式為合族而居,往往一個大家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推崇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的好家風。這裡正面擺上供奉祖宗牌位的神龛,旁邊兩把太師椅,中間一張八仙桌……給人的感覺就像時光倒流,一下子回到了從前。”宋光輝稱和圖檔、影像資料相比,這樣的實景重制能讓同學們更直覺地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态和傳統文化。

古家具留存“時光印迹”

“傳統的不一定都是好的,但好的東西就應該要一直傳承下去。”據悉,早在十年前,宋光輝就組織成立了全國第一支中學生文保隊伍——蜀光中學文化遺産保護志願者協會,并将“非遺”項目引入課堂。“學生們未來會進入各行各業,會影響身邊更多的人,共同投入到對文物和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十年來,宋光輝始終這樣認為。

編輯:馮方湲

編審:舒旭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