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鹽鐵專營取消,晉商有何底氣迅速接手:河東鹽池、鐵産量天下第一

作者:讀萬卷書破萬裡浪
鹽鐵專營取消,晉商有何底氣迅速接手:河東鹽池、鐵産量天下第一

早在明朝以前,山西商人已經在中國北方大地上活躍上千年。漢代即呈現出“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繁榮景象;到了宋朝,“花花真定府,錦繡太原城”的民謠已經開始四處傳唱。但晉商真正的崛起,卻是從明朝才開始起步的,到了清朝年間山西已經号稱“海内最富”,可以與徽商平分天下。那麼,明清兩朝的山西商人為何會突然崛起呢?

鹽鐵專營取消,晉商有何底氣迅速接手:河東鹽池、鐵産量天下第一

明朝初年的“開中法”,給山西商人的發展提供了千年一遇的大好時機

洪武三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後,潰敗大漠之中的元蒙殘餘勢力仍然擁有數十萬騎兵,随時可能南下侵擾,維護北方地區的穩定和百姓安全成為明朝政府的當務之急。沿着蒙漢舊有的分界長城一線,朱元璋派出第4子朱棣等皇子皇孫率領大軍駐守,并督導沿邊地方大規模修築加強長城,形成一道有效抵禦蒙古軍隊南進的堅固屏障。

九邊重鎮駐紮的幾十萬明朝軍隊,形成了對元蒙殘餘勢力最有效的武力震懾。加上從朱元璋開始加強和修築長城,曆經成化、嘉靖、隆慶、萬曆幾朝,始終沒有停止,可以說修築長城幾乎與明朝政府相伴始終,同時也需要征調大批的民夫。如何保證如此多的軍隊和民夫物資供應,成為明朝政府必須解決的事關國家安危的重大問題。

鹽鐵專營取消,晉商有何底氣迅速接手:河東鹽池、鐵産量天下第一

食鹽專賣政策的改變讓山西商人占盡天時地利

在大明王朝建立的第三個年頭,也就是洪武三年(1370),政府實行了開中鹽法,“召商輸糧而與之鹽”。也就是說,商人隻要按照指令将足量的糧食運送到北邊重鎮,就能得到政府頒發的食鹽專賣許可和鹽引,然後到指定的産鹽區領取食鹽,回鄉銷售。由于官府同時停止用現銀購買鹽引一途,運糧換鹽成為商人的唯一選擇,進而通過動員民力保證了北方駐軍對糧食等大批物資的需求。

九邊駐軍人數,最盛時達到80餘萬,耗費的軍饷更是逐年遞增,最初僅40餘萬,到了隆慶年間已經加至280餘萬,形成一個龐大的軍事消費區。其中山西境内就有大同、太原二鎮,環繞着邊鎮總兵的駐地,還設有大大小小十幾個邊防衛所,這就為山西商人的發展提供了便利。自古以來,山西商人就通過河東鹽池販鹽獲利,對食鹽生産、運輸、銷售的全過程都非常熟悉,是以在此次販鹽生意中占盡先機,經營範圍迅速擴大到全國。

鹽鐵專營取消,晉商有何底氣迅速接手:河東鹽池、鐵産量天下第一

鐵業官營政策的取消,讓鐵礦産量第一的山西如虎添翼

由于山西商人對支援邊關前線發揮的積極作用,官府除了河東鹽場以外,又将天津長蘆鹽場和南方的兩淮鹽場專賣權也授予他們。山西商人們憑借特有的精明,迅速在這兩處占據了相當的份額,與當地鹽商平分秋色、分取利益。後來甚至連京畿地方也被山西商人插足。據《明太宗實錄》卷128的記載,明朝政府曾專門下達了一道诏令:“今山西商民于順天府中納鹽糧,宜令順途就各衛所。”

洪武後期,官府為了保障九邊大軍的武器裝備供應,取消了鐵業官營政策。當時山西有32個州縣盛産鐵礦,産量居全國第一,冶鐵技術和鑄鐵工業也全國領先,加上常年遊走天下販鹽的經曆,使得山西鐵制品很快行銷全國,除了兵器之外,還有各類工具、生活用品,甚至還有鐵牛、鐵獅子之類的工藝品。

鹽鐵專營取消,晉商有何底氣迅速接手:河東鹽池、鐵産量天下第一

由于山西商人第一時間抓住了官府開放鹽、鐵專賣的良機,是以迅速在商界異軍突起,積累了巨額财富,為清朝建立後進軍大草原和俄國市場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鹽鐵專營取消,晉商有何底氣迅速接手:河東鹽池、鐵産量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