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回鄉年輕人“不敢認”的崇明村莊,是如何實作蝶變的?

作者:上海崇明
讓回鄉年輕人“不敢認”的崇明村莊,是如何實作蝶變的?

建設生态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年來,崇明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國家生态文明名片、長江綠色發展标杆,世界級生态島建設事業乘風破浪、加速前行。為進一步展示崇明生态文明建設成果,我們開設“生态文明最佳實踐地”欄目,為您講述崇明生态文明建設的生動故事。

春日的崇明,處處生機盎然。花圃裡,一簇簇鮮花挂滿枝頭,花農們忙着采摘;良田裡,春耕機轟隆隆;田間地頭,瓜果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鄉村振興,示範先行。近年來,崇明全面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在産業發展、環境整治、鄉風治理等方面探索經驗、打造樣闆,走出了一條産業富農、帶頭緻富的新路徑。去年年底,新一批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公布,崇明4個村上榜,分别是豎新鎮惠民村、綠華鎮華星村、廟鎮聯益村、中興鎮愛國村。截至目前,崇明區共有18個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

一座座傳統村莊正在美麗蝶變、一個個特色産業正在逐漸壯大,老百姓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日子越過越甜。近日,記者走進幾個村子,看看他們如何領跑鄉村振興。

回鄉年輕人連呼“不敢認了”

漫步在廟鎮聯益村,鄉間道路平坦通暢,農家小院錯落有緻,村民們三三兩兩聚到公共休閑場所健身、閑聊,縷縷花香、聲聲鳥鳴,一幅“詩情田園”的美麗畫卷盡收眼底。作為第五批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聯益村聚焦品質提升、彰顯風貌特色,讓更多村民享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紅利”。

讓回鄉年輕人“不敢認”的崇明村莊,是如何實作蝶變的?

“這幾年,村裡變化還是蠻大的。”正在院子裡曬太陽的劉阿婆笑呵呵地說:“以前家附近這條路坑坑窪窪的,實施‘白改黑’後,完全變了一個樣,大家出行也更舒心了。”

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提升,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内容之一。為不斷增強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聯益村加大投入,先後實施村級主幹道“白改黑”、房屋風貌打造、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完善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重新整理了鄉村“顔值”。同時,村裡強化黨建引領,努力建設“黨員知責、幹部有責、合力盡責”的鄉村治理共同體,不斷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引導群衆涵養文明新風。

讓回鄉年輕人“不敢認”的崇明村莊,是如何實作蝶變的?

更大的改變,在于村民的生活習慣和理念,對于自家庭院打造,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增強,鄉村振興建立工作開展更加順暢。今年68歲的吳老伯是豎新鎮惠民村的村民,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拿着掃把清掃院子裡的落葉。“村裡的環境近幾年越來越好,自家環境衛生也要經常打掃清理,自己住着也舒服,不然不就和周邊風景格格不入了嘛。”

讓回鄉年輕人“不敢認”的崇明村莊,是如何實作蝶變的?

“村裡大變樣,讓自己都有點‘不敢認了’!”45歲的徐先生,離開家鄉出去創業已有10年,如今在市區開了家餐飲店,有兩年沒回來了。這次節假日回家,迎接他的不隻是父母親,還有家鄉的嬗變。車子駛回惠民村,一路他都驚訝于家鄉之變——柏油路、建立的黨建小屋、加裝的路燈,家家戶戶門前還種上了花草。

近年來,随着一個個項目落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鄉村在崇明成為一道風景。乘着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的東風,不少鄉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通過推動“小三園”(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建設、建立健身點、增設景觀獨幕喜劇和太陽能路燈等,逐漸将和諧鄉村美好畫卷變成現實圖景。

特色産業鋪就“增收路”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關鍵。近年來,崇明充分挖掘鄉土資源,發揮農業龍頭專業合作社帶動作用,念好“土”字訣、擦亮“特”色牌、唱好“産”字歌,為鄉村産業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撐。走進聯益村,連片的大棚綿延鋪展,棚裡的瓜果蔬菜長勢喜人,農戶們一邊栽種一邊交流種植管理經驗,一派繁忙景象。近年來,村裡依托集體合作社,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合力推進翠冠梨、崇明金瓜、金瓜稻等特色農産品發展。村内種植的優質水果翠冠梨成為上海市著名商标,崇明金瓜已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眼瞅着各地種翠冠梨等農産品越來越多,如何把本土特色産業做大做強?聯益村動起了腦筋。

适應市場需求,不斷延伸産業鍊是一條路子。“以翠冠梨為例,我們将通過多方合作,策劃打造集接待、展示、研發、包裝加工等功能于一體的翠冠梨産業園,比如計劃研發翠冠梨梨膏、水果罐頭等延伸農産品,進而進一步提高翠冠梨經濟價值,帶動周邊更多農戶增收緻富。”廟鎮聯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陸輝說。

不止是聯益村,更多鄉村振興的事例證明,産業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特色是産業發展的動力,也是群衆幸福感的增長點。以新一批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為例,豎新鎮惠民村近來創新打造“鄉村聯合體”,内設咖啡廳、茶館、直播中心等配套設施。惠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蓓華告訴記者,随着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村裡民宿、采摘、觀光等特色産業日益壯大,打造鄉村聯合體,給市民遊客提供一個休閑的地方,也進一步提升了周邊企業家或合作社人員在這裡工作、生活的幸福感。

而綠華鎮華星村自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建立以來,緊緊依托西沙明珠湖景區、風情綠華風景區等生态旅遊優勢以及當地水生态環境優勢,借助“橘黃蟹肥”兩大品牌産業發展優勢,成功引入華電漁光旅項目提升産業優勢,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讓回鄉年輕人“不敢認”的崇明村莊,是如何實作蝶變的?

村民家門口就業成了“上班族”

有了産業,村裡緻富就有了門路。“香豌豆”“銀蓮花”……走進位于聯益村的蘭桂骐農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現代農業基地,各色花卉吐露芬芳。依托崇明得天獨厚的生态優勢及政府扶持,蘭桂骐農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現代農業基地以智能農業為重點發展方向,集品種繁育、技術研發、科技示範及教育教育訓練為一體,産品推向全國市場,在帶動鄉村發展的同時,也讓當地農戶實作了家門口就業。

讓回鄉年輕人“不敢認”的崇明村莊,是如何實作蝶變的?

從保潔、園藝,到采收、包裝,花卉基地常年用工,截至目前,已為160餘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在家門口就業能夠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每月還有一定收入。”正在為花卉清除老葉的村民王阿婆說。

說起産業對村裡的帶動作用,不少村民都有感受。一早,惠民村村民老周從家出發,騎電瓶車5分鐘,就到了上班的地方——村裡芽苗微工廠。他在這裡主要負責選種、培育等全流程芽苗種植工作,“難度不高,隻要嚴格按規範去做,幾天就能産出一波。村裡還會幫忙做好産銷對接,我們都是訂單化種植,基本不愁銷路。”一個産業帶動一方就業。如今,在惠民村,現代企業、合作社、土布工坊等特色産業遍地開花,催生出不少“家門口”崗位,讓百姓不出遠門就能就業。

讓回鄉年輕人“不敢認”的崇明村莊,是如何實作蝶變的?
讓回鄉年輕人“不敢認”的崇明村莊,是如何實作蝶變的?

這些,隻是崇明鄉村振興發展産業的一個個縮影。近年來,崇明持續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不斷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緻富的新管道,已建成一批生态宜居、環境優美、産業興旺的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今年,上海已啟動第六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崇明又有一批村莊籌備開展建立,即将實作新蝶變。

記者:季佳倩

編輯:陸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