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出海:中國未來的關鍵一戰

作者:圖解金融
汽車出海:中國未來的關鍵一戰
汽車出海:中國未來的關鍵一戰

1645個字 閱讀時長:5分鐘

中産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汽車出海:中國未來的關鍵一戰

不用太悲觀。

- 1 -

周一,因為近期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很多,我們寫過一篇:

用汽車來取代房地産成為新的支柱産業。

引發了一些有益的讨論,主要有兩點:

1、汽車的體量太小,比不上房地産。

其實文章寫了,中國汽車的體量不在内部,而在海外大市場,房子不能出口,但是汽車可以出口。

2、中國新能源車過剩,一定會被關稅制裁。

文章也寫了,其實有一個成功的例子:

日本,不出口便出海。

曾經的日本跟現在的中國,何其相似?

房地産泡沫破裂内需不振,出口受到美國貿易制裁,勞動力成本也上升。

出海成了必然選擇。

我們之前在讨論日本資産負債表衰退的時候,比如辜朝明就認為日本成功的經驗在于貨币寬松和财政刺激,其實他忽略了日本企業出海的貢獻。

而中國今年宣傳的汽車出口超過日本,也有意無意忽略了日本汽車其實早已完成出海,在當地就能生産汽車而不完全依賴出口。

是以,面對國内過剩和可預見的出口受阻:

汽車出海也成了中國汽車行業,乃至未來的關鍵一戰。

再來摸一摸日本的石頭吧。

- 2 -

日本汽車出海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高調并購

房地産泡沫破裂之前,日本人認為可以把美國甚至全世界買下來,不但買了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和帝國大廈等地标建築,還并購了哥倫比亞、美國聯合銀行、謝松裡曼兄弟等美國巨頭公司,成為國際并購的主角。

是以,當時日本延續了80年代買買買的風格,高調并購和投資美國汽車産業鍊公司。

這種做法有幾個好處:

直接深入競争腹地,吸收更先進的技術,更快的打開美國市場。

但是因為過于高調,引發美國人的驚慌,畢竟在出海之前日本汽車就因為傾銷,80年代初一度出現在街頭被美國人打砸的現象。

汽車出海:中國未來的關鍵一戰

是以,吸取之前的教訓,日本并購開始不尋求控股,甚至隻是以投資為主,也變得低調起來。

第二階段:直接投資

日本對東亞經濟體系有一個總體規劃:

也就是雁陣模式。

日本是領頭雁,四小龍是第二梯隊,東南亞是第三梯隊,當時還沒中國什麼事兒。

在這個模式下,日本處于上遊,四小龍在中遊,制造主要由東南亞負責。

日本汽車出海也延續這個模式:

日本在東南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汽車生産和銷售體系。

這裡要插一句:

整個亞洲,東亞普遍痛恨日本,但是東南亞卻很歡迎日本。

這是因為,二戰時東南亞正受到西方殖民,他們普遍把日本人的到來當成一種幫助,是以日本跟東南亞的關系一直都很好,戰後投資合作也更加順利。

這點估計國内很多人都不了解。

第三階段:合資建廠

對象主要是歐洲和中國。

歐洲作為汽車的發源地,也是全球汽車制造的大學營,自然保護主義更加濃厚。

面對日本在美國和東南亞的動作,也都看在眼裡。

是以,不止一開始就限制進口,也限制日本的并購兼并和直接投資。

沒辦法,日本隻能選擇和當地汽車巨頭合作。

比較知名的就是日産和雷諾,豐田和寶馬。

随後,中國開始改開,日本是最大的外國投資方,中日合資的汽車也紛紛落地:

豐田、本田、日産、三菱、雷克薩斯、英菲尼迪、讴歌、斯巴魯、馬自達、長安鈴木……

都是我們熟悉的品牌。

在出海戰略的加持下,日本汽車銷售量幾十年來都是世界第一,當然這個記錄在未來可能被中國反超。

- 3 -

看完日本汽車的出海之路,能給中國汽車出海不少啟示。

并購肯定走不通,但是二三條是可以的:

1、去東南亞、墨西哥這些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完成生産制造和近岸出口,這件事其實已經在做了,中國的汽車産業鍊早就開始在墨西哥布局了。

2、和歐洲等車企合作,昨天舒爾茨就說了,雖然不歡迎過剩和傾銷,但是德國是歡迎中國汽車的,說明合作的空間是很大的。

3、出口并不是都受制裁,一帶一路國家就很歡迎,中國汽車其實在中亞賣得就很好。

……

是以,雖然有歐美關稅威脅在前,耶奶的勸說在後,但是中國汽車的前景并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悲觀。

另外,不管是産業還是地緣,歐洲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現在是跟歐洲關系回暖的最佳時間視窗。

就這樣。

-END-

汽車出海:中國未來的關鍵一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