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才沉下去 振興加速度

作者:新福建

今日屏南消息(甘葉斌 張乾舜)“淡淡酒香,聰慧兒郎,農耕忙,一埂一田呀,五谷香……”一曲隽永的《屏山南》徜徉于屏南縣屏城鄉南灣村的梯田之上。曾經抛荒的山壟地,在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邱桂敏的努力下,再次披上翠綠的新裝。

近年來,屏南縣打破部門、行業、體制等壁壘,突破地域、身份、專業等界限,面向社會各界公開招募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吸引各地專家學者、名導名編、文創藝術家、農村緻富能手、返鄉大學畢業生等609人報名,通過發揮組織優勢,“按需索骥”共精選特聘104人,開啟了一場人才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

精準服務賦能 推動産業振興

頭戴草帽,肩扛鋤頭,挽起褲腳,赤足踏入南灣村濕軟的梯田裡,簇簇綠野中莞爾一笑的身影,正是邱桂敏。

先前,南灣村一度有連片山壟田撂荒。究其原因,主要是種植收益偏低。從小懷揣着“興農夢”的邱桂敏以開荒複耕為起點,以強村富農為目标,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

從複墾50多畝荒地到開辟200餘畝抛荒梯田,從籌劃田間音樂節到舉辦農耕文化節,從創辦“一糯千金”合作社到帶領村民流轉田地共同緻富,從建設多功能田園綜合體到打造鄉土攝影基地……“農業+多業态”的發展模式為編織“稻香夢”提供了新路子。

“被聘為縣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這既是光榮身份,更是特殊使命。我深感責任重大,也敢于放手一搏。”邱桂敏說。

邱桂敏的故事,是屏南縣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紮根鄉土、賦能鄉村發展的生動實踐之一。為精準定位服務賦能,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被劃分為基層黨建、農文旅、高山農業、文創、智庫、電商等12類,每類細化3至6項具體服務内容。依托特色産業資源,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結合自身特長,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促進縣域産業全鍊條更新,助力水稻、黃酒、食用菌、芙蓉李、高山蔬菜等特色産業走上現代化之路。

産業欣欣向榮,鄉村蒸蒸日上。截至目前,在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的帶領下,屏南縣已推動實施生産發展、科技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177個,打造“屏南800”“一畝田”“雲村民”等特色品牌10個,累計帶動家門口就業1931人,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259.8萬元。

荟萃文創之光 引領鄉村善治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入夜,停駐在代溪鎮北墘村莒溪畔,凝眸于黃酒文化長廊上的流蘇花燈,誦詩詞歌賦,享涼風習習,聽溪流潺潺,好一番惬意氛圍。

這正是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陳麗清為北墘村量身定制的“氛圍感打卡套餐”,力圖用具象的形式呈現當地傳承百餘年的黃酒文化。

被聘為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以來,陳麗清以“黃酒文化+鄉村旅遊”為出發點,圍繞酒壇微景觀改造、黃酒氛圍提升,打造高黏性的精品旅遊路線;同時依托服務項目對北墘村黃酒、古民居等文化資源進行整體策劃營運,有效拉動集體、村民增收。

北墘酒文化的疊代更新是屏南縣擇優選聘人才,點亮文創之光的縮影。近年來,屏南縣通過出台“揭榜挂帥”項目工作管理辦法,經鄉鎮推薦、初步篩選、集中論證、公開發榜、對象揭榜,打造“鄉野藝校悅讀空間”“稻田公社”等攻堅榜單,給予項目獎補、個人“賞金”,搭建起“誰能幹誰就上”的賽場。

“能發揮自身所長,帶動鄉村文化振興,這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楊晨芬的一席話引起諸多同仁的共鳴。在他們之中,有的将全新設計理念融入老屋修繕,相繼建設鄉村美術館、個性化書店、公益教學中心等文化場所;有的舉辦原創音樂節、手作IPA啤酒節等各類活動,推動鄉村文化供給從單一化逐漸轉變為多樣化;有的扶持推廣“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油畫教學,幫助廣大村民陶冶藝術情操、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興盛,鄉村發展引擎才能更加“澎湃”。在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的助力下,通過活化利用古屋老宅,建設文化場所,舉辦文創集市、快閃等各類文藝活動70多場,有力活躍村民的文化生活。

廣聚多元合力 撬動鄉村蝶變

遊園會、燈光秀、“銀河舞”“神鳥遊街”“莫空鳴集市”……節目亮點紛呈,街道車水馬龍,攤市遊人如織,每逢佳節,前汾溪村總是一派熱鬧景象。

前些年,屏城鄉前汾溪村還是被戲稱為“好山好水好無聊”的空心村,而今已轉身成為“有歌有酒有生活”的網紅村,如此嬗變,離不開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毛華磊、王潤家團隊的辛勤澆灌。

“初到前汾溪,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景緻和古色古香的閩東民居讓我着迷,但古村落生機活力的衰亡以及留守村民内心世界的空虛也讓我深深惋惜。我們團隊迫切想要為這個村子做些什麼。”毛華磊回憶說。

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的毛華磊、王潤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探索鄉村美育實踐,深入開展美育教學、田野調研、社群營造、助農宣傳等活動,以豐富兒童課餘生活為切入口,帶動全體村民共同參與鄉風文明建設,古村面貌得以煥然一新。

這兩年來,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們有的當上了“村官”,帶動村民一起做衛生、種花木、亮村貌,搭建新老溝通交流橋梁紐帶,有效解決鄉村環境整治,暢通“新村民”建言獻策、共建共治管道;有的建立“法官+半月談”普法機制,開展“司法夜調”,打破傳統司法調解“白天組織調解,群衆外出勞作,百姓收工回家,法官下班休息”的瓶頸;有的連結閩江學院志願者與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适配,開展“信來心往”志願活動,提供兒童成長引導、親情代償性陪伴等服務……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們勠力同心,開啟了一場場鄉村蝶變記。

104名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在沃野田疇上織錦,于黃牆黛瓦間造夢,他們的智慧汗水在屏南鄉村振興一線湧動,實作了人才集聚與鄉村振興雙向奔赴、同頻共振。

來源:屏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