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屆開幕,旌旗同日會名城

作者:桂林生活網

  “總計到會的有三十三個團隊,人數為八百九十五人。包括大會從業人員,近千人之數。”1958年2月,曾參與組織西南劇展的瞿白音和田念萱共同撰文,回憶起西南劇展的盛況。

  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西南劇展在桂林隆重開幕。讓今人難以想象的是,在烽火遍地、荊棘叢生的那個當下,90天的時間裡,來自30多個戲劇團體的近千名戲劇工作者帶來了超過170場精彩演出,影響觀衆超10萬人次,極大鼓舞了抗日軍民士氣,展現了中國戲劇人抗日救亡的文化擔當。

  而在了解到西南劇展的相關事迹後,反法西斯的美國著名劇評家愛金生在《紐約時報》撰文寫道:“如此規模的劇展會,有史以來,自古羅馬時代曾經舉行外,尚屬僅見。”

首屆開幕,旌旗同日會名城

  ▲1944年,西南戲劇工作者大會與會人員合影。(資料圖檔)

首屆開幕,旌旗同日會名城

  ▲1944年3月,戲劇工作者大會中大家在座談會上讨論的情景。(秀峰檔案館供圖)

首屆開幕,旌旗同日會名城

  ▲1944年西南劇展期間,戲劇《草木皆兵》散場時藝術館門外的場景。 (秀峰檔案館供圖)

  戲劇史上的空前盛舉

  1944年2月15日下午3時,廣西省立藝術館落成典禮及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同時揭幕。當時,藝術館被人們戲稱為“二十四小時之奇迹”,是因為臨至劇展開幕前一分鐘,藝術館尚在粉刷。盡管由于水泥油漆未幹,到處均懸有“謝絕參觀”的擋駕牌,但戲劇展之盛大,我們今天仍可通過文字“身臨其境”。

  在次日見于《大公報》的《大會素描》中就曾寫道:

  ……三時正,樓上(樓)下全部客滿,軍樂聲與爆竹聲齊鳴,情況極為熱烈莊嚴。

  主任委員歐陽予倩報告劇展準備經過,極為生動風趣,獲得全場鼓掌多次。

  田漢以戎裝出現台上,不減當年武漢時代風姿,叙述抗戰以來廣大青年戲劇工作者為事業而獻身之鬥争經曆,令人感動。

  會場中,本市新聞記者全體出動,采訪新聞,工作緊張活躍,為近年來集會中所罕見……

  《大公晚報》還刊登了開幕式當晚戲劇工作者聯歡晚會的熱鬧景象:

  ……當夜在國民戲院舉行聯歡會,因系憑請柬入場,許多愛好者雖設法混入會場,亦隻能得“站票”一張……

  節目進行至桂戲《搶傘》,電燈突然得了急病,熱心的觀衆放射探照燈(手電筒),舞台上形成許多特寫燈光,增趣不少……

  劇展的舉行轟動了國内外的文藝界和輿論界。這一天,各地賀電如雪花般紛紛飛來,郭沫若在賀電中說:“八省劇展,事業空前,敬為中國文化前途緻賀。”桂林的各大報紙也都發表了慶祝西南劇展開幕的社論,出版了慶祝西南劇展開幕的紀念特刊,并多用“空前盛舉”作為标題,足可見劇展所被給予的厚望。

  2月16日,演出展覽正式開始。開幕大戲是歐陽予倩編導,由桂劇實驗劇團呈現的《木蘭從軍》。随後,來自湘、粵、桂、贛等地共33個團隊分别帶來了話劇、平劇、桂劇、傀儡戲、馬戲、魔術等精彩演出。且由于參加大會的演劇團體較多,本來計劃為期兩個月的展演,一直到5月17日才全部演完。

  展演時間拉長,人們看戲的興奮勁兒卻沒有減退。原本的展演場所隻有藝術館禮堂和國民戲劇院兩處,随着展演程序推進,又增加了桂林社會服務處、廣西劇場、桂林戲院三處。劇宣七隊的《軍民進行曲》、劇宣九隊的《勝利進行曲》和周氏兄弟馬戲團的節目還在桂林公共體育場進行了免費公演,每晚都吸引上萬名觀衆。有文史資料評價:“老百姓以比普通放映教育影片時更高的熱情去觀看他們的演出,用比知識分子觀衆熱情百倍的掌聲和眼淚去看他們的戲。”

  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

  西南劇展有三大中心工作:演出展覽、戲劇工作者大會、資料展覽。

  演出展覽并非隻是演員表演,還有劇評,這也是西南劇展的舉辦目的之一——互相觀摩學習、交流經驗。為了做好劇展的劇評工作,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組織了一個以田漢為首的演出批評團,成員有周鋼鳴、孟超、秦似、秦牧、華嘉、洪遒、韓北屏、駱賓基、陳迩冬等。劇評重點放在話劇方面,活動方式是集體觀看每一部戲的演出,然後座談,用集體名義寫評論文章,對劇展演出劇目的若幹傾向性問題開展評論。

  在《大公晚報》上,還曾有兩位劇評家就《鞭(又名:霧重慶)》展開了辯論。首先,梁欣發表了一篇劇評《我看了一個壞戲》:

  從《鞭》的演出看,無論是導演、演員,全都形成畸形的發展。我長久都沒有看到過這樣古怪的演出,導演隻是尋求一些低級、庸俗、惡劣的噱頭,演員賣弄着她的身段和服飾。全部演出,令人得到非常惡劣的印象。這是一次“批評”以下的演出,因為一切都無從談起。但是,這種現象,卻是需要嚴切注意的。

  幾日後,劉平發表了《我看了一個壞戲》的讀後感——《一個抗議》,表示要說幾句公道話:

  據我所知,劇中卷妤、家棣和趙氏等,根本不可能亦沒有做到賣弄身段和服飾的機會,那麼隻能說是演苔莉的了。然而交際花應否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演技上我覺得她是膚淺的,可是在導演者對人物的處理上,我認為一點都沒有錯。一句話,對于《鞭》的演出,說它幼稚、淺薄,我都相當同意,但罵之“罪惡”這種态度卻未免太那個吧!

  《大公晚報》的編者還在文後附白:

  編者願這樣相信,也這樣希望:梁欣君的“大聲疾呼”,完全是“為了今後劇運的開展”;而劉平君的“抗議”,則是表示戲劇工作者對“誠懇的批判”有虛心接受的美德……願大家在紅着脖子中進步。

  此外,在戲劇工作者大會上,劇工們總結了抗戰以來戲劇運動的成果,提出了各種提案。會上,歐陽予倩、田漢、熊佛西等人還作各種發言,内容包括回顧中國新劇運動曆史,介紹各省(市)戲劇運動情況,報告各團隊鬥争經曆,就戲劇理論問題作專題演講,針對目前形勢提出新任務等,反響熱烈。

  而在戲劇資料展覽中,由各地團隊帶來的豐富紮實的舞台模型、戲劇照片、人物模型、手劄原稿等陳設,以及介紹歐陽予倩、田漢、熊佛西、洪深、夏衍等劇壇創始者艱苦創業的精神,反映演出團隊是如何誕生和成長起來、如何在實踐中戰勝困難并堅持不懈地為抗戰服務的資料,吸引觀衆3.6萬人次。

  現在回看那個時期的桂林,戲劇與城市融為了一體,走進了老百姓的生活中。與此同時,西南劇展所反映的抗戰現實,也使得桂林城沸騰在一片激昂的抗日救亡情緒中。

  劇展中的戲劇人們

  盛會之下,戲劇工作者的物質生活條件并不富裕。

  蔣柯夫曾在西南劇展中擔任接待部負責人,他在回憶各地劇團抵達桂林後的住宿、吃飯等問題時說,劇團能夠借到國小的教室就是最好的,條件差一點的就隻能睡在廟宇的泥地上,有門闆和稻草墊一墊就很滿足了,還有就是直接睡在油布上,再者就露宿在騎樓下。“每個人都一門心思搞好演出,争取多和其他團隊進行學習交流,反正就是晚上回來躺一躺,睡哪兒都行。”至于吃飯,劇團大都自己帶了炊事員,各自生火燒飯,菜和湯都放在大盆裡,大夥吃得津津有味。

  跨越時空,這讓我們從側面看到了這些躬耕舞台的戲劇人旺盛的生命力。

  1944年5月19日晚7時,西南劇展在廣西省立藝術館隆重舉行閉幕式,參加大會的有各界人士達千人。歐陽予倩報告劇展經過,總結得失。田漢報告抗戰以來殉難劇人生平,希望社會對劇人給予更多關懷與愛護,接着宣讀了大會宣言和《劇人公約》。最後,各團隊通宵演出前期話劇,“狂歡”至次日淩晨4時。

  在田漢所作的《西南劇展前後》一文中,他在寫閉幕日活動的熱鬧之後,加上了一句話:正在這個時候開始了第四次長沙會戰!

  事實上,劇展臨近結束,一些劇團匆匆傳回原地,走上前線抗日;一些受戰事影響無法傳回的團隊,随疏散人群輾轉柳州、四川等地。也是以,當我們一次又一次讨論西南劇展,感歎歐陽予倩、田漢等一衆戲劇工作者的熱血時,更多是被他們頂着戰火和時局的壓力,仍然堅守理想,身體力行号召全國戲劇工作者繼續前行的精神所震撼,了解了田漢在西南劇展開幕式上演講中的經典發言:“全國戲劇工作者系一群大傻子,假如沒有這批大傻子,便沒有今天這個局面了。”

  眼下,由文化和旅遊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紀念西南劇展80周年暨第八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已經拉開帷幕。正如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副司長黃小駒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的那樣:“我們在西南劇展的舉辦地廣西舉辦紀念活動,既是為了繼承和弘揚廣大戲劇工作者在西南劇展中表現出的家國情懷和關注現實的責任擔當,也是對廣大戲劇工作者的一次全新集結。”

  4月20日晚,開幕式活動将在位于桂林的廣西省立藝術館舉行,這是西南劇展出發的起點,也是全國戲劇人光榮集結帶着戲劇運動走向高潮的舞台。我們也開始期待這場跨越80年時空的又相見,與這座傳奇劇場共同見證中國戲劇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戲劇人又一次集結再出發的光榮使命。

來源:桂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