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作者:看見泉州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七百多年前,馬可·波羅在遊記中寫道:「刺桐城附近别有一城,名稱迪雲州,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刺桐城」即泉州市,「既多且美」的迪雲州,就是德化縣。

距離泉州市區115公裡的西北部,就是這座寶藏縣城。閩南最北縣,福建中心點。

德化地處福建兩大山脈之一,有着「閩中屋脊」之稱的戴雲山中段,境内還有九仙山,位于西北部,以奇峰、怪石、飛瀑和雲海等著稱,也是道教和佛教的聖地;石牛山,位于東部,以其奇特的石景和原始森林而吸引遊客。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泉州德化九仙山自然風光。供圖/娃娃臉大叔

好山好水賦予德化燒制陶瓷的天時地利:當地蘊藏着豐富的高品質瓷土礦藏,以瓷土、高嶺土為主。山間生長着茂密的含油性豐富的馬尾松,成為燒制精細陶器的主要燃料。

不過,德化除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陶瓷之都」,更是一座深藏不露的美食小城。本地人最引以為傲的,除了白瓷,還有平凡日子裡的煙火氣。德化是「小香港」,一座 24小時的不夜城,隔壁的縣區都到這裡夜市夜生活。什麼吃的都有,什麼喝的都有,就像那一抹道不盡的「中國白」,回味無窮。

對于德化人來說,一路山海一路歌,在瓷[cí]與吃[chī]之間,隻差了一個h(喝)。

——喝茶,喝湯,喝酒。

01

喝茶

泉州是馬可·波羅眼中的“光明之城”,也是一座茶香四溢、茶史悠久的城市。涉茶石刻是福建茶史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開始,比陸羽《茶經》問世早400多年。而德化窯等名窯出産的瓷器,與茶葉、絲綢一起通過海船走向世界。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清代德化窯白釉貼塑梅花紋茶葉罐

德化人把茶葉稱為茶芯,道出茶樹嫩芽芯葉方可制茶的事實,頗為傳神。“早茶一杯,一天威風;午茶一杯,勞動輕松;晚茶一杯,提神去痛;一日三杯,雷打不動。”這句流行于閩南地區的俗語是德化人一天生活的真實寫照。一句“lin die”或“呷茶”充滿了人情味。

tea這個單詞來源于閩南語

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閩南人最早将福建的茶運到印尼,賣給荷蘭人。荷蘭人又轉運到爪哇,他們将學會的閩南語“茶”的發音——“Te”一路帶至歐洲。歐洲除葡萄牙和俄國外,其他各國也都模拟閩南語翻譯“茶”,比如英國tea、德國tee、荷蘭thee 等。

不僅tea,和“茶”有關的閩南語詞彙也進入了英語裡。比如武夷茶bohea、烏龍茶oolong、白毫pekoe、茗bing,等等。閩南語對外語的貢獻很大,不少英文詞源頭都是閩南語。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安溪高山生态鐵觀音。供圖/輕塵

德化人都喝什麼茶?

福建是烏龍茶最大産區,産量約占全國的80%。半發酵茶的烏龍茶屬“青茶”,首先創制于福建。烏龍茶又分為閩南烏龍和閩北烏龍,泉州的安溪鐵觀音就是閩南烏龍茶的代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安溪鐵觀音幾乎是中國烏龍茶的代名詞。它與武夷岩茶(大紅袍)可謂是福建烏龍茶的“雙子星”。

不過,德化人,青茶、黑茶、紅茶、白茶、綠茶都喝,而且曆史上也是茶葉産地。德化茶的記載,在地方志上并不少見。“茶,産高山者佳。”乾隆《德化縣志》将茶記錄在“貨之屬”條目内,可知乾隆時期茶已作為德化地方物産。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瓷裡茶湯,相得益彰。供圖/逃逸灰色

從茶芯罐到瓷茶具

好茶必須選用好茶具,才能沖泡出郁相甘醇的茶湯。茶葉罐在德化常被稱為茶芯罐。泉州一帶德化最多,安溪一帶反倒不多見。舊時,德化誰家都會有一兩個茶芯罐。家家戶戶都備有茶具,有的簡單,有的豪華。

德化窯的陶瓷茶具經高溫燒制而成,質感出衆,溫潤滋潤。特别是白瓷做成的茶具,更是絕佳的飲茶器皿。瓷體瑩潤通透,更襯茶色誘人;瓷質細密精緻,還原茶香原味。瓷茶一體,稱心如意。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德化白瓷茶杯。供圖/莊曉陽

德化是全國最大的陶瓷茶具生産基地,陶瓷茶具占全國市場佔有率80%以上,遠銷海内外,近年來借着電商的東風再上新台階,各色新品快速走進千家萬戶、廳堂茶樓、商務場所。

這些既有不上釉或簡單上釉的“素顔”茶具,也有融合各種文化元素與新潮設計理念的文創茶具。随着“最中國”的國潮風的崛起,德化陶瓷茶具也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新寵”。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德化手繪白瓷貼金杯。供圖/番薯伯

一器成名隻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飲茗茶,擇美器。古往今來的審美與智慧,都展現在這一茶一器之上。

對于世界三大飲料,英國劍橋大學人類學名譽教授艾倫·麥克法蘭說:“茶、咖啡和可可,隻有茶征服了世界。”其實,茶從不在乎“征服”,它更多是講求“和”。一片樹葉,讀懂中國;千年窯火,瓷航天下。

02

喝湯

在喝湯這件事上,能和廣東人一拼的,也隻有閩南人了。“啉[lim¹]湯(喝湯)”在德化可是一門學問,大病初愈、食欲不振、飯前飯後,都要喝上一碗湯。寒冷時喝湯,喝的是溫熱敦實;炎熱時喝湯,喝的是清甜解暑。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閩南人愛喝的番薯甜湯。供圖/luoluoivy

德化人喝湯不僅為飽腹,更是暖胃暖心的養生之道,他們對于湯品的熱愛深入骨髓,不僅宴席中必須有湯,一日三餐、小吃和宵夜也都離不開湯。現在,就介紹幾種特色湯。

苦菜湯

在德化,苦菜湯家喻戶曉。無論是餐館飯店還是尋常人家,都廣受歡迎。它因為風味獨特,具有清涼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被稱為“德化民間第一湯”。先後被列入“德化特色風味小吃”、“泉州十佳風味小吃”、“福建名小吃”等。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苦菜湯

過饑草湯

德化過饑草湯是一道極具特色的藥膳名小吃。濃濃的過饑草香,淡淡的米酒香以及大骨肉、小腸的香味混合在一起清香可口,氤氲萦繞鼻尖。先後被列入“德化特色風味小吃”、“泉州十佳風味小吃”、“福建名小吃”、“中華名小吃”。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過饑草湯

大腸羹

大腸羹是由豬大腸經過層層處理,用番薯粉進行拌勻,而後放到大鍋進行泡煮,待将熟之際,放點蔥蒜,味道相當不錯。很多人都不喜歡吃大腸,覺得它又腥又膩。事實上,這道菜賦予了大腸另一種印象:肥而不膩,濃而不腥。吃過一定會直呼過瘾,到德化不容錯過。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大腸羹。供圖/文君635

蕨脯湯

春夏季節采蕨菜的嫩芽,焯水曬幹後就可以制成蕨菜幹,也就是蕨脯。蕨菜又被稱為吉祥菜、長壽菜、山菜之王,不僅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的功效,還可強健機體、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德化山區蕨菜多,山坡、溪邊、路旁、濕地到處可以采集。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蕨脯湯

久糟菜白鴨湯

陳年腌制的久糟菜炖白鴨湯是德化曆史流傳的民間家常菜,可說家喻戶曉,近年來已普遍應用到宴席活動中,“既好聞又好吃”,又具有去勞減郁、開胃除濕的營養功效,深受海内外遊客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喜愛。2003年被授于泉州名菜稱号。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久糟菜白鴨湯

紅菇湯

生長在大山深處的紅菇,因為菌絲生長環境特殊,是以至今無法人工栽培。在德化,如血如脂的紅菇豆腐湯、紅菇淮山湯是餐桌上色香味美的佳肴。滋補的紅菇土雞湯是很多女生的寶藏養生好物,不僅養氣血,還能調和胃口。此外,帶土的紅菇腳煮米粉湯吃或炖湯喝,可以治肚子疼,這是山民千百年來傳下來的偏方。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紅菇淮山湯

在德化,喝湯是吃飯必需的。一道道美味的湯品中,流淌的是德化人的勤勞和智慧,而德化人就在這一碗碗湯湯水水的滋養中,生活和勞作着,湯文化也一代代傳承着。

03

喝酒

小時候老聽長輩們唱一首閩南語歌曲《酒國英雄》。長大了聽伍佰的《突然的自我》:來來來,喝了這杯還有三杯。還有《世界第一等》:一杯酒二角銀,三不五時來湊陣。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圖源:網絡

所謂“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廈漳泉不相信酒醉”。德化人不僅胸懷海量,酒量也杠杠的,泉州各縣區市排名第一,戰鬥力驚人,平均酒量無上限。男人敢喝能喝,女子也不遜色。

放港喝酒,有膽量也有酒量

我第一次到德化的第一頓飯,一個半小時就被熱情的德化人灌倒了。次日醒來,隻記得飯桌上聽了一個段子:我們德化人招員工,“面試”的時候還要加一個“皮試”,就是看你皮膚過不過敏,要是不能喝酒,可能第一關就pass了。

據說德化人喝酒的規矩是:大家一起先喝一組(三杯),然後桌上從主家或者長者開始挨個端酒,最少的也是喝四個端兩個吧,然後每個人都要起來端一圈,之後進入集體遊戲階段,最後再進入單挑階段……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推杯換盞是常态。供圖/bong

德化人向來愛拼敢赢,酒桌上更是愛喝敢喝。來者皆是客,吃喝是最樸素的待客之道。很多時候,“認同酒”喝好了,事就談成了。

在泉州,水大一點的溪流叫“港”,是以喝酒時說“放港”,意思就是大口喝、一口悶。“放港”喝酒是一種态度,在德化的酒局,意不在酒,而是在拼酒中展現愛拼敢赢的氣勢。白酒就是德化人的酒量尺度,白酒當作啤酒喝,“放港”喝白酒是德化酒局是否盡興的一個衡量标準。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清·德化窯白釉爵杯 | 2022年香港蘇富比2.52萬港币

在閩南,有一句話:輸人不輸陣。我在和一個泉州的前輩交流時說起這句話,他認為這個陣是排兵布陣的陣,是指團結。我更傾向于它是指陣勢,也就是氣勢。酒量不如你可以,但膽量輸給你可不行。

德化人,酒量,膽量都有。

德化女子猛,“做月裡”喝紅酒

一般家庭多于逢年過節及喜慶日子才飲酒盡興,但泉州地區的漁民和山民,也常于一天繁重的勞動之後喝上幾杯,以解除疲勞。女子喝酒居少數,但也有例外,如德化的産婦,“做月裡”(坐月子)飲酒補養身體已成慣俗。

明代柴石毫著《張志公三字經》中記載:宋淳熙四年冬,張慈觀道人到尤溪縣行道說法。天寒地凍,一個貧苦民婦正好在這時生育孩子,可家中斷炊,眼看母嬰生命難保。張道人即施法術,釀成一缸紅酒贈予産婦,囑其“月裡”飲用,以通血脈、禦寒氣,補養身體,并多吃些鹹菜,結果産婦和嬰兒均保得平安。消息傳開,鄰鄉鄰縣均依此效行,沿襲成俗。至今,德化縣産婦“做月裡”都要飲紅酒、吃鹹菜。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德化紅酒

德化當地的“紅酒”,是糯米釀造的米酒,色澤勻潤、散發着醇香,既是款待賓客親朋的佳飲,也可用來烹煮佳肴,如在勞碌一天後,晚上溫上一壺“紅酒”小酌,或是用“紅酒”炖雞品食,都可起到舒筋活絡、強身健體的功效。

不過,德化人啥酒都喝,白酒、紅酒、啤酒、洋酒都可以;甚至,還有自家泡的桑葚酒、楊梅酒、蛇酒、土龍酒、海馬酒……

喝酒講究熱鬧,泉州劃拳列入非遺

德化偏山,晉江偏海,聽說德化人擅白酒,晉江人擅洋酒。其實不管哪個縣市區,都代表着泉州人豪爽大氣、熱情好客的性格。

泉州人飲酒,重酒不重菜。個人品飲,小菜一碟,或花生半盤,也無礙飲興。款待客人,即使滿桌佳肴,如無酒下菜,主人也往往會自愧不成敬意。酒席上常要鬧酒以活躍氣氛,并調劑飲者酒量,同時還具有娛樂性和趣味性。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放港”喝酒。圖源:“德化國際陶瓷藝術城”公衆号

喝到一定程度上,那就少不了劃拳。對于泉州人來講,請人做客吃飯,一定要讓客人吃好喝好。而劃拳能夠活躍氛圍,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鬧酒古時已有,其方式五代稱“手勢令”,明代稱“拇戰”,泉州人俗稱為“喊拳”“五魁七竅”。喊拳時,對喊的兩人同時出拳,可直接報數,也可有節奏地呼詞,講究音調、酒令和節拍。誰報的數正好為兩手指數之和,即為赢拳,對方則要喝酒,講究的是鬥智而不是鬥勇。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無酒不成席,無拳不盡興。圖源網絡

這種猜數字喊拳在泉州最為流行,年輕人中也有更鐘意于搖骰子的。為弘揚酒拳文化,泉州民間還成立了劃拳協會,并舉辦劃拳“拳王”競技賽。劃酒令是一項技巧活,更是一種文化。泉州劃拳入選非遺名單,可謂全國獨創一家。

有人說,“德化是一座不喝酒就沒朋友的城市”。它地處戴雲山下,有着山裡人的豪爽熱情。有朋自遠方來,豈不喝乎?領略德化人的豪爽,從一杯酒開始也從一杯酒中延伸。

來德化,有瓷[cí] 有吃[chī] 還有h(喝)!

△ 白瓷配酒,越喝越久。供圖/曹斯宇EzekielYu

如果說“瓷”徳化走向世界,那麼“吃”讓德化走進人心。味道是開啟記憶的鑰匙,是一座城市鮮活的印記。德化的茶、湯、酒,凝聚在窯工瓷匠辛勤勞作的日常裡。器皿的一端連接配接具象的食物與情感,另一端則連接配接抽象的藝術與審美美。把濃厚豐富的情感揉進泥土裡,冰冷的陶瓷就有了溫度。

一瓷越千年,三餐跨山海。

不辜負在最好的時光,遇見吃之味;不錯過在最好的地方,遇見瓷之美。那就讓我們相聚于德化,相遇于春日,體會不一樣的美瓷美味。

來源 | 大遺産微信公衆号

編輯 | 許沁晨

稽核 | 一審:賴露晶

二審:鄭世發

三審:陳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