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利自研首款國産7nm車規級晶片龍鷹一号,成功打破卡脖子難題

吉利自研首款國産7nm車規級晶片龍鷹一号,成功打破卡脖子難題

好消息又來了,大陸正式釋出全球首個海底算力平台,項目規劃建設超2000PFlops的算力叢集,這将會有力保障大陸各行各業對算力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美國在AI晶片方面,不斷加大限制力度。隻允許賣閹割後的英偉達H20以及性能暴跌90%以上的英特爾Gaudi 3給我們,甚至有點欺人太甚了,難道我們隻能束手就擒嗎?

當然不是,其實國産AI晶片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隻是在工藝制程方面暫時落後,在性能方面滿足日常應用早已沒有問題。并且,更關鍵的是,我們還有大的智慧。例如剛才說的算力平台,單顆晶片的性能不及它們,但通過叢集效應、規模效應,一樣可以滿足算力需求。

吉利自研首款國産7nm車規級晶片龍鷹一号,成功打破卡脖子難題

并且,各個行業、各個企業,也不用去建立自己的算力中心,費時費力,還有高昂的成本,去用現成的,想用的時候就用,需要多少用多少,還不浪費,這才是解決算力需求的最好方式。

去年,麒麟9000S橫空出世,也一舉宣告,在晶片制造領域,我們取得實質性突破。截止到目前,Mate60系列累計激活量已經突破1700萬台。并且,Pura系列也正式上市銷售,據說在晶片方面還有了更新更新,這些都說明,晶片産能有了極大的保障。

吉利自研首款國産7nm車規級晶片龍鷹一号,成功打破卡脖子難題

可見,國産手機晶片、AI晶片都已經實作了商業化應用,并且都達到很好的性能表現,那麼其他領域的國産晶片,又是什麼情況呢?例如汽車晶片。

我們都知道,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在全世界範圍内,已經确立了很大的領先優勢,這是無數産業鍊企業不斷拼搏取得的。

當年,華為手機的銷量已經拿下第一,但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其世界領先的麒麟9000晶片無法獲得代工管道,随後還遭遇多輪次的打壓,導緻銷量最終跌出前五。可見,在關鍵的零部件環節,一旦被卡脖子,後果不堪設想。是以,汽車晶片也是一樣的道理,想要繼續發展、持續領先,就不能受制于人,必須實作國産化才行。

那麼好消息是,首款國産7納米車規級智能座艙晶片——龍鷹一号問世了,這款晶片來自吉利。

吉利自研首款國産7nm車規級晶片龍鷹一号,成功打破卡脖子難題

其實吉利在早年間曾體會過受制于人的滋味,一次新車型上市前夕,宣傳廣告已經打了出去,結果供應商坐地起價,一台發動機從1.7萬元漲到2.3萬元,面對這樣沒有商業道德的行為,吉利也隻能忍氣吞聲,無奈接受。這也讓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認識到,沒有核心技術在手裡,根本沒戲,是以更加堅定了走自主研發道路的決心。

目前,吉利自主研發了多款“中國心”十佳發動機,包括1.4T渦輪增壓發動機、1.8T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1.0T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等等,還有被評為全球十佳變速箱的7DCT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徹底打破了汽車關鍵零部件被卡脖子的局面。

而在汽車晶片領域,吉利也很有遠見,李書福曾表示,汽車要達到真正的智能化要求,要根據車輛的特點和智能化需求專門設計晶片,而不是買一個标準的通用的晶片。

當然,搞晶片研發絕非易事,年初OPPO宣布放棄造芯項目,數千人的研發團隊,數百億資金投入,最終化為烏有,也屬實可惜。是以,能走出自研晶片這一步,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和格局的。

我們都隻知道,汽車的工作環境多變,例如冬季冷車時,外界的溫度可能是零下20-30度,而工作一段時間後,發動機周邊的溫度可能要達到上百度以上,是以汽車晶片必須有能力在這樣跨度下工作。另外,還需要經得起長時間的震動,還需要皮實耐用,跟随汽車長時間工作,甚至是整個汽車壽命周期都不更換。

那麼,上面這些隻是外部客觀條件,汽車晶片還要滿足車機系統等各種計算的需求。總之,汽車晶片的開發并不容易。

好消息是,通過努力,吉利旗下芯擎科技自研的中國第一顆 7nm車規級 SOC 晶片龍鷹一号橫空出世了。龍鷹一号內建了87層電路、88億顆半導體,内置8個CPU,加上14個GPU(的晶片,NPU算力 16TOPS,GPU 算力1800G,性能可比肩國際一線産品。

吉利自研首款國産7nm車規級晶片龍鷹一号,成功打破卡脖子難題

例如,搭載着雙龍鷹一号的領克08車機系統,其整體綜合算力是主流車規晶片高通8155的兩倍,但是成本更低。并且,在2023年新能源車車機流暢榜中,領克08 EM-P成功拿下第一名,可見其實力。

吉利自研首款國産7nm車規級晶片龍鷹一号,成功打破卡脖子難題

截止到目前,龍鷹一号已經成功在多家主流車廠定點超過20款主力車型。并且,預計2024年,龍鷹一号出貨量或将達到百萬片量級。要注意到,過往很多技術突破都隻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而龍鷹一号能夠實作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才是更振奮人心的。

吉利自研首款國産7nm車規級晶片龍鷹一号,成功打破卡脖子難題

那麼,在汽車晶片的代工問題上,有風險嗎?不敢說一點沒有,但問題不大。

一方面,汽車晶片不受空間限制,是以無需采用極緻的工藝制程,例如5nm、4nm,是以在代工收到限制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9000S的大規模量産,已經表明國産半導體産業鍊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下一步是穩定産能、提升産能,然後再進行複制,最終實作國産高端半導體産業鍊的全面釋放。到了那個時候,别說國産7nm了,即便是未來的龍鷹二号、三号,即便是采用5nm、4nm工藝,都将不在話下,實作規模化量産。以便給車輛提供更強大的算力支撐,給使用者更好的用車體驗。我想這一天,一定不遠了。

面對當下全球半導體的市場環境,單純依靠國外晶片顯然無法做到100%的穩妥,唯有實作自主可控的車規級晶片才行。好在我們有了吉利這樣的大廠,早早的在汽車晶片領域做了布局,并取得了國産車規級晶片的技術突破。此舉将有力的支撐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持續發展和進步,更好的保持領先優勢。是以,這裡必須地給吉利點個贊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