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痔瘡還是腸癌,怎麼厘清?5類人反複便血要特别注意!

作者:醫然為你

在我的診療生涯中,便血這個症狀頻繁出現在門診中,而患者對此往往感到極度焦慮。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性曾因反複便血來找我咨詢,他的臉色蒼白,神情緊張,擔心自己患了腸癌。經過詳細檢查和詢問病史,我發現他有長時間的便秘曆史和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這些資訊對最終的診斷至關重要。

便血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症狀,但它的原因卻多種多樣,從簡單的痔瘡到嚴重的腸癌都可能導緻這一現象。很多患者在沒有詳細檢查的情況下很容易誤判自己的狀況,這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可能耽誤病情。是以,了解便血的具體類型、可能的原因和區分方法是每一個有此症狀的人都需要知道的。

這位患者最初自行購買了止血藥物,希望能夠解決問題,但便血情況并沒有改善。通過進一步的内鏡檢查群組織病理學檢查,我們排除了腸癌的可能,診斷為因痔瘡導緻的便血,并對症下藥,患者的症狀很快得到了控制。這個案例很好地說明了正确診斷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公衆對于某些症狀可能的誤解和恐慌。

是痔瘡還是腸癌,怎麼厘清?5類人反複便血要特别注意!

便血的基本知識與常見誤區

便血的定義及類型

便血指的是從肛門排出含有血液的糞便,這種症狀可能表現為鮮紅色血液塗抹在衛生紙上,或者混合在糞便中,甚至糞便呈黑色(暗示消化道上部出血)。便血通常被分類為:

明亮紅色血便(肛門附近或下消化道出血)

暗紅或黑色血便(上消化道出血)

常見原因

便血的原因衆多,包括但不限于:

痔瘡: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經曆長期便秘後。

腸炎: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

腸息肉或腸癌:惡性良性腫瘤生長在結腸或直腸中。

腸道感染:細菌或病毒感染,如沙門氏菌。

消化性潰瘍:主要影響上消化道,如胃潰瘍。

常見誤區

誤區一:所有便血都是痔瘡造成

許多人一見到便血就自我診斷為痔瘡,這是不準确的。雖然痔瘡是常見原因,但其他嚴重條件如腸癌不能被排除,特别是在沒有專業醫生診斷的情況下。

誤區二:便血不是緊急情況

便血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标志,如腸癌。如果伴有持續便血、體重急劇下降、暈厥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誤區三:黑便一定是消化道出血

黑便可能是由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但也可能是某些食物、補鐵劑或其他藥物的結果。判斷黑便的原因應結合其他症狀和醫生的診斷。

是痔瘡還是腸癌,怎麼厘清?5類人反複便血要特别注意!

痔瘡與腸癌的差別

1. 痔瘡

定義與原因

痔瘡 是血管結構在肛門和直腸區域的病态擴張,常由于便秘長期增加腹壓、坐立不當或是遺傳因素引起。

主要症狀

見血時通常為鮮紅色,常滴落在馬桶上或塗抹在衛生紙上。

可能伴有肛門區域疼痛或不适,尤其是排便時。

肛門可有異物感或脫出感。

診斷

主要通過肛門直腸檢查(肛鏡)進行,簡便且準确。

治療

包括生活方式的調整、使用止血和消炎藥物、熱療、橡膠帶結紮術等非手術方法,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2. 腸癌

定義與原因

腸癌 指的是從結腸或直腸的内膜生長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常由遺傳傾向、長期飲食習慣不良(如高紅肉低纖維)、年齡增長等因素共同作用。

主要症狀

便血通常伴随其他症狀如持續性腹痛、體重無故下降、便性改變(如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血便可能不是鮮紅,而是暗紅色或與糞便混合,情況更為嚴重。

可能有貧血的症狀出現。

診斷

依賴于結腸鏡檢查群組織病理學檢查,必要時使用影像學檢查(如CT掃描)輔助診斷。

治療

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惡性良性腫瘤、化療、放療等,視惡性良性腫瘤階段和位置而定。

區分要點

便血的顔色與形态:痔瘡多為鮮紅色血滴,腸癌則可能是混入糞便的暗色血便。

伴随症狀:痔瘡除便血外,可能有輕微疼痛或肛門不适;腸癌則可能表現為持續腹痛、體重減輕、貧血等更多系統性症狀。

診斷方式:兩者均可通過肛鏡或結腸鏡進行診斷,但腸癌需進一步通過組織活檢确認。

是痔瘡還是腸癌,怎麼厘清?5類人反複便血要特别注意!

五類高風險人群及其注意事項

1. 長期便秘者

風險說明:

長期便秘增加腹壓,頻繁用力排便可導緻痔瘡發生和惡化,同時也可能加劇腸道損傷,引起便血。

注意事項:

調整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素攝入,多吃水果、蔬菜。

保持适當的體力活動,促進腸道蠕動。

避免長時間坐着,定時起身活動。

若便秘問題持續,應及時就醫檢查,可能需要使用軟化糞便的藥物。

2. 有發炎性腸病史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

風險說明:

發炎性腸病本身會造成腸道發炎、潰瘍,容易引發便血。

注意事項:

遵醫囑用藥,定期複查,監控病情變化。

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酒精等。

關注身體其他症狀的變化,如腹痛強度、頻率的增加,及時報告醫生。

學習疾病自我管理知識,減少急性發作。

3. 腸癌家族史者

風險說明:

腸癌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家族中有腸癌病例的人群罹患腸癌的風險較高。

注意事項:

從40歲或更早開始進行定期的結腸鏡檢查。

關注和記錄排便習慣的任何改變(如便秘、腹瀉、便血)并及時就醫。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低脂肪、高纖維飲食。

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

是痔瘡還是腸癌,怎麼厘清?5類人反複便血要特别注意!

4. 肥胖者

風險說明:

肥胖增加腸道壓力,可能加劇痔瘡或促進腸癌的發展。

注意事項:

采取措施減重,改善總體健康狀況。

定期進行體育活動,改善腸道功能。

調整飲食習慣,多吃纖維,少吃脂肪和糖。

定期進行腸道健康檢查。

5. 年齡在50歲以上的成年人

風險說明:

随着年齡的增長,腸道疾病的風險增加,包括痔瘡和腸癌。

注意事項:

50歲開始進行定期的腸癌篩查,如無特殊風險因素,建議每10年做一次結腸鏡。

監控便血及其他腸道症狀如改變的排便習慣,特别是這些症狀如果是新出現的。

維持活躍的生活方式,保持适當的體重。

關注飲食健康,增加纖維攝入量,減少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入。

這些高風險人群應更加關注便血等症狀,并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定期的醫療檢查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顯著降低痔瘡和腸癌的風險。在出現便血時,及時的醫療診斷是關鍵,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導緻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