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門票兩毛錢到半年營收超千萬,一個雜技團的突圍

作者:隴南禮縣釋出

4月12日,四川遂甯射洪市文旅發展大會上,李仕奉捧着“射洪市2023年度文旅發展優秀企業”獎杯一臉燦爛,離他不足5公裡外一個訓練室裡,春苗雜技團的孩子汗濕衣襟。

燈光下,屬于夢想的光芒在微微閃耀,這不是李仕奉第一次代表雜技團領獎。這些年來,雜技團走南闖北漂洋過海,捧回一座又一座沉甸甸的獎杯,多次被評為“全國文化重點出口企業”,創彙數百萬美元。

聚光燈背後,雜技團的故事仍在繼續。時代瞬息萬變,面對雜技表演藝術轉型,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找到自身定位與價值,讓雜技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煥發新活力?當我們回歸雜技團本身,答案漸漸浮現。

從門票兩毛錢到半年營收超千萬,一個雜技團的突圍

從鄉間小道走出來的雜技團

時間回到1986年,四川遂甯射洪縣潼射鎮,一個隻有9個人的農家雜技團悄然成立,團長是李仕奉的爸爸李明柏。彼時李仕奉剛從資陽雜技團學藝歸來,21歲的他成為團隊台柱。

從門票兩毛錢到半年營收超千萬,一個雜技團的突圍

春苗雜技團位于射洪的訓練基地之一 伍勇攝

雜技團成立後的三個月,李明柏帶着大家辛苦訓練,準備了20多個節目,包括高車踢碗,對口含花、高台分梯、西洋燈塔等,準備一炮打響雜技團的名号。第一站選擇在當時射洪複興鎮的伏河鄉,這裡有一家電影院,能夠容納一千多人。

“事先給了20元錢的場地費,然後售票2毛一張,原以為大家會很喜歡,結果門票僅僅賣出去3.6元。”李仕奉回憶起當初那一幕,仍感沮喪。“不過我們仍然賣力演完所有節目,獲得了不少掌聲。”

第二次表演很成功,不過由于雜技團剛成立,節目不多,重複表演效果并不好,于是雜技團開始到處賣藝。從那時起,這個農家雜技團,從射洪出發,走遍巴山蜀水。

在對外演出的同時,雜技團積極參加各地比賽。1988年12月,雜技團在潼射鄉舉辦的文化調演中嶄露鋒芒,被鄉政府命名為潼射鄉雜技團。1989年10月,雜技團被原射洪縣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射洪縣農村雜技團。此時,李仕奉也正式從父親手裡接過雜技團,成為團長。

成為團長後,李仕奉把雜技團改名為春苗雜技團,寓意着生生不息之意。

從門票兩毛錢到半年營收超千萬,一個雜技團的突圍

1991年,雜技團在重慶潼南演出合影。

1991年4月,為适應文藝體制改革的需要,遂甯市政府向社會招标,選擇優秀劇團作為“遂甯市雜技團”,春苗雜技團以演出品質、服裝、燈光、音響等諸方面優勢一舉奪标,被市政府命名為“遂甯市雜技藝術團”。

從鄉間雜技團到被官方認證為專業團隊,這條路春苗雜技團僅僅走了5年。

從門票兩毛錢到半年營收超千萬,一個雜技團的突圍

雜技團開始“文化出口”

繼承雜技團之後,李仕奉沒有繼承父親的老一套。在他認知裡,雜技團一定要走到更大的舞台。

“父親比較喜歡傳統的東西,而我更喜歡推陳出新。”在節目的編排上,李仕奉喜歡融入現代元素,例如雜技與茶藝、戲曲、舞蹈等融合,在表現形式上,他還樂于運用聲、光、電等新技術。

被命名為“遂甯市雜技藝術團”以後,春苗雜技團也告别農村市場,逐漸走進城市表演。1994年2月,經過李仕奉争取,春苗雜技團與上海大世界娛樂中心簽訂了4月至6月的演出合同,共演出200多場,這個從遂甯走出來的雜技團,開始被更多人看見。

從門票兩毛錢到半年營收超千萬,一個雜技團的突圍

2013年,李仕奉在泰國演出。

出國表演的契機,出現在1988年。當年4月,春苗雜技團跟随四川内江雜技團在日本演出,受到日本觀衆歡迎。7月24日,春苗雜技團接受日本廣島縣總務總長的邀請,再一次東赴日本,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友好演出,奉獻了一大批“高、精、尖、險”為特色的優秀民間雜技節目。自此,春苗雜技團開始漂洋過海,搞起了“文化輸出”。

經過李仕奉的改革,春苗雜技團逐漸融入了川劇變臉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加入了魔術等元素,不再單獨依靠複雜而危險的動作吸引眼球。他們先後走進日本、法國、英國、南韓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在一次次表演中,春苗雜技團讓射洪雜技之花在世界舞台上盡情綻放。

除商業演出之外,春苗雜技團還曾受文化部(現文旅部)和四川省文化廳(現四川省文旅廳)指派,派出演員作為文化使者,攜川劇、雜技節目,在千裡達托貝哥、圭亞娜、蘇利南等國進行文化交流。

從門票兩毛錢到半年營收超千萬,一個雜技團的突圍

春苗雜技團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2011年至2020年間,春苗雜技團多次被國家五部委評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春苗雜技團的教育訓練基地的牆上,挂滿了媒體對春苗雜技團的采訪,每當有人來訪,李仕奉便會滿臉自豪地邀請客人參觀,介紹起每一篇報紙内容來,如數家珍。

從門票兩毛錢到半年營收超千萬,一個雜技團的突圍

春苗雜技團榮獲2023年度文化和旅遊工作先進集體

從門票兩毛錢到半年營收超千萬,一個雜技團的突圍

融入文化内涵與城市記憶

公開資料顯示,雜技是大陸最早試水海外商演的藝術之一,也是早年為中國創彙最多的藝術門類。20世紀80年代初期,伴随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雜技作為最早試水海外商演的藝術門類走出國門。

彼時,中國雜技以“技術至上”,屢屢受邀前往歐洲各國進行表演,在三大世界馬戲節等比賽中,中國雜技也可以稱為常勝将軍屢摘桂冠,依托“中國熱”在歐美國家興起,“中國雜技熱”也風靡國際市場。

但近十餘年來,由于國際雜技表演潮流開始注重創意與藝術感染力,中國雜技“重技術展示、輕藝術表演”的形式開始逐漸顯示出弊端。加之雜技演員教育訓練青黃不接,中國雜技人面臨新的思考。

“文化的形态發展越來越豐富,雜技要生存發展,既要堅持守正,又要不斷創新。”四川大學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蔡尚偉表示,雜技在保持傳統文化的純粹性的同時,還要符合現代閱聽人的審美需求、文化需求、體驗需求。

在中國雜技需要打破瓶頸的階段,2023年9月,春苗雜技團出國開始商業巡演,到2024年2月回國,在這半年的時間内,春苗雜技團營收超200萬美元。

這個成績如何做到?源于李仕奉是衆多思考者中的一員,更是敢于付諸實踐的人。李仕奉點開手機相冊,映入眼簾的全是平時表演片段,有三國元素的“三英戰呂布”,也有紅色元素的“十送紅軍”,春苗雜技團在他的帶領下,已經不僅限于雜技的技術表演,更是将衆多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雜技之中,形成一個個劇本,一個個完整的故事。

從門票兩毛錢到半年營收超千萬,一個雜技團的突圍

春苗雜技團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的表演新聞報道 伍勇攝

不僅如此,通過多年在海外演出積累的資源,李仕奉将國内熟識的各個雜技團串聯起來,雖然春苗雜技團僅有80多人,在需要雜技演員時,他通過網絡“借調”人員,解決了人手緊缺的情況。

“借過來一起出國演出的演員我們給工資,不僅解決了演員收入問題,也解決了各個雜技團各自為戰的問題,一舉兩得。”李仕奉告訴記者,如今雜技團尋找新鮮血液,也直接去各類藝校,大大縮短了演員培養的時間。

從演員培養到表現形式,李仕奉的改革有了不俗的成績。21歲開始走出遂甯的他,59歲回到了遂甯這片故土,即将踏入花甲之年,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決心為家鄉射洪創作一個雜技劇,目标人物是那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陳子昂。

“劇本初稿已經寫好了。”說着,李仕奉掏出手機打開聊天框,記者見到聊天頁面寫着:李團長,大型雜技馬戲《陳子昂奮命邊關》初稿已成。

來源:央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