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千年以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作者:中國青年雜志
三千年以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原載于《中國青年》雜志2024年第7期

三千年以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記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公衆服務部講解組文-本刊記者 宿雲燕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這片神秘的土地上,掩藏着數千年的秘密。黃金面具熠熠生輝,青銅人像莊嚴肅穆,通天神樹直指蒼穹,象牙微雕細膩入微。一群年輕的講解員用他們的熱情和智慧,為來訪者揭開一件件珍稀文物的面紗。作為古蜀文明的傳承者和傳播者,他們發揮自己的工作優勢,努力通過各種形式宣傳中華優秀曆史文化,傳播社會正能量,服務社會發展。2023年9月,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公衆服務部講解組榮獲第二十一屆“二星級全國青年文明号”稱号,他們已經連續兩屆獲譽全國青年文明号。三星堆博物館講解組成立于1997年10月,在職講解員54人,平均年齡26歲。近年來,三星堆博物館講解員為觀衆提供了3萬餘場次講解服務并成功接待了30餘位黨和國家上司人及外國元首,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譽。

三千年以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三星堆博物館公衆服務部講解組神秘的“吸引力”講解員的工作不僅是傳遞知識,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傳承。何俊岷是被三星堆“熱”吸引到博物館的年輕人,“在此之前,我作為四川省‘紅色講解員講百年黨史’活動的一名講解員,與三星堆有過接觸,對三星堆很感興趣,了解了一些與三星堆相關的知識”。2021年,三星堆新一輪考古發掘成果公布,差不多同一時期,何俊岷走上了三星堆講解員的工作崗位。

三千年以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何俊岷正在向遊客講解青銅面具何俊岷深知講解員的工作并非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他提出了“常講常新”和“因人施講”的理念。面對不同的遊客,他會根據他們的年齡、興趣和需求,調整自己的講解内容和方式。他說:“哪怕是同樣的内容,當面對不同的遊客時,我們的講解也會發生變化。”對于青少年群體,何俊岷更是用心良苦。他會将複雜的曆史知識用孩子們能夠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三星堆文化的魅力,比如他會将面積換算成青少年所了解的足球場大小。他說:“讓孩子們對曆史産生興趣,是我們講解員的重要使命。”“一場好的講解是雙向奔赴的,我們需要與遊客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何俊岷認為,講解員與遊客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是以,他會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遊客對文物的熟悉程度,然後根據他們的反應和回報,進行深入的解說。作為講解員,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方法和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幽默調侃或許能短暫地吸引聽衆,但從長遠來看,缺乏深度和内涵的講解方式,難以讓聽衆真正了解和領悟文物的價值。”何俊岷說。講解員的工作遠非簡單的資訊傳遞。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情感的溝通者和價值觀的傳遞者。他們通過自己的講解,将文物的故事、情感和智慧傳達給聽衆,讓聽衆在了解文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這種情感的交流和價值的傳遞,是機器所無法替代的,也是講解員工作的獨特魅力所在。這兩年,何俊岷驚奇地發現,來三星堆博物館參觀的孩子們的知識積累量和對博物館的好奇心超乎想象。“在他們身上我也看到了年輕一代越來越濃厚的文化自信,這讓我更加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古蜀文明傳播者的責任。”何俊岷說。“文化自信背後站着的是整個文明體系。”何俊岷如是說。同樣是被這些謎團深深吸引,與何俊岷同期來到博物館工作的年輕人還有趙宇霆。3年的時間裡,他從一個初出茅廬的講解員,已經成長為深受大衆喜愛的文化傳播者。剛到三星堆博物館時,趙宇霆完成一天的工作後常因勞累沾枕即眠,甚至無暇顧及晚飯。每當他看到前輩們從容專業的講解時,心中便湧起一股追逐榜樣的熱情。他說:“講解員不僅是文化的傳播者,更是文明的傳承者。講解員通過講解,讓更多人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蜀國的曆史韻味。”

三千年以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趙宇霆(左一)向遊客介紹三星堆博物館每當回憶起第一次講解的狀态時,趙宇霆總會想起當時既興奮又緊張的那種感覺。有同學曾專程前來三星堆博物館參觀,聽完趙宇霆的講解後他們感歎道:“講解過程中,你仿佛在發光。”這句話給予他極大的信心,也讓他更加堅定地走上了文化傳播的道路。“講解員是連接配接社會大衆與文化的紐帶。”趙宇霆說。講解員不僅要講好中國故事,更要将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給更多人。他們的工作,是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文明悠久的曆史和文化的魅力。趙宇霆說:“青年一代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中扮演着關鍵角色,我們不僅應該繼承傳統文化寶藏,還應該在新時代背景下賦予其新的生命與活力。文化自信的形成與傳播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廣泛參與。”為了培養“講解能手”,講好新時代三星堆故事,尤其是針對三星堆新一輪考古重大發現,三星堆博物館不斷加強志願服務技能教育訓練,除了對講解志願者進行禮儀、語言藝術運用方面的教育訓練,還定期邀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校的專家教授以及參與三星堆考古發掘工作的專家,對講解志願者進行業務教育訓練,引導他們從三星堆曆史文化積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在志願服務中書寫新時代青春答卷。三千年後的“蜀道難”“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這句詩揭示了古蜀國曆史的深邃與神秘,同時也反映了今人對這一古老文明的探尋和疑問。三星堆遺址作為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古蜀文化遺址,其獨特的文物和豐富的文化内涵為世界所矚目。然而,正因為三星堆文明缺乏文字記載,許多文物在考古學界也是前所未見,這确實為講解員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講解員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出色的溝通能力和創新思維,以應對觀衆可能提出的各種疑問和好奇。在面對“千年之問”時,講解員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三星堆文明的曆史、文化和社會背景,同時結合考古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觀衆提供準确、生動的講解。鄭嬌,這位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的雙語講解員,在三星堆博物館的崗位上默默耕耘了八年。作為雙語講解員,她面對的不僅是講解工作的挑戰,更有跨文化交流的複雜性。每個國家的宗教文化、曆史背景都各不相同,對于“神”的了解,對于祭祀、巫師等概念的诠釋,都存在着巨大的差異。“比如我們對樹的崇拜可能是覺得它可以通天通神的,但是對于西方而言,他們叫生命樹或者宇宙樹,代表着生命力的旺盛”,這使得鄭嬌在傳遞三星堆文化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去了解和适應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

三千年以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鄭嬌作為雙語講解員,鄭嬌面臨的壓力還來自語言的運用。她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另一門語言能力,包括語音語調、詞彙量,以及在與外國人溝通時積累更多的文化知識。她深知,對于外國人的幽默和豁達,如果自己對他們的文化不夠了解,就很難真正融入他們的交流,也無法準确地傳達三星堆文化的魅力。然而,鄭嬌并沒有被這些壓力所打倒。相反,她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和實踐,逐漸樹立了文化自信。在與外國人的交流中,她發現有些外國人甚至會用中文與她交流。鄭嬌堅信,隻要用心講解,就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三星堆文化。這些年輕的講解員們,每天面對着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他們不僅要有豐富的曆史知識,還要有出色的講解技巧。他們深入研究三星堆文化的每一個細節,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将那些古老的故事和傳說娓娓道來。在他們的講述中,三星堆的文物仿佛活了起來,那些遙遠的歲月也變得觸手可及。獲得青年文明号的殊榮,對這些年輕的講解員們來說,既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鞭策。他們表示,将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準,為更多的遊客帶來更好的參觀體驗。同時,他們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三星堆文化,讓這份千年的文明得以傳承和發揚。

購買連結

三千年以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監制:皮鈞

終審:陳敏審校:劉曉 劉博文編輯:tama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