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墓主人是誰、發掘有何意義...... 八問“武王墩”

作者:上遊新聞

武王墩墓一直備受關注,自4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釋出“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以來,這座目前考古發掘的楚國最高等級墓葬得到多方聚焦。那麼,武王墩墓發掘進度如何?墓主人究竟是誰?武王墩墓神秘面紗下究竟藏着哪些秘密?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一問:

考古發掘工作有何成果?

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号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生活用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其中漆木器數量、種類都是空前的。北Ⅱ室出土的浮雕漆木構件,推測可能是編鐘或者其他器物兩邊的立柱。在西Ⅱ室出土的人形墓俑形态分為兩大類,立俑和坐俑。俑通常和歌舞表演相關,專家推測,西室可能涉及墓主人樂隊。目前已經出土了200件以上墓俑,數量非常大。東Ⅰ室的一件鼎,出土時還帶着蓋子,裡面有一些内容物,可能是當時烹煮的殘留物,目前,考古人員正在取樣進行檢測。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栗子、甜瓜籽等果品,由于腐化、炭化等原因,漿果隻殘留下梅核、甜瓜籽等,幹果則有栗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逐層發掘時,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層竹席,以竹席為界,上面是填土,下面是椁室。經初步測量,竹席面積超過200平方米,編織工藝跟資料上楚國竹席的編織方式類似,都是人字紋,這是目前已知面積最大的古代竹席。截至目前,考古隊員共提取竹席78條,每條寬度約45厘米,最長約7.5米。

墓主人是誰、發掘有何意義...... 八問“武王墩”

二問:

考古發掘工作中用到了哪些技術?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武王墩考古項目文物保護負責人張治國介紹,目前建設了武王墩考古綜合管理平台,實作考古資料數字化記錄、管理,廣泛采用地理資訊系統、三維掃描等技術等。

在探測武王墩一号墓的椁室布局時,就用了高密度電阻率;專家将薄荷醇臨時固型技術成功應用于武王墩一号墓的潮濕環境,完成了目前面積最大的古代竹席提取工作;專家們通過紅外成像技術提取椁蓋闆上的墨書文字上千個,揭示了重要的墓葬營造資訊;他們對400餘根椁蓋闆木材采取科學的抑菌防黴和保濕處理,使椁蓋闆得到安全穩定的保護;并用低氧考古實驗室為大量有機質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穩定臨時儲存場所;對武王墩一号墓填土中的木炭及竹席和椁蓋闆木材進行碳十四年代測定,為深入研究墓葬營造問題提供了科學資料;對椁室蓋闆用材進行樹種鑒定,為墓葬營造形制和相關對比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張研究員介紹,随着考古發掘的持續深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将在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研究、保護、利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使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價值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現出來。

墓主人是誰、發掘有何意義...... 八問“武王墩”

三問:

為什麼叫武王墩?

武王墩僅僅是一個地名,是流傳下來的稱呼。有人猜可能是當年的守陵之人稱墓主為吾王,久而久之或許變成了武王,也可能是負刍五年,楚國被秦所滅,以“五”字紀念,進而傳為“武”。當然,這些僅僅是民間的猜測,目前尚未有實證。

四問:

武王墩墓主究竟是誰?

壽春作為楚國最後一座都城,曆經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負刍四王。楚哀王即位不久就被殺,末代楚王負刍被秦王俘虜,是以,此二王被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較小。楚幽王墓已探明位于今淮南市謝家集區雙廟村,排除法隻剩下楚幽王的父親——楚考烈王了。不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武王墩考古項目負責人宮希成表示,“從現在的發掘程序來說,離我們能夠全面了解裡面的内容還差得很遠,現在時間和精力主要集中在能夠安全地把現場的文物資料記錄下來。這個墓主人具體是哪一位,我們現在還沒有拿到證據。”

墓主人是誰、發掘有何意義...... 八問“武王墩”

五問:

楚考烈王是何許人?

楚考烈王(公元前290年-公元前238年),芈姓,熊氏,名元,熊元是楚頃襄王的太子。公元前272年,前往秦國做質子。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危,熊元在黃歇的幫助下逃歸楚國,繼承王位,是為楚考烈王。為報答黃歇,楚考烈王即位後以黃歇為令尹,賜淮北地十二縣,号春申君。公元前241年,楚為縱長、與諸侯共伐秦,無功而回,遷都壽春。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在壽春去世,共在位25年。成語“毛遂自薦”也和楚考烈王有關——毛遂随趙國平原君出使楚國,面見的就是楚考烈王。

六問:

如何确認武王墩墓是最高等級楚墓?

一是規模大。武王墩主墓(一号墓)外圍設有獨立陵園。陵園平面近方形,面積近150萬平方米。陵園内發現有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遺迹。其中,車馬坑是已發掘探明楚墓車馬坑中最長的一座。武王墩主墓(一号墓)為一座大型“甲字形”豎穴土坑墓。封土堆整體呈覆鬥狀,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墓坑近正方形,邊長約50米,墓坑東側有長約42米的斜坡墓道。這在目前發掘的楚墓中也是最大的。

二是分室多。現場可見,墓坑底部呈方形,邊長約22米,中心用巨大枋木構築椁室。椁室平面整體呈“亞”字形,中心為棺室,四周各有一個邊室,邊室内部又以枋木構築牆體一分為二。整個椁室被分隔為九室,為目前所見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

三是文物精。“已提取的文物中,漆木器數量、種類空前。主墓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鑄客大鼎)。”宮希成說。

墓主人是誰、發掘有何意義...... 八問“武王墩”

七問:

楚國的墓為什麼在安徽?

一提到楚國,大家就會想到“荊楚大地”,而武王墩墓為何在“江淮地區”?據了解,楚國是一個存在于大陸長江中下遊的古國,有着不同于中原的獨特文化傳統。楚國早在商朝就已經存在;西周時,楚國自立為王,成為周朝的勁敵;春秋時更是稱霸中原的霸主;到戰國時代,由于吳起變法半途而廢,楚國逐漸衰落。

公元前279年,秦軍在白起的率領下攻入了楚國的核心區域——江漢平原,楚國實力大損,不得不一再向東遷都。公元前241年,“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楚國春申君黃歇組織了戰國史上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卻以失敗告終。由于害怕秦國報複,楚考烈王将都城遷到了淮南壽春,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武王墩墓正是建都壽春時期的王室墓地。前223年,秦軍攻破壽春,俘虜了末代楚王負刍,結束了800多年的楚國曆史,楚國的“餘晖”也就落在了壽春。

八問:

考古發掘武王墩墓的意義何在?

楚國是當時最發達、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最早産生縣制,對大一統産生深遠影響。墓主生活在中國正式建立大一統國家的“前夜”,為研究周、秦、楚、漢曆史演變和秦漢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及文化形成,提供了系統性的科學考古資料。

此外,楚人有着極為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們信仰巫鬼、喜好祭祀、歌舞、飲酒。楚人極富藝術細胞,楚地出土的青銅器、漆器、帛畫、竹簡書法,都有着迥異于中原的藝術特色。由于西漢的建立者是楚人,楚文化得到了繼承和發揚,成為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武王墩楚墓出土的文物和文字資料,必将重新整理人們對楚文化的認識。

據宮希成研究員介紹,“主墓規模巨大、結構複雜、内涵豐富,為研究楚國高等級陵墓制度和陵園設計規劃、埋葬習俗等問題提供了執行個體。武王墩墓的墓葬形制、營建工藝、出土文物代表楚文化最高成就,較全面地反映出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社會圖景。已發現的各類重要迹象,重新整理學界認識,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上遊新聞綜合自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民網、央視新聞、安徽博物館微信公衆号等

墓主人是誰、發掘有何意義...... 八問“武王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