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參加自考那些年

作者:北青熱點
參加自考那些年

◎陳玉明(媒體人)

每個自考出身的人,都有一本血淚史。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始于1981年。每年4月和10月考兩次,每門課一年考一次。每通過一門發一張單科成績單。湊夠10張單科成績單,換一本專科畢業證;還可以接着再考大學。

中文專業的考試機關是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專業是中國人民大學。其他專業的情況,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國中畢業後1978年考中專,學的是鐵路。工作後再想考大學,一是必須專業對口,二是需要機關同意。可我一參加工作就打算改行了,如果再去考鐵道學院,豈不是越陷越深?

國家自學考試制度的推出,為像我這樣的人開辟了一條新的希望之路。1982年在房山石樓信号工區時,我就知道了自學考試這件事。1983年調到豐台電務段機關後,了解到政工室有兩個人已經在考了,在分局黨校工作的天津鐵路同學尚志英,更是通過了好幾門課程。于是,以老尚同學為榜樣,我很快加入到自學考試的行列中。當時有一份《北京自學考試報》(今《北京考試報》),我自費訂閱了好多年。

在豐台區工農教育辦公室(後稱自學考試辦公室)報名後,1984年4月我第一次參加考試,考的是中文專業的國文和哲學兩門課,也是各專業的兩門通用課程。一個多月後,成績出來,國文65,哲學51。不悲不喜。後來我才領悟到,我這第一次考試的成績非常具有暗示性:即使通過了也就是六七十分,同時要做好一半考試不及格的心理準備。在當時全國聯考錄取率僅20%左右(1983年23%)的形勢下,自學考試的通過難度可想而知。

轉眼兩年過去,無數付出換來幾度悲喜。1986年6月8日,星期天。上午獨自在辦公室看書學習,中午下樓推着車要去街上吃飯,見守衛室窗台上擺着幾個相同的牛皮紙信封,從那熟悉的信封,我知道是4月份的自學考試成績下來了。此時我已認證中文專業專科階段10門課程的7門。我想:這次要是3門全及格了,我不會特别的喜;倘若是有1門不及格,我也許會哭。

信封打開的一刹那,沒有發現個“5”,心裡便是一動;第二眼才定睛看:文學概論67,中國革命史7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61!我使勁捶了兩下玻璃闆,表達我内心的興奮。平靜下來又下樓騎車去橋北的豐春樓吃飯。本打算有散的(啤酒)就喝點,沒有就隻吃餃子,可還是要了瓶啤酒。想到今天是個不尋常的日子,就又加了一瓶。兩瓶啤酒下肚,悄悄把腰帶松開一格。從二樓下來時,已帶着些醉意……我想把這份快樂第一個分享給“同桌的你”,已不能再分享令我的快樂打了個折扣。

1986年7月15日,我在總政禮堂參加北京市第六期自學考試畢業典禮,并在大會開始前領到了蓋有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和北京師範大學兩枚公章的畢業證書。前一天的7月14日,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首次學士學位頒發證書儀式,有20人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習仲勳出席并講話。當然我是沒有資格去參加的。

按照北京鐵路分局有關政策,對通過自學取得大專以上學曆的職工予以獎勵。我是豐台電務段獲此獎勵的第一人。1986年年底,分局的300元自學成才獎金發到了段裡;電務段政策配套也獎勵50元。填好兩張申請表找主管副段長王佩文簽字時,他脫口說了三個字:不容易!我沒搭話。元旦之後一上班,騎車到四處(商店)買了4斤油芯巧克力糖還有35包多味瓜子,分送到機關各部室作為得獎的請客;一共花了21塊多錢。當時我的工資是每月61塊錢。

在中文還沒畢業時我就同時學習新聞課程了,因為産生了去報社工作的念頭。經過分析,中文專業的10門課通過後,再考6門即可通過新聞專業(4門重疊);通過中文大學和新聞專科後,再考4門即是新聞大學。我把最終目标鎖定在中文和新聞雙學士。那時候,雙學士這個詞對我充滿了誘惑力。

可幾年的自學和考試,精神上已經快承受不住了。大學階段的課程難度也明顯加大。由于閱讀量不夠,外國文學考了三次都沒通過。而且看小說我記不住外國人名。那些長長的外國名字,靠自學完全憑視覺記憶,與在課堂上從老師口中聽到,有很大的差異。

大學課程的報名和考試不在豐台要去宣武區,考試地點是宣武區牛街北京市回民學校。1987年10月25日是個星期天,上午從豐台騎車去宣武第二次考外國文學。卷子發下來,一看題目尤其是最後的作品分析大題,又沒有什麼把握,半小時後就交了卷。

五味雜陳中忽然覺得:陳玉明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學習而是生活!離開學校時,我的内心猶如一隻迷途的羔羊發現了回家的方向,心裡暗道:再見了,我的考場!身着女朋友剛送的一件黑色寬袖蝙蝠衫,騎行如風,回到豐台在火車站前的浴池洗了個澡。聽到大喇叭裡在講話,問賣澡票的師傅,才知道那天是十三大召開的日子。

下午的語言學概論也沒去考。坐火車進城,去王府井轉了一圈,回來時在北京站二層書亭買了本叔本華的《生存空虛說》。書裡一些關于“思考與讀書”的話,對我頗有啟發,比如:“一天到晚沉浸于書中的人,他的精神的彈力便要消失殆盡了。”

半年之後,我還是回到了考場,主攻新聞專業。到1989年10月拿到新聞專科畢業證書時,我已調到豐台區人大常委會做了半年多秘書。從1984年4月到1990年10月,六年半裡我累計報名參加自學考試33次,一共通過了21門課程。

漫長的自考之旅最後止步于1990年年底北京青年報社的大門對我敞開之後。當1991年4月又一個考試季來臨的時候,我正興緻勃勃地在朝陽門國小半地下的北京青年報社改着稿子當文字編輯,早把自學考試的事抛在了腦後。

有幾門大學階段的單科證書,包括考了96分的新聞攝影,最終也沒能派上用場。這些已經泛黃的證書,作為青春歲月的一段記憶和見證,現在都成了我敝帚自珍的收藏品。

補記。2006年4月,我有幸從《第一财經日報》得到一個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今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在職攻讀EMBA的機會。天津畢業25年後重返校園和課堂,于我沒有任何違和感。課後讨論完成小組作業,民企老闆負責買單,國企高管指指點點,我這個來自媒體的人士承擔了一般由外企中層負責的把作業落實到紙面。這對于我,駕輕就熟,隻是花點時間而已。2024.3.14

供圖/陳玉明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