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讓孩子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孩子學會愛。

父母注重愛的教育,才能引領孩子更好地成長。

作者 | Seven

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分享過一個真實案例:

有一對困惑不已的父母來咨詢。

他們有個兒子叫小傑,上國小四年級。

這對父母特别注重兒子的學業成績,是以給小傑報名參加了各種興趣班和課程。

平常,小傑的業餘生活被安排得滿滿當當,鋼琴、畫畫、足球,甚至還參加了奧數、程式設計...

盡管小傑的成績非常優秀,其他方面卻乏善可陳。

他對熱心幫助過他的同學漠不關心,在班上幾乎沒有任何朋友;

他對老師的付出視而不見,哪怕老師為他講題講到口幹舌燥,他也沒有說過一聲感謝;

哪怕在他生日,父母為他精心準備了一份大禮時,也隻是皺着眉頭說:“這個顔色我不喜歡,我不要。”

為此,小傑的父母特别苦惱:

明明自己格外重視孩子的教育,為什麼到頭來,還是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其實,在我們身邊,像小傑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數。

他們明明成績優異,卻異常冷漠,不懂共情,不懂愛,也不懂感恩。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想起之前看到一位部落客分享的自己真實成長經曆:

小時候,她的父母之間經常因為一些瑣事而争鬥不休,還動不動把怒火轉移到她身上。

不僅如此,父母還特别專制,不許她把自己的房間門關上,也不許她和朋友出去逛街。

一旦她成績下降,就是一頓指責:“我和你爸累死累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對得起誰?”

後來她大學考到了一個千裡之外的城市,畢業之後便在當地工作定居,平常幾乎不與父母聯系,幾年也不回家看父母一次。

她的媽媽特别委屈:“為了你我恨不得傾盡所有,可到頭來卻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她眼裡,是父母在她幼小的童年時期,親手埋下了冷漠疏離的種子。

著名作家王朔曾在《緻女兒書》裡寫道:

我不記得我愛過我的父母;

小的時候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就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

再後來,躲着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是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

在他很小的時候,最需要父母陪伴和愛的時候,他的父母把他送進幼稚園,幾乎缺席了他整個童年。

平常父母工作非常忙,尤其是母親,整日在醫院裡忙活,對他不聞不問。

初二的時候,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王朔故意逃課,等來的卻是媽媽的一巴掌:

“小小年紀不學好,你怎麼敢逃課。”

畢業後,他辭職寫作,更沒有得到父母的一絲了解和尊重,還被指責“你真是太任性了!”

從小到大,他隻感到無盡的痛苦與壓抑,從未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也是以,他與父母的關系格外冷漠,長大後隻想遠離這個家庭。

如果孩子在一個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每天家裡都充斥着争吵指責,充滿冷漠與控制,孩子的内心隻會在黑暗中不斷被吞噬、變冷、變硬。

他怎麼會變得富足溫暖,又怎麼能學會感恩?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作家林清玄曾經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他國小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看見爸爸滿頭大汗從外地回來,手裡提着一個用草繩綁着的全新的鐵鍋。

他一面走,一面召集大家:“快來吃肉羹,這是爸爸吃過的最好吃的肉羹。”

原來,爸爸發現那家肉羹非常美味,他很想讓家人嘗嘗,他說:

“但願我的妻兒也可以吃到這麼美味的肉羹呀!”

在那個時代,外帶飯菜是件很困難的事,爸爸專門買了一個鐵鍋,并向店家要了一條草繩,買了滿滿一鍋肉羹,用草繩綁好,一路颠簸,千辛萬苦才把肉羹帶回家。

一家人圍坐一起,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嘗那長途跋涉、飽含着愛的肉羹。内心滿滿的幸福。

林清玄不禁感歎道:

“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達愛的人,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為感情的表達。”

在父母豐盈的愛的滋養下,他長成了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幼年時期盡管生活清貧,但他從未埋怨過父母,反而時常感激父母的辛苦付出與饋贈;

長大之後,哪怕離家千裡,每次想到父母,心裡總有洶湧熱潮在滾動。

孩子永遠無法學會感恩,除非他的周圍彌漫着愛。

因為感恩從來不是父母教導,或者簡單的教育能生成的,而是孩子得到過愛,得到滋養,發自内心産生出來的一種情感。

一個感受不到愛的人,也不可能會發自内心地感恩。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錢鐘書和楊绛的女兒錢瑗,從小就是一個特别會照顧人、體貼人的孩子。

楊绛曾在散文集《我們仨》中寫道:

“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

即使工作再忙,錢瑗總會趕回家,為睡眠淺的媽媽縫制睡衣,為愛吃糖的爸爸剝好糖紙。

在父親出差離家時,因為知道媽媽怕摸貓屎,她就一個人在雪地裡,用嬌嫩的手指把白雪覆寫下的貓屎摳除幹淨。

十歲時,錢瑗首次回到錢家老宅。

其他孩子都在院子裡玩耍,唯獨錢瑗貼心地陪伴在祖父身邊,一會幫祖父掖掖被子,一會又在一旁乖巧地看書。

錢瑗之是以如此貼心、懂得感恩,其實正是源于從小父母愛的滋養。

剛出生時,有人嫌她不漂亮,可父親錢鐘書卻像捧個寶貝似的,逢人炫耀:“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

長大後,錢瑗身體一直虛弱,家中不少長輩親戚勸告錢楊夫婦:“趁着年輕,再生一個。”

可錢鐘書卻堅決不肯,還對妻子認真地說:“假如我們再生一個,說不定比阿瑗好,我們就會更喜歡那個孩子了,又怎麼對得起阿瑗呢?”

他隻要有空,就陪女兒玩各種稀奇古怪的遊戲,用墨筆在女兒錢瑗臉上畫胡子,在肚皮上畫鬼臉,給了她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而且,在錢瑗的記憶中,父母從來沒有吵過架,一直相敬如賓,恩愛如初。

她曾感慨地說:

“我特别感激爸爸媽媽,因為你們相親相愛、琴瑟和鳴,是以我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孩子。”

每一個懂得愛與感恩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這會在他的内心世界打下明亮的底色,讓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也更願意把愛分享給周圍的人。

被愛滋養長大的孩子,内心才會溫暖如春,萌生出一顆顆感恩的種子。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俞敏洪曾在一次演講中說道:

“我現在帶着母親一起生活,隻要孩子在場,我都會喂母親吃飯,給她洗腳,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感恩父母是最重要的事情。”

比起感恩教育,中國最缺的其實是愛的教育。

父母隻有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孩子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愛與感恩。

郭德綱曾表示,自己特别尊敬父親,每當提起父親,他都會特别自豪。

父親80歲大壽時,他還專門發了微網誌為他慶祝。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在父親的感染下,郭麒麟成了娛樂圈出名的孝子。

他總是時時刻刻念着父親的好,出門不忘給父親捎禮物。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他會心疼父親的辛苦,主動給他捶背。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其實,孩子不是天生就會夫妻、為别人主動付出的。

想讓孩子學會感恩,不僅要給孩子足夠的愛,更要以身作則,教會孩子如何去夫妻。

就像開頭那對父母,在家庭教育指導師的指點下,決心改變自己。

他們減少了小傑的課外興趣班,不再一味督促他學習,而是給他更多的陪伴,一起去爬山、去郊遊、去逛街看電影。

每到節假日,一家人總會為彼此制作手工禮物,以此來表達感激之情。

平常周末,小傑的父母也總會買了一堆菜和水果,帶着他去看望爺爺奶奶,陪着他們一起聊天,為他們捶背按摩。

随着時間的推移,小傑開始慢慢地改變,不再總是一副冷酷無情的樣子。

他開始感受到别人的好意,并學會用語言和行動來表達感謝。

有天晚上,小傑覺得爸爸炒的辣醬特别好吃,便決定要帶到學校和同學們分享。

第二天放學,小傑眉飛色舞地講述着把辣醬分給同學的經過,笑容格外燦爛。

小傑的媽媽說,看着兒子的笑臉,心裡特别感動,能真真切切地從他發自内心的笑容裡感受到他的快樂。

讓孩子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孩子學會愛。

在愛的氛圍裡浸泡的孩子,自然懂得愛他人,感恩他人的付出。

感恩無法被教育出來,除非家裡彌漫着愛

有句話說得好:徜徉在花香裡的人,便會覺得風是溫柔的;沐浴在陽光裡的人,便會覺得天空是溫暖的。

在愛裡長大的孩子,才能自信、溫柔,就算前方荊棘遍布、山海阻路,也能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愛裡長大的孩子,才能懂得感恩,因感恩而知足,因知足而快樂,因快樂而幸福。

點個贊吧,願我們都能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在愛裡,向陽而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