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金飯圈兒的底褲終于被扯掉了

作者:水木社
基金飯圈兒的底褲終于被扯掉了

你就說這矛鋒不鋒利吧。

基金飯圈兒的底褲終于被扯掉了

前兩天,因為一份開庭公告,昔日的頂流基金經理蔡嵩松,又享受了一次“頂流”待遇。

公告裡說,蔡經理案涉行賄受賄,但具體因何輸送利益,涉案金額多大,有沒有坑害散戶基民,還有待進一步披露詳情。

不過有媒體在報道裡提到,蔡經理可能是收了好處,配合買賣股票,幫人做僞市值管理。

要是消息屬實,那這位頂流幹的事,就是大夥兒最恨的“擡轎子”“兩頭吃”:

一邊侵害基民的利益,一邊割股民的韭菜。

沒買過基金的朋友可能不熟悉,這位蔡經理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中科院計算所晶片專業碩博,跨界進入金融圈,出道即巅峰。

2019年大洋兩岸科技戰一觸即發,半導體行業成了勝負關鍵手,因為all in晶片行業,蔡經理當年收益幾近翻倍。

當時春風得意的蔡經理有句話非常出圈兒,說要“做科技股最鋒利的矛”。

現在大夥兒看到新聞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矛不是沖着對手,是往咱們基民心窩裡猛刺:

你就說這矛鋒不鋒利吧。

在咱們這裡,基民朋友們賺錢時搶着膜拜,虧錢時摔鍋砸盆,捧是真捧,罵也是真罵。

基金飯圈兒的底褲終于被扯掉了

饒是“頂流”,蔡嵩松也曾求人嘴下留情,希望大家别賺了錢叫他蔡總,虧了錢叫他菜狗。

現在好了,大夥兒既不叫他蔡總,也不叫他菜狗,快要叫他嫌疑人蔡某了。

看着新聞裡那些諱莫如深的内幕交易,再看看自己當年買基金虧掉的收益,這下基民是真的分不清:

蔡經理到底是真菜還是假菜了。
基金飯圈兒的底褲終于被扯掉了

蔡經理封神登頂,其實和2019年-2020年間,基金圈裡風靡一時的造星運動脫不開關系。

當時得益于市場行情上行,基金公司的整體業績相當靓麗,宣傳材料也拿得出手。

趁着市場烈火烹油,立人設、造明星、吸資金、發産品、擴規模,就跟搶種搶收一個道理。

當時逛基金論壇,就跟走進水泊梁山聚義廳裡一樣,每個基金經理的名字前都得有個诨名。

普通點的叫個男神女神、一哥一姐;玩兒賽道股的叫“消費神童”“半導體獵手”“新能源超人”。

路子野的封了一堆長老、魔頭、教主、大将軍;組團出道的就叫左右護法、三劍客、四天王、五散人。

還有風大不怕閃舌頭的,給自家基金經理炒出了個名号叫:

國民基金經理。

斯基覺得,頂着這個名号的基金經理,心理壓力比業績壓力還要大。

原本就上班幫人理财,領點管理費,這個帽子一戴,業績稍有點差池:

就成了要向國民謝罪的人。

基金公司熱衷這麼幹,主要是大量年輕基民,真的像追星一樣熱捧基金經理。

基金飯圈兒的底褲終于被扯掉了

當年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千億基金經理”張坤,在社交媒體上有自己的超話、後援會和應援活動。

他管理的産品每次上漲,都是一次微網誌熱搜級别的“粉圈”狂歡。當時粉絲打出的口号是:

虛假的iKun,你給哥哥花錢;真正的iKun,哥哥給你賺錢。

2021年的時候,網上流傳一份基金經理名單,說是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組,打算湊一批基金經理錄綜藝。

有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怎麼就不能有叱咤風雲的基佬?

最騷的是,有媒體按着名單去跟基金公司求證,證明這個綜藝邀請确有其事,不過公司思慮再三後拒絕掉了。

饒是如此,也很快招來中基協專門發文敲打,要求嚴禁娛樂化,别總想着讓基金經理“逐夢演藝圈”。

在咱們這裡,金融有時候就是有一種該死的迷幻感。

要說他們重視投資者教育吧,他們會覺得“基金經理+唱歌跳舞”有搞頭,像造愛豆一樣包裝基金經理。

要說他們不重視投資者教育吧,他們真的在試着躬身入局,指望那些看綜藝的、刷短視訊的:

認真了解嚴肅的金融知識、投資邏輯。
基金飯圈兒的底褲終于被扯掉了

基金圈裡的造星運動,在咱們這裡既有悠久的傳統,也有充足的動機。

幾乎每一輪牛市裡,多數基金公司的既定政策就是:

集中力量,轟出幾個明星産品業績,砸出至少一個明星基金經理。

明星經理一旦出圈,申購資金就會蜂擁而至,什麼“新基一日售罄”“一日募資百億”的海報往外一撒。

再順勢推廣旗下其他基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有些中小基金,可着公司上下,找不到一個經曆過一輪牛熊的基金經理,幹脆就讓年輕人趕鴨子上架。

是以總能看到一些炒股時間還沒你長的年輕人,幫基民打理幾十上百億的資金。

一個本應該偏理性的決策和篩選機制,搞成了流量和粉絲的邏輯。

當然,這個政策能屢試不爽,押注的也是多數散戶投資者,根本不會沉下心研究金融産品:

他們隻看收益排名、選今年以來漲得最猛的基金。

很多90後選一隻基金,前後不超過10秒,耗時甚至不如在超市選一支牙膏。

有些年輕人拿着3000塊,買了四十多隻基金,硬生生給配出一個滬深300指數出來。

說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但也不是讓你:

把一顆雞蛋放進不同的籃子。

還有些社交媒體上,居然唆使年輕人給優秀的基金經理上杠杆,借消費貸去買他們的基金。

買點穩健理财産品,操着杠杆遊資的心。

這場造星運動裡,涉及基金公司、公司股東、基金經理、管道銷售等多個利益鍊條。

上述各方,對吸引資金、做大規模都有天然的動力。

但行情烈火烹油之時,往往也是市場高點,一場宴席往往是最晚來的人去買單。

參與群體最大的,往往受傷也最深。

基金飯圈兒的底褲終于被扯掉了

斯基以前聽說,飯圈的愛豆,一旦戀愛就是死局。

因為愛豆要為粉絲們提供“戀愛幻想服務”,一旦戀愛就是“私有化”,他的最大賣點就消失了。

會讓粉絲覺得,給他花的錢,被他用來養别的女人。

其實金融圈哪有什麼條件造愛豆、造明星,這麼波谲雲詭的市場,今天小甜甜,明天牛夫人。

稍稍5%的回撤,就足夠讓明星基金經理從神變成鬼了。

但斯基覺得,蔡經理這次“從菜狗到蔡某”,算是徹底把基金造星運動的底褲扯下來了。

因為大夥發現,原來你衣冠楚楚的公募明星:

真的拿我們的錢,去養了别人。

這不比任何一堂投資教育課都深刻、生動嗎?

前兩年曾有代表提案建議,對咱們的大學生普及點金融知識,别動不動就掉進網貸、非吸、殺豬盤裡。

評論裡有人跟進說,也别等到大學了,現代金融滲透得這麼深,波及面這麼廣。

金融學就該像科學和思政課一樣,從娃娃抓起,讓金融學成為孩子的一門通識教育。

但這類提議馬上就有人反駁,覺得不僅實操起來有困難,也不符合發展的題中之意。

把原本的韭菜,從小培養成帶刺的荊棘,那些心懷鬼胎的人确實是割不到了。

但等自己需要的時候,也不好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