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困難歸咎澳亞、斥資15億擴産,明治放不下中國市場

作者:快消八談

近日,日本明治控股公司(Meiji Holdings)釋出消息稱,已對其利潤預期進行了下調。其中,關于中國子公司的牛奶和酸奶業務,預計将會産生約143億日元的非流動資産減值損失,這一損失被歸類為非經常性損益。具體到食品業務,明治将困難歸咎于其在中國營運的澳亞牧場業務。去年,澳亞集團虧損4.8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明治正持續加大在華投資力度。2024年1月,明治耗資15億元打造的工廠在廣州已投産,這也是其投資的第六家工廠,将為明治中國在華南地區的牛奶和酸奶業務提供保障。

困難歸咎澳亞、斥資15億擴産,明治放不下中國市場

近日,日本明治集團上市主體明治控股釋出公告稱,對2023财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業績預測進行修正,淨銷售額從此前預計的10985億日元修正為11130億日元,經常性利潤從此前預測的780億日元減少至760億日元,歸母淨利潤也從此前預測的510億日元下調至480億日元。

明治控股表示,“作為非經常性損益,我們預計與中國子公司經營的牛奶和酸奶業務相關的非流動資産減值損失約為143億日元(折合人民币約6.75億元)”。對此,明治控股進一步解釋稱,相關的牛奶和酸奶業務的銷售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價格競争加劇,導緻了盈利能力下降,并特别指出了其在中國營運的澳亞牧場業務所面臨的困境,“由于飼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以及原奶價格的下跌,該業務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此前,澳亞集團釋出了其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财報,集團在報告期内錄得收入約39.24億元,相較于2022年實作了3.2%的輕微增長。與收入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集團錄得虧損淨額約4.89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澳亞集團在财報中直言,受消費環境影響,2023年乳制品消費增速是十幾年來最慢的一年,消費者對價格更為敏感,乳制品制造商之間價格競争激烈。

2023年報告期内,澳亞集團原料奶售價由2022年的4650元/噸下降至4268元/噸,肉牛售價由2022年的33201元/噸下降至30670元/噸。這也使得澳亞集團2023年整體上毛利率大幅下滑,由2022年的23.2%下降至18.1%。

據澳亞牧場官網介紹,其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通過位于印度尼西亞瑪琅的第一個奶牛牧場首次擁有了奶牛養殖經驗,目前在全國自營11座奶牛牧場和2座肉牛飼養場,位列國内五大奶牛牧場營運商之一。

2020年4月,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的100%投資者、株式會社明治與澳亞公司的股東Japfa公司達成股權轉讓協定,以約280億日元(折合人民币約為18億元)的價格收購澳亞公司25%的股份。在當時,這場交易被稱為明治史上最大手筆的收購案。在完成股權收購後,澳亞牧場成為明治的關聯公司。

明治在收購澳亞牧場時曾表示,其在中國的業績正處于穩步增長階段。特别是冷藏牛奶業務,伴随着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該業務以華東地區為中心的銷售顯著增長。

明治收購澳亞牧場有明顯的時代背景。2020年,正處于奶價上行周期,國内優質奶源不斷被乳業巨頭瓜分。7月,蒙牛增持認購中國聖牧,成為後者最大股東;8月,伊利宣布1.83億元認購中地乳業16.6%股份;9月,中國飛鶴宣布以超30億港元收購原生态牧業;10月,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宣布以5.55億紐西蘭元(約合人民币25億元)的總價出售其在中國的牧場群,伊利所控制的公司和三元乳業系的公司成為接盤方。同時,各大乳企也掀起了新一輪牧場投資建設熱潮,伊利、蒙牛、光明等陸續在内蒙古、黑龍江、甘肅、甯夏、陝西、河北等地投資建設大牧場。

這一輪乳企對奶源的争奪一直延續到2022年。據奶業專業雜志《荷斯坦》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國新擴建牧場項目166個,涉及存欄98萬頭;2022年約148個,涉及存欄超100萬頭。2023年,随着越來越多的牧場投産,奶源供給過剩情況愈發嚴重,各大乳企擴張才有所收斂。

目前來看,明治押寶澳亞有得有失。進階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當初明治的白奶和酸奶在華東、華南地區的銷售情況不錯,為了擴張就需要有穩定的奶源,是以入資了澳亞。這兩年澳亞業績下滑,明治又需要穩定的、優質的奶源,是以不得不承擔業績損失”。

在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看來,明治牛奶在中國的産品以低溫酸奶、低溫牛奶、冷飲和巧克力為主,但是低溫酸奶又受到冷鍊物流偏弱等不利因素直接影響其銷售半徑。近年來乳制品上遊市場存在奶源過剩導緻的售價下滑、成本上升導緻整體利潤率下降的尴尬場景。考慮到澳亞集團是中國前五大牧場營運商,從長期來看穩定的奶源仍是明治牛奶重點關注的因素。

從2019年開始,明治持續在華投入,包括投資1.45億元對蘇州工廠進行擴産改造,并在2019年9月在天津建立了北方地區的首家工廠;2020年11月,明治向明治制果食品工業(上海)有限公司增資6.5億元,用以設立雪糕·冰淇淋的新生産基地,擴大這一業務在華的市場佔有率。2024年,明治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斥資15億元建成的在華第六家工廠在廣州投産,相當于耗費明治2023年的六成歸母淨利潤。

株式會社明治社長松田克表示,“廣州工廠是明治集團在華南地區的首個牛奶、酸奶生産基地,同時也是明治集團唯一的乳制品和巧克力零食的一體化生産基地。今後将為華南地區的消費者帶來安全、安心的商品”。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認為,明治近年來不斷加碼中國市場,顯示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長期投入的決心,“對于明治來說,如何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産品競争力,将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

宋亮表示,“對中國市場來說,要堅持長虹的政策,很多外資企業都在撤場,明治不僅不撤,還要投産,從這點來看明治很有前瞻性。從市場前景來看,渡過困難期後,整個酸奶消費會迎來明顯增長”。

屈放表示,“中國乳制品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這也是明治牛奶投資中國市場的根本原因。明治牛奶的優勢在于其先進的制造技術和産品研發,目前在中國市場沒有起色一方面與産品定位有關,另一方面确實也受到冷鍊物流的影響,未來可以與中國物流企業深度合作建立冷鍊物流産業鍊,擴大銷售半徑,同時在産品開發方面可以更加貼近中國市場的實際需求與消費潮流”。

對于此次資産減值的得失、未來在華發展戰略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郵件向明治中國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複。

北京商報記者| 孔文燮

編輯|白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