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窮人的隐性負債,若不清算,一輩子都還不完

作者:洞見
窮人的隐性負債,若不清算,一輩子都還不完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作者:洞見yy

巴菲特在《緻股東的信》中提出一個觀點:

一個公司經營不合适的行業,采用不合理的架構等都可能成為它的隐性負債,這決定了它的發展前景。

其實人也是如此,每個人無形之中都背負着不少隐性負債。

尤其是窮人,遺傳自父輩的低維、短視與惡習,都藏在了他的為人處世中。

這些先天的缺陷影響着人生的抉擇與判斷,嚴重限制了人的成長與發展。

像這樣的隐性負債,如果不趁早清算出來,隻能任由它們拖垮人生。

隻有做出針對性的償還,你才能丢掉負累,完成翻身逆襲。

1

認知的債

看過孟加拉國經濟學家尤努斯的故事。

有一次,他在印度考察時,看到三個年輕女人在馬路上揚沙子。

他感到奇怪,便上前詢問。

原來這是一門無本萬利的好買賣:

女人們從湖中打撈出濕沙子,鋪在公路上任汽車碾壓。

不消一天,原本的砂礫就能變得細膩而幹淨。

她們将細沙收集起來後,轉手賣給有錢人用來擦拭高檔餐具。

尤努斯敏銳地發現商機,就對她們建議道:

我可以幫助你們建一座砂礫加工廠,延長産業鍊,就能賺更多的錢。

不承想女人們拒絕道:“不需要。母親告訴我們靠揚沙子就能活得下去。”

這些人用小聰明謀得了一份生計,卻錯失了賺取更多财富的機會。

究其根本,是因為她們從家裡繼承的認知,成了桎梏自己的枷鎖。

網友@楊飛,分享過自己的人生經曆。

他出身于西部一個偏遠的山村,考入了上海一所985高校的土木專業。

在當時,隻要是土木專業的畢業生,建築公司都會搶着要。

楊飛在校期間專業成績名列前茅,畢業時,上海很多大企業都給出了offer。

然而,面對上海優渥的工作待遇,他猶豫了。

因為從小到大,父母就告訴他:隻有進入國企編制,你才能一生衣食無憂。

再三思考下,他毅然拒絕了上海的工作機會,傳回家鄉成為正式國企員工。

誰曾想才短短四五年,他就為當初的抉擇追悔莫及。

原來這幾年裡,上海的同學們個個混得風生水起,年薪近百萬。

他卻泯然衆人,每個月領着三四千的工資,一輩子一眼望到頭了。

你看,一個人的貧窮,是從背上父母的認知債開始的。

現實中,很多貧困家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低,認知淺薄,根本看不到更高層次的世界。

在他們看來,最好的工作就是旁人嘴裡的編制;

最風光的生活,就是成為小鎮上有頭有臉的人物。

自然而然,孩子在父母的指導下,也會将人生目标鎖定在一方小小天地中。

到最後,底層的人就會一代又一代重複老一輩的生活,陷入貧窮的死循環。

作家蔡磊曾指出:窮人突破階層的第一步,就是叛離父母,然後死命地更新認知。

當你還清了父輩欠下的認知債,自然就能跳出貧窮的困境。

窮人的隐性負債,若不清算,一輩子都還不完

2

眼界的債

尼采說,我們的眼睛就是我們的監獄,而目光所及之處就是監獄的圍牆。

目光短淺者,常常就因為眼前的蠅頭小利,白白錯失更大的機遇。

他們以為自己賺了很多,卻不知早已透支了未來更大的賺錢機會。

這就是窮人的眼界之債。

十多年前,有一位網絡歌手龐麥郎。

他從小家境貧寒,過年連新衣服都買不起。

2014年,他的一首歌曲爆火,傳進了大街小巷。

面對巨大的流量,龐麥郎就覺得自己多接一場商演,就能多賺一筆錢,生活就能更好一些。

抱着這種念頭,他常常同時接三四場商演,也的确賺到了一些錢。

但因為頻繁接商演,他根本沒有時間研究新歌,打磨唱功。

幾個月後,因為沒有新作維持熱度,邀請他的商演明顯變少,即使偶爾有演出,出場費也比以前低很多。

不到兩年,他又過上了爆火前緊巴巴的日子。

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如龐麥郎那般,隻顧短期利益,而疏于未來規劃。

結果當意外之财消耗殆盡,他們就再次歸于貧窮。

想起财經作家文德的一句話:

你的眼界決定了你的選擇,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前景。

說到底,一個人現下的貧窮,都是自己眼界欠下的債。

因為目光短淺,窮人甯願做着月薪幾千的簡單工作,也不願意花時間鑽研技術;

甯願在安逸舒适的老本行中躺平,也不去更新技能,學習新知。

當時代的黑天鵝出現,颠覆了曾經的工作,他們就隻能坐以待斃,一朝返貧。

古人雲,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凡事看遠,做足長遠規劃,清償了眼界之債,你才能謀得現世安穩,富足生活。

窮人的隐性負債,若不清算,一輩子都還不完

3

習慣的債

著名理财規劃師托馬斯·科裡,曾花了五年時間做了一項研究:

他同時跟蹤調查177位白手起家的富翁,和128位在貧困線上掙紮的人。

最終發現,富人和窮人的根本差距,就藏在日常的習慣裡。

企業家淩軍曾招過小李、小張兩個學曆旗鼓相當的實習生。

他從履歷上發現,小李的父母是公司高管,而小張則出身農村,前者家庭條件明顯好過後者。

當時,HR戲言道:小張農村出來的,更能吃苦,肯定能轉正。

淩軍卻矢口否認:雖然我很同情小張,但小李可能會更出色。

後來,兩人進入工作崗位。

小張看似工作積極,但做事總是粗枝大葉,敷衍了事。

做項目方案時,就隻管照搬過去的套路;

開會商讨時,也很少提意見,發表看法。

半個月過去,小張參與了不少工作,能力卻毫無長進。

而小李呢?

入職第一周,他就給自己列出了長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面對每天要完成的事項,達成的目标,他不拖延敷衍。

下班後,他也不閑着,而是主動學習自身行業的書籍和技術資料,補充相關知識。

睡覺之前,他還會花半個小時複盤當日工作,總結出現的問題。

就這樣,短短兩個月試用期,小李對工作已經得心應手,而小張做點小事還連連出錯。

HR對淩軍先前的準确預測大為驚訝,淩軍則解釋道:

“他們的差距根源于習慣的差距,因為富庶的家庭,更能培養孩子富有的習慣。”

發現沒有?

很多窮人肯努力工作,卻不知如何正确地工作。

他們掙辛苦錢的同時,卻因為很多壞習慣,舍棄了工作中高附加值的财富。

最終他們吃盡苦頭不說,還隻能領取微薄的薪水。

就像教育專家孫雲曉說的,好習慣是利息,壞習慣是債務。

窮人攜帶在身上的惡習,隻會讓他們的債務越欠越多。

是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生活與工作的細微處着手,改掉每一個壞習慣。

當你養成了富有的習慣,就會慢慢變得更加出衆。

經濟學家蘭小歡曾說:

償還隐性債務的第一個難點,就在于無法有效清算。

這種負債具有隐蔽性,你雖然看不見,卻一直在偷偷攫取你的資産。

隻有查找出暗藏在生命中的隐性債務,才能對症下藥,作出償還。

如果認知不夠,就去讀萬卷書;眼界太淺,就去行萬裡路。

打破了陳舊的觀念,培養出良好的習慣,你自然就能擺脫掉貧窮的宿命。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