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雲獎優質專欄·王老師說詩文|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作者:彩色港

大漠風塵日色昏

▓ 王宜早/賞析并書法

青雲獎優質專欄·王老師說詩文|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青雲獎優質專欄·王老師說詩文|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王昌齡(698-757),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字少伯,河東晉陽(山西太原)人,一說京兆長安人。曾任江甯丞(江甯縣的副職)。因“不護細行”(不拘小節,不守官場的繁文缛節)而貶谪龍标尉,安史亂起,在回鄉途中被亳州刺史軍閥闾丘曉殺害,什麼原因,莫衷一是。《從軍行七首》是王昌齡邊塞詩代表作。這裡是第五首,描寫出征的将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

青雲獎優質專欄·王老師說詩文|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大漠風塵日色昏

廣闊無垠的塞北沙漠上,狂風呼嘯,塵土飛揚,太陽的光輝也變得昏黃暗淡。

日色昏:陽光暗淡,飛沙走石遮蔽了陽光。昏:不是黃昏,而是昏黃。反映了邊疆戰場環境的惡劣,暗示了戰鬥的殘酷,渲染了氣氛的緊張。

紅旗半卷出轅門

一支軍隊在半卷紅旗的指引下,頂着狂暴的風沙,沖出軍營的大門。

紅旗:出征部隊的戰旗。半卷:軍旗半卷在旗杆上。既不是緊緊地卷裹在旗杆上,也沒有展開來在風中飄揚,叫“半卷”。因為風沙過于狂暴,半卷紅旗可以減少阻力,不至于影響行軍速度。轅門:軍營的大門。轅:車前駕馬牛的直木叫轅。古時帝王外出止宿時,以車為屏藩,以轅相對為門,稱轅門。後來軍營或官衙的大門,也稱轅門。

這兩句詩所描寫的畫面猶如一幅浮雕:戍邊将士奔赴前線。若以舞台來比喻,第一句是舞台背景,第二句是前景浮雕。從這幅浮雕,我們可以看出軍情之緊急,看出唐朝軍力之強大,看出威武的将士們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豪邁精神。我們也可以預期唐軍必勝的結局,看來沒有多大懸念。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正當主力部隊出擊之時,前方傳來戰報,我先頭部隊昨天夜裡在洮河以北與敵人接觸,小試牛刀,打敗了敵軍,活捉了吐谷渾的首領。

前軍:先頭部隊。洮(táo)河:黃河上遊的一條支流,發源于青海省,曲折東流,轉向甘肅省,穿過臨洮盆地,彙入黃河。洮河流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這一帶經常受到外來民族的侵擾,成為邊防戰争的重要戰場。吐谷(yù)渾:大陸古代西北的一個民族,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因為内部分裂,首領吐谷渾率部西徙,西晉時在祁連山脈和黃河上遊谷地數千裡的土地上建立了政權,也叫吐谷渾,被唐朝征服,後被吐蕃滅掉。

我這裡簡要介紹洮河和吐谷渾,不是要進行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細緻探讨。那是學者的事,不是詩人的事,我是要掃除語言障礙。

掃除了這兩個語言障礙,我們要立即從這個虛化了的背景之上,把詩人用淡墨書寫的、夢幻一般的事件,清楚地勾勒出來:前軍夜戰,生擒敵首。那是詩人避免運用濃墨重彩進行正面描寫,而通過“已報”兩個字,進行側面描寫的重大事件。那驚天動地的呐喊,那嶽撼山崩的陣勢,那骨斷血噴的場面,我們沒有親聞卻如在耳邊,沒有親見而如在目前。

學者餘恕誠曾經引用羅貫中《三國演義》關于“溫酒斬華雄”的描寫來類比本詩關于“前軍夜戰”的描寫,使人很受啟發。

本詩前兩句描寫出征場面,第一句描寫環境氣氛;第二句描寫人物動作,塑造群像浮雕,用的都是實筆。

後兩句寫“前軍”的一場遭遇戰。本詩對于這場洮河夜戰的場景,卻采用了“虛筆”的寫法,隻用“已報”兩個字鈎連住,真有千鈞一發那樣奇妙。讀者雖未親見,但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幾個字,可以想象戰争之迅捷、成果之巨大、士氣之高昂,真是幹脆利落,手到擒來。

更奇妙的是,實寫的前兩句,給人的感覺像是虛化的背景;而虛寫的前軍夜戰,給人的感覺反倒像是曆曆可指,場面更闊大,層次更豐富。

青雲獎優質專欄·王老師說詩文|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王老師說詩文》專欄入選青雲計劃優質圖文獎

青雲獎優質專欄·王老師說詩文|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王宜早

【作者簡介】王宜早,南京曉莊學院教授,學者、詩人、書法家。1942年生于江蘇宿遷,1963年畢業于南京師範學院(今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先後擔任過南京三中國文教師、南京市教研室主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衛生部處長、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等職。王宜早自幼學習書法,後師從著名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沈子善教授,主攻王羲之《集字聖教序》《蘭亭集序》,立定根基,廣收博采,數十年潛心鑽研,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和風格。

青雲獎優質專欄·王老師說詩文|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