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清河探源:回歸自然的網紅打卡地

作者:山東商報速豹新聞

“小清河,長又長,山東是個好地方……”都知道山東有條小清河,小清河複航也快一年了。可是小清河的源頭在哪,你知道嗎?在睦裡閘,位于濟南市槐蔭區玉清湖街道辦事處睦裡莊村南鄰。那裡碧波蕩漾、水草豐茂、野趣盎然,已被打造成“槐蔭八景”之一,而且還被選中成為“二十四節氣•這裡最槐蔭”2024槐蔭黃河生态半程馬拉松的起點。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王遠

小清河探源:回歸自然的網紅打卡地

從經十西路宋莊立交橋處上黃河大堤,沿途經過宋莊、田莊、睦裡村,前行大約3.5公裡處,就到了睦裡閘。

剛走上這段黃河大堤的公路,即與鬧市隔開,立即就有回歸自然之感。時值仲春,春風吹動楊柳,密林寬闊,樹下綠茵沿堤岸延伸至遠方,柳絮紛紛如雪,間或有騎行一族經過,又或有閑行市民賞景,好一派美麗田園風光。

沿着堤岸行走,不知不覺,“睦裡閘”三個大字映入眼簾,閘樓坐北朝南,凸出堤外,有木橋連接配接。這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了。閘下立一“小清河0米”碑,代表着小清河起源于此。

據《山東省志•水利志》記載:“小清河源起濟南市泉群。光緒三十年(1904年),于濟南西郊睦裡莊玉符河東堤建閘,引玉符河水東流入小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源向西延至睦裡閘。由此,睦裡閘也就成了小清河的新起源地。

後來,此閘因年久失修成為防洪工程中一大險點,1954年,進行了洞身加強,同時在閘下遊修築了直徑約30米的養水盆。

1965年,為充分利用水資源和提高工程設施的抗洪能力,建立睦裡閘,新閘于1966年5月底竣工,當年發揮效益。

随着河床逐年淤積,防洪标準不斷提高,1982年初對睦裡閘進行閘前改建接長工程,增強了閘身防洪抗震的安全。

2017年,槐蔭區對睦裡閘實施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擋土牆護坡翻修、水閘園林綠化、閘室改造等。

如今的睦裡閘經過多次整修加強,排水能力不斷提升,在現有自然景觀基礎上增植濕生水生植物,形成一處視線開闊、水草豐茂、主題鮮明的濕地景觀,“睦裡清源”逐漸被廣大市民熟知。

睦裡閘北邊是小清河,西南邊則是濟西濕地,東南邊則是從南部山區經卧虎山水庫流下的玉符河,又有南水北調的長江水從此經過。由此,黃河、玉符河、小清河、南水北調的長江水在此交彙,一閘而四水。

小清河探源:回歸自然的網紅打卡地

據當地人介紹,睦裡閘南側最早是一片農田,但随着時間的推移變成了濕地,之前糧食收種的景象早已不見。

從閘上向南望去,幾彎碧水從南而來,煙波蕩漾,水草豐茂,小島、石橋點綴其中,上有白鹭淺翔,水下魚蝦成群,好一派濕地風光。

小清河探源:回歸自然的網紅打卡地

“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從“睦裡清源”出發,小清河一路向東,橫貫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市,最終在壽光的羊角溝彙入渤海,全長233公裡,流域面積10336平方公裡,成為集航運、防洪、生态、環保、旅遊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黃金水道”。

睦裡閘北、黃河堤下就是睦裡莊村,歸屬于槐蔭區玉清湖街道辦事處。

村牌坊上寫明,睦裡莊村有近千年曆史,據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長清縣志·地輿志》記載,相傳明洪武年間,有穆姓鄉民從河北棗強遷來落居,以姓氏取村名。後以穆之諧音沿用“睦裡莊”,寓和睦鄉裡之意。

從高空俯瞰,紅藍屋頂相間,小清河與南水北調兩處河道一東一西從村内穿過,幾處石橋更添别緻。真的是小橋流水,綠柳紅花。村内格外安靜,村民閑适,有沿河釣魚的,有聚在一起聊天的老人,紮啤攤上也有村民談笑。

“人人會浮水,家家出清泉,呼吸新鮮氣,勝過活神仙。”槐蔭區睦裡莊村流傳了幾代人的鄉諺民謠,可見當地民風淳樸。幾百年來,民間花燈表演延續至今。睦裡莊村村民每逢過年,均要自發組織花燈表演,一直到元宵節才結束,渲染氣氛,互相祝福。

村裡還有大集,每月農曆三、八,便是睦裡大集開集的日子。相比其他農村的大集,睦裡大集位于睦裡村内,屬于典型的“村中集”。但是它緊靠睦裡清源的美景,賞壩上風光之餘就會發現,這裡竟然還有如此熱鬧的集市。

在睦裡閘附近,有不少市民前來露營、釣魚、遊玩。“壩上的草坪是修剪過的,很平整。遛娃、遛狗、滑草、放風筝……可以盡情撒歡兒。附近有水系,還可以釣魚。可以搭帳篷、吊床、天幕,也能燒烤。”在抖音、小紅書、微信公衆号等網絡平台上,不少網友在推薦睦裡閘,這裡俨然成為市民遊玩野營的又一處網紅打卡地。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姜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