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作者:毒鴉電影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自媒體興起之後,傳統媒體開始以日漸衰落的方式漸漸淡出了普通人的視線,随之一同淡出的還有記者這個職業,不是說自媒體時代沒有記者,而是說原本加載着光環的記者開始逐漸的變成了普通人。曾幾何時,我們對于記者本着一種崇高的敬畏,因為記者本身代表着一種輿論權力,這種權力如果運用得當,對于社會是有着促進意義的,但并非是所有的輿論監督權力的使用者都能秉公辦事,于是,記者這個團體就日漸衰落了。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講述的就是傳統媒體時代的一個群體,那就是記者。《不止不休》是一部将故事核心瞄準到記者這個特殊人群的電影,初來北京的青年韓東本着一腔熱血闖進了記者這個圈子,在這個圈子裡,韓東從原來的懵懂到後來的老練,漸漸的,韓東在面對自己的采訪的時候,開始動搖了作為記者的初心,究竟是為了公正而采訪,還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于弱勢群體的憐憫而采訪,韓東陷入到了兩難的境地。本片旨在讨論這樣的話題,并為之畫上一種符号。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不止不休》是一部劇情片,但是卻也是一部非常做作的劇情片,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任何一個行業就必須給自己準備一個标簽貼上之後,才能代表這個行業。似乎沒有任何标簽的行業不會引發任何的關注。記者這個曾經給别人分門歸類的人,在本片中也需要被貼上标簽才能正常的展開自己的工作。這是讓人疑惑的點。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然而這個标簽并不是為了追求心中的初心所設定,反倒是像一種儀式感一樣的拙劣的模仿。我們迄今為止所有的标準都是被制定的,而是不是根據自己本國的曆史文化以及發展脈絡而設定的。這就形成了一個沖突,我們的任何一個行業所依仗的标準究竟是不是适合我們的标準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跟國際接軌。然而國際的就是中國的嗎?不一定。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就好比一個南方人掌握了北方的餐飲界之後,定下了一個标準,以後吃飯就隻能代表吃米飯,吃面不能算是吃飯,這不是瞎胡鬧嗎?北方人是不會買賬的,反之亦然。但是在很多行業,我們卻将這種被制定的标準奉為上賓,且認為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本片當中,我們對于記者本身是帶有一種神話色彩的,而這種神話色彩之下,就很容易讓參與者産生一種錯覺,一種自己站在道德的高點審判别人的錯覺。韓東就有這種錯覺,而記者這個行業也有這個錯覺。韓東的上司黃江本身就對于記者下了一個定義,首先是公正客觀。而韓東并沒有尊重這個基本的準則,他認為自己的憐憫也是一種必須要遵守的準則。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記者是一線的報道者,既然是報道,就需要對于客觀事實進行起碼的尊重,有了這個作為前提,才能将個人的情感因素進行渲染。記者首先需要報道事實,而且是客觀的事實,然後才能從個人的情感出發對于事實給出自己的觀點。如果這個順序被颠倒了,那麼本質上也就不會有事實出現了。因為這個時候,事實已經被記者個人所影響了。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而本片的平庸之處并不在于故事,也不在于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而是在于本片所遵從的某種儀式感,這種儀式感完全是不必要的,每一個行業都有每一個行業的儀式感,但是儀式感并不是這個行業的logo。行業本身需要的是腳踏實地來維持這個行業的人,相反,過度的将行業與某種儀式感互相綁定,最終看到的不過是形式主義的文藝複興,形式主義是會被任何一個人所唾棄的,在這裡也不會有特殊待遇。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但是《不止不休》帶給觀衆的依舊是形式主義的泛濫問題,創作者似乎對于記者這個行業有着很深的刻闆偏見,是以,他将自己能想到的标簽全部集中在了韓東一個人身上,并努力的想要潛心打造這樣一個人設,然而真實的記者本身是不會具備這樣的标簽的,用标簽打造的人設,看上去真實,實際上不過是金玉其外。展示的多了之後,反倒是讓人覺得太假了。

做作,刻意,不真誠,這是記者的良心 ?

這是很多國産影片的通病,我們不需要完美的人設,我們也不需要讓一個人集中創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所有的觀點,一個一個來,讓人物都缺一點,我們的作品距離真實也就更近一點。然而這個期待,或許是一種奢求。

因為在現階段,我們沒有焦點,隻有熱點,沒有深度隻有熱度,似乎任何一個話題隻要是被炒作出來就行了,至于這個話題的背後反映了什麼樣的問題沒人關心的,但記者不該關心嗎?僅僅《不止不休》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