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包拯第29代嫡孫回鄉建大學碰釘子,鄧小平:建成之後我來題寫校名

作者:野史狂人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這句話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箴言,更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執着追求。在中華民族走過百年滄桑、飽經磨難之後,教育一直是振興中華的重中之重,無數英雄兒女為之嘔心瀝血,甚至不惜家财萬貫,隻為祖國的明天能夠教育興邦、人才輩出。

今天,狂人就來談談兩位民族企業家在教育事業上的卓越貢獻,他們用實際行動诠釋了什麼叫“百年大計,教育為先”。

一個是當代企業家曹德旺先生,一個則是上世紀叱咤風雲的華人世界船王包玉剛先生。他們雖然生于不同時代,但都懷揣着一顆赤子之心,把振興中華、造福桑梓視為己任,在教育這片熱土上孜孜不倦地耕耘。

包拯第29代嫡孫回鄉建大學碰釘子,鄧小平:建成之後我來題寫校名

曹老百億造大學 為國育才無止境

提起曹德旺先生,大家想必并不陌生。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傑出代表,他用自己34年的堅持,将一家隻有200多人的小作坊發展成為擁有8萬多員工的世界500強企業——福耀集團。

可是,就在曹德旺先生事業達到巅峰之際,他并沒有止步于此。相反,他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

包拯第29代嫡孫回鄉建大學碰釘子,鄧小平:建成之後我來題寫校名

2015年,曹德旺先生豪氣萬丈地拿出100億元人民币,要在浙江地區建立一所為國家培養急需人才的大學,他直言這是自己人生的最後一件“大事”。

對于一個68歲高齡的企業家來說,把100億元這麼一大筆财富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決心和勇氣。但曹德旺先生就是這樣一個追求卓越、勇于實踐的人。

他說:“我的一生都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現在我想為國家培養人才,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有用之才。”

包拯第29代嫡孫回鄉建大學碰釘子,鄧小平:建成之後我來題寫校名

于是,曹德旺先生兌現了諾言,在浙江臨海撥出1200畝土地,全力打造福耀科技大學。他不僅出資出力,更是親自督戰、精心操持,從學校理念、專業設定到校園建築,都滲透着他對教育的獨到見解。

福耀科技大學的理念是“育才、育人、育德”,旨在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高素質人才。專業設定上,既有傳統工科專業,也有新興交叉學科,緊跟國家發展需求。

而在校園規劃方面,曹德旺先生更是煞費苦心。他親自挑選了臨海這片風景宜人的地方作為校址,并邀請國内外知名建築師共同打造,力求将福耀科技大學建成一所環境優美、設施一流的高水準大學。

包拯第29代嫡孫回鄉建大學碰釘子,鄧小平:建成之後我來題寫校名

如今,這所曹德旺先生傾其所有打造的大學将于2024年正式啟動招生,為莘莘學子提供一流的教育資源和實踐機會,助力他們成為新時代的科技精英。

曹德旺先生的巨額捐資興學固然令人敬佩,但在中國教育史上,卻并非僅有他一人如此慷慨解囊。在上個世紀,一位享譽海内外的華人船王包玉剛先生,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包船王育桃李 捐資興學譜新篇

提起包玉剛,許多人恐怕隻知他是上世紀叱咤風雲的“世界七大船王”之一,卻不知他對祖國教育事業的巨大貢獻。包玉剛不僅是一位成就非凡的實業家,更是一位懷揣報國之心的愛國者。

包拯第29代嫡孫回鄉建大學碰釘子,鄧小平:建成之後我來題寫校名

包玉剛出生于浙江甯波一個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包兆龍雖隻是一名小本經營的商人,但對子女教育十分重視。嚴格的家教造就了包玉剛勤奮好學的品性,為他日後創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37歲那年,包玉剛憑借着對航海事業的憧憬和對商機的敏銳嗅覺,僅憑一艘舊貨船開啟了他的海上王國。他先是将船隻租給日本公司運煤,後來憑借遠見卓識逐漸擴大船隊規模,最終成為當時全球七大船王之一。

功成名就之後,包玉剛沒有止步于此,而是懷着一顆赤子之心,希望能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他重返家鄉甯波時,教育的落後程度讓他坐立難安。

包拯第29代嫡孫回鄉建大學碰釘子,鄧小平:建成之後我來題寫校名

他曾感慨說:“甯波的面積是香港的十倍,香港550萬人口有4所綜合性大學,而甯波500萬人口,卻沒有一所大學。在全國向四化進軍時,甯波要改變面貌,高等教育卻這麼落後,這怎麼行呢?”

于是,包玉剛下定決心要在甯波建立一所大學,隻是他萬萬沒想到,這件事情會遭到如此之大的阻力。

包拯第29代嫡孫回鄉建大學碰釘子,鄧小平:建成之後我來題寫校名

好在包玉剛并沒有氣餒,他轉而将目标轉向了家鄉甯波。在經過實地考察後,他向時任外經貿部顧問的盧緒章提出了在甯波建校的設想,并表示願意捐資5000萬人民币。

盧緒章為此再次将包玉剛的想法上報給了鄧小平。令人欣喜的是,鄧小平不但全力支援,還當場表示:“我贊成!包玉剛有見識,辦學這事特别有意義。”

有了鄧小平的肯定,包玉剛建校的道路終于掃清了重重障礙。僅僅一年後,占地1283畝、包玉剛總捐資2000萬美元的甯波大學就迅速落成,并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禮。

包拯第29代嫡孫回鄉建大學碰釘子,鄧小平:建成之後我來題寫校名

更令人振奮的是,鄧小平親自為甯波大學題寫了校名,手書“甯波大學”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見證了這所民辦大學的誕生。

從此,甯波大學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浙東大地熠熠生輝。它的創辦不僅填補了甯波這座曆史名城高等教育的空白,更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事業樹立了一面新的旗幟。

甯波大學自創辦之初,便秉承“紮根中國,面向世界”的辦學理念,緻力于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它不僅在學科設定上緊跟國家發展需求,更十分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包拯第29代嫡孫回鄉建大學碰釘子,鄧小平:建成之後我來題寫校名

如今的甯波大學已是國内一所雙一流高校,甯波大學之是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包玉剛先生當年的慷慨解囊。他不僅為學校提供了大筆資金,更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報國之心,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事業樹立了光輝典範。

如果說曹德旺先生是新時代的教育捐贈者,那麼包玉剛先生則可稱為民辦高教的開山祖師。兩人雖生于不同年代,但都懷揣着為中華民族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綿薄之力的赤子之心。

他們用實際行動诠釋了“百年大計,教育為先”的深刻内涵,用自己的人生寫就了華夏兒女追求教育複興的壯麗篇章。在這個追求卓越、孜孜以求的過程中,他們不僅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更為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播下了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