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季度中國進出口增長5%,船舶、汽車、消費電子貢獻大

一季度中國進出口增長5%,船舶、汽車、消費電子貢獻大

一季度中國進出口增長5%,船舶、汽車、消費電子貢獻大

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17萬億元,同比增長5%。出口5.74萬億元,增長4.9%;進口4.43萬億元,增長5%

文|《财經》記者 鄒碧穎

編輯|王延春

如何看待今年前三個月的進出口資料?海關總署4月12日釋出的資料顯示,一季度,中國進出口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六個季度以來新高。與此同時,以美元計價,3月單月出口同比下跌7.5%,低于市場預期。

東吳宏觀的一份研報指出,前期改善的海外資料和國内PMI(采購經理指數)資料調高了市場預期。3月出口同比增速的變化相對于PMI新出口訂單的大幅反彈、韓越出口的改善以及全球制造業的複蘇明顯落後,造成了3月出口資料與市場預期明顯背離。

具體而言,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17萬億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長5%。其中,出口5.74萬億元,增長4.9%;進口4.43萬億元,增長5%。

然而3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56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其中,出口下降3.8%,進口增長2%。以美元計價,出口則下降7.5%,進口下降1.9%。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向《财經》分析指出,3月出口讀數偏低,主要受基數、春節效應影響。去年3月出口同比增速、金額分别為全年最高、次高。此外,春節前“搶出口”,節後出口會明顯回落;2024年春節偏遲,會對3月出口形成沖擊。基準情形下,預計2024年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回升至2%-4%左右。

船舶、汽車、消費電子出口景氣

根據海關總署資料,今年前三個月,出口額同比下跌的商品包括稀土、醫藥材及藥品、美容化妝品及洗護用品、紙漿、機床、汽車(包括底盤)。一些商品價格下跌,出口量增速超過出口額增速,如天然氣、肥料、紙漿、煤及褐煤。

熊園指出,分商品看,3月機電産品的出口仍有韌性,交通運輸裝置和電子産品是主要的出口支撐。3月中國汽車、船舶在高基數下錄得正增速,同比分别為28.4%、34.0%,兩年複合增速69.5%、56.3%,強于1-2月兩年複合增速36.4%、43.1%。

船舶、汽車等運輸裝置依舊是對出口增速貢獻最大的行業。民生銀行研究院的研報指出,2023年中國手持船舶訂單增速屢創新高,12月增速32%達年内最高點。船舶建造周期一般為10-24個月,預計2024年中國船舶出口将保持高速增長。

然而,該研報指出,3月汽車出口保持正增長,但其增速自2023年4月達到195.7%的峰值後,便開始從高位回落,3月增速已下滑至區間底部。一方面原因是去年同期高基數,另一方面,歐美近期加大了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制裁力度。

民生銀行研究院這份研報指出,3月,手機走出負增長區間,出口金額增長1.7%,拉動出口增長0.05%。全球半導體銷售自2023年11月轉正後,增速實作四連增。南韓作為全球頭部半導體出口國,2月增速暴漲至66.7%。根據曆史經驗,半導體上行期一般持續兩年左右,預計今年中國消費電子出口将持續火熱。

熊園分析,本輪半導體周期從2023第二季度開始上行,2024年電子産品出口景氣有較大确定性。3月,中國的電子産品,內建電路、電腦、液晶平闆顯示模組出口增速分别為11.5%、4.9%、2.9%,兩年複合增速強于1-2月資料表現。

3月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回落明顯。興業研究的一份報告指出,3月服裝及衣着附件、紡織紗線、燈具及照明裝置、家具及其零件等出口增速回落幅度均在40.0%以上,依次拖累中國整體出口增速較前月回落2.2、1.6、1.3、1.2個百分點。不過,熊園指出,美國服裝等行業已有補庫迹象,預計将拉動中國輕工出口。

民生銀行研究院分析展望,從長期視角來看,3月出口絕對規模居曆史同期第二位,反映出中國出口的強韌性。去年4月、5月、6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分别為7.1%、-7.6%、-12.4%,預計今年二季度出口增速将在低基數下逐月回升。

對歐美出口邊際改善,二季度有望回升

出口國别結構的調整趨勢沒有改變。熊園指出,3月出口延續1-2月特征,美國、歐盟、東盟等仍是拖累,但邊際好轉趨勢繼續強化;中國對其他新興市場出口延續偏強;對巴西出口有邊際轉弱趨勢,可能與巴西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有關。

一季度,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4.82萬億元,增長5.5%,占進出口總值的47.4%。其中,對東盟進出口1.6萬億元,增長6.4%。同期,對其他9個金磚國家進出口1.49萬億元,增長11.3%,占14.7%。此外,對歐盟、美國、南韓和日本分别進出口1.27萬億、1.07萬億、5354.8億、5182億元,合計占33.4%。

海關總署的資料顯示,以人民币計價,一季度,中國對荷蘭、新加坡、菲律賓、南非、日本、南韓、澳洲出口同比增速為負增長,分别為-18.5%、-4.2%、-11.5%、-13.1%、-5.7%、-6.1%、-5.9%。一季度,中國對美國、日本等傳統市場回暖向好,進出口降幅同比收窄5.9個、1.2個百分點,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速為2.1%。

熊園分析,3月,中國對美國、歐盟出口同比分别為-15.9%、-14.9%,拖累總體增速,但環比強于季節性,邊際改善趨勢繼續強化;對東盟出口同比-6.3%,環比改善趨勢明顯;對俄出口增速由正轉負,在全年高基數下,後續難有類似2023年一樣亮眼的增速表現;對其他新興市場(主要包括中西亞、東歐等地區)出口延續偏強,同比增55.7%,但4月起基數提升,增速預計也将有所下滑。

民生銀行研究院研報指出,去年4月、5月、6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增速分别為7.1%、-7.6%、-12.4%,預計今年二季度出口增速将在低基數下逐月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1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有記者提問,有分析認為,生産者價格較2023年水準持續下降的事實證明中國生産商産能過剩,因為這表明廠商正在削減和銷售過程中的成本,同時中國3月的出口同比下降7.5%,請問出口生産商還能這樣持續多久,以確定維持海外客戶及銷售訂單?

對此,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回應,首先,我們不認為,生産者價格下跌就意味着所謂的産能過剩。産品價格下跌往往與原材料價格波動、技術更新疊代、生産商主動讓利等多種因素有關。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通過不斷地研發創新,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産品品質的同時,有力降低了生産成本,不斷拓展了向下遊讓利的空間。

王令浚舉例,中國商品在全球範圍内受到廣泛歡迎,靠的正是創新和品質。這些是我們企業努力的結果,也是廣大使用者和消費者的理性選擇。他表示,總的看,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保護主義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但目前外貿發展也有不少有利因素。

預計二季度中國進出口持續向好,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長通道。

責編|肖振宇

題圖|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